化学传奇之七:不讲武德的两个年轻人的贡献超过了袁隆平
这个“逆徒”就是维勒,维勒是贝采尼乌斯的最钟爱的学生,可是这个心爱弟子却合成了尿素,按理说学生有了成果,作为老师应该高兴,可是贝采尼乌斯却高兴不起来。
咱们上一节说过,贝采尼乌斯一生中得意的成就之一就是提出了有机化学,他认为有机物的产生和生命力密切相关,我们常说某人生命力旺盛,我们这里的“生命力”是一种文学上的说法,意思是说某人活力十足,而贝采尼乌斯却认为“生命力”是一种确实存在的物质,正是因为有生命力才会有有机物。
这下维勒在实验室里合成了尿素,尿素当然是有机物,这就是说没有生命力的参与也能产生有机物,这就意味着他的生命力学说是有问题的,这怎么能不让老师生气呢。
一怒之下,贝采尼乌斯写信给维勒,问他为什么不在实验室里“造一个孩子出来”,老爷子一定是气糊涂了,虽然说老爷子一辈子没有造出个小人来,可也结过婚,知道光凭维勒一个人造不出孩子来。
维勒也没有在乎,不过他也没有在实验室里造小人,而是继续合成有机物,随着各种有机物的相继合成成功,这也证明了贝采尼乌斯的观点有问题。
不过自己的学生反对老师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在科学上“欺师灭祖”并不是什么坏事,反而是好事,比如在物理界,汤姆孙提出原子的“西瓜模型”后,他的学生卢瑟福就“背叛”了他,提出了原子行星模型取代了老师的西瓜,卢瑟福的学生玻尔觉得你都这么不在乎了,我也就不客气了,提出了自己的原子模型,所以说这真不是大不了的事儿。
可是要有外人来反对的话就有些不合适了。
这个人就是李比希,李比希虽然不是贝采尼乌斯的学生,不过和他们师徒俩也颇有渊源。
李比希发现了一种化合物雷酸,维勒发现了一种化合物叫做氰酸,经过测定,这两种物质化学式完全相同,可是性质却截然相反,不用说肯定有一个人错了,这不是我说的呀,这是贝采尼乌斯说的,既然大师都说了,那就重新测定了,结果测定了半天,发现谁也没错,这怎么可能呢?
这还是有可能的,就好像一对双胞胎看起来一模一样,可脾气秉性却完全相反,那么有没有可能这两种物质也是一对双胞胎呢,还是贝采尼乌斯一锤定音,说这就是一对双胞胎,不过化学上不能叫双胞胎了,贝采尼乌斯取了个名字叫做同分异构现象,就是说两种物质长得模样一样可是性质却不同,这个我们最常见的例子就是金刚石和石墨,两者都是碳元素组成,可是一个硬一个软,当然更主要的区别还是在价格上,一个贵一个便宜,看起来学点化学知识还是有用的,比如可以送给未婚妻一打铅笔,告诉这相当于金刚石呀。
经过这一次风波,李比希和维勒相交莫逆,这样算起来李比希也算是贝采尼乌斯的晚辈了,看到维勒“造反”成功,李比希也有点心痒难耐,他对贝采尼乌斯的催化学说发起了挑战。
还是上一节说过,化学反应中的催化作用就是贝采尼乌斯发现的,不过贝采尼乌斯又犯了老毛病了,他认为在催化作用中有一种“催化力”存在,而李比希很反感这种说法,认为这是在“用一种未知解释另一种未知”。
李比希说的确实有道理,还记得当年“燃素说”盛行的年代吗?就为了那么一个虚无缥缈的燃素,整整阻挡了化学一百年,而且大家动不动就来个什么“素”,有“热素”“重素”“轻素”等等,反正搞不明白就来个“素”,直到罗蒙洛索夫和拉瓦锡横空出世才把化学拉回了正途。
现在贝采尼乌斯的“生命力”“催化力”和当年的各种“素”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在用“一种未知解释另一种未知”,可以说贝采尼乌斯是“身子在新社会,脑袋却留在了旧时代”。
不过李比希也没有揭示出催化作用的根本,但是也确实促进了催化作用的研究,应该说李比希本人就是催化剂,他促进了化学的进展,但是化学反应的进程还是由贝采尼乌斯主导的,这一点上俩人算是打了个平手。
作为好朋友,维勒干翻了老师的有机化学,可李比希只是促进了,这说起来总是差点意思,李比希干脆再次对贝采尼乌斯发起了进攻,这次他的目标是电化二元论。
贝采尼乌斯的电化二元论用来解释无机物非常的合适,老爷子一高兴就用来解释有机物了,这就有点麻烦了。
按照贝采尼乌斯的有机化学理论,氧是最重要的元素,所有的有机物都是由带负电的氧和带正电的“复合基”组成,这就是有机化学中的电化二元论,那么要是在取代反应中,肯定是带负电荷的取代复合基,否则电化二元论就不成立了。
不过战火不是由李比希燃起的,而是化学家杜马,杜马是有机化学大师,也算是贝采尼乌斯的晚辈,毕竟有机化学就是贝采尼乌斯提出来的,但凡是和有机化学有关的,都得算是他晚辈。
1834年的一天,杜马受到王室的邀请来到了王宫参加舞会,可想而知当时科学家地位是非常高的,不过地位虽然高,不过不能去了只顾得跳舞,要是只跳舞的话,那还叫什么科学家呀。
就在别人跳舞的时候,杜马闻到了一股刺鼻的气味,杜马感到有些奇怪,结果发现气味是从蜡烛上散发出来的,继续了解后发现,蜡烛曾经用氯气漂白,氯气本来就刺鼻,问题看起来得到了解决,可是没有那么简单,因为氯气是气体呀,漂白之后就会消散了,味道是从哪里来的呢?
