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残影:大清的最后一天是怎么过的?

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宣统三年(1912)的春节是个不平凡的春节。

1910年10月开始,一场鼠疫横扫东北,波及河北等地,夺取了6万多条生命。

直到1911年3月,东北的鼠疫才销声匿迹。

鼠疫虽然过去了将近一年,可是人们还是心有余悸。

为了驱赶阴影,辞旧迎新,1911年的春节,北京的大街小巷大大小小的“蝙蝠”。

因为字中的“蝠”字与“福”同音,蝙蝠就成了福气和吉祥的象征。看着蝙蝠,听着此起彼伏的爆竹声,无论境况如何,人人脸上都会洋溢着幸福微笑。

可是隆裕皇太后的笑却显得有点牵强,她和年幼的溥仪端坐朝堂,聆听着震耳欲聋的、三呼万岁的声音,却无法开怀大笑。

紫禁城外乌云密布,南方起义如火如荼,文武大臣各怀鬼胎。

不过隆裕皇后没有想到, 1911年的春节这是她最后一次听到山呼万岁,1912年春节到来的时候,大清已经寿终正寝一周。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响应。

袁世凯这个老狐狸进行了一番神操作,用革命党逼迫隆裕太后答应清帝退位;又用逼迫清帝退位换取了革命党对他的支持。

因为将皇帝拉下马,革命党将袁世凯当作英雄。

因为清帝逊位后得以保留尊号,仍住皇宫,仍有岁用;隆裕太后等人也把袁世凯当作恩人。

1912年2月12日(宣统三年12月25日),对所有中国人来说,是个不划时代的日子。

这一天是清帝逊位的日子,实行了两千年帝制就要在这一天终结,历史将翻开新的一页。

这一天对大清文武百官来说,这是他们最后一次上朝。

虽然是最后一次上朝,但大臣们都穿得整整齐齐,早早就赶到乾清宫等候。

不过他们不再趾高气扬、而是个个都面带愁容;因为他们为之奋斗一