那么一定是氯气进入了蜡烛中,然后燃烧时又释放了出来,可是依照“电化二元论”,氯是带负电的,那么就应该取代蜡烛中的氧才对,否则就违反了“电化二元论”了,那么是不是取代了带负电的氧呢?
杜马又做了一个实验,他在醋酸中通入了氯气,结果得到了氯醋酸,这意味着带负电的氯取代了带正电的氢,要么是电化二元论错了,要么就是有机化学理论错了,这就是传说中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这本来是化学的一大进步,可是却触犯了贝采尼乌斯的逆鳞,老爷子立刻跳出来表示不接受,李比希随后也加入了战团,不过还是双方战成了平手,谁也说服不了谁,李比希一看既然不能“动之以理”,那干脆“晓之以情”吧,李比希就让维勒去劝劝老爷子,维勒给老爷子说了半天,也没法扭转贝采尼乌斯的成见,直到贝采尼乌斯去世,他也没有接受李比希的观点。
这还真不是贝采尼乌斯固执,当初维勒合成了尿素老爷子也不开心,可是随着各种有机物纷纷在实验里合成,老爷子也无可奈何地承认了,李比希可拿不出让贝采尼乌斯信服的东西来。
其实他们两人争论的关键在于化学基的认识上,贝采尼乌斯认为有机物是由氧元素和复合基构成的,而李比希认为复合基的范围应该更广,首先复合基是化合物中不变的部分,其次复合基可以被其他元素置换,最后置换复合基的元素也可以被其他元素置换,这样一来,所有问题都可以解释清楚了,只是把氧元素的地位降低了,最关键的是当时情况下又不能把化学结构拉出来看看,所以俩人就争过来吵过去直到老爷子去世也没有整明白。
既然整不明白,那就留给后人去解决吧。李比希决定做点实际的事情,这个实际事情就是种地。
李比希可不是要归隐田园,他是要找出庄稼到底喜欢吃什么,在李比希之前,人们认为有机物就应该吃有机物,你看作为食物链顶端的物种我们人类就吃肉蛋奶蔬菜粮食,这些都是有机物,吃铜丸喝铁汁的那是齐天大圣孙悟空,同样植物也应该以有机物为食,这就是农家肥,农家肥大多是动物的粪尿还有植物秸秆发酵产物,这些都是有机物,可是这些有机物农家肥对庄稼的增产效果却不是很大,那么庄稼是不是可以试试无机物呢?
李比希发现庄稼还真的喜好吃无机物,那就是钾和磷,都知道喜欢吃什么了,对于李比希这样的烹饪大师来说整出一桌美食来太简单了,李比希开办了钾肥厂和磷肥厂。
从此后,粮食产量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我们经常说什么“绿色革命”,什么袁隆平的超级稻,不过对于粮食增产来说,他们的作用都比不上李比希,不对,庄稼不是还需要氮肥吗?忘了吗?尿素就是氮肥呀,维勒早就 合成了,所以说他们这对好朋友就是农业科学之父。
维勒和李比希就象他们共同发现的同素异构体一样,他们不但共同怼贝采尼乌斯,还共同研究,甚至还住到一起,这还真不是开玩笑,维勒的妻子去世后,为了安慰伤心的维勒,李比希就邀请维勒来一起居住。
作为好朋友,俩人就连犯个错误都一样,他们又犯了什么错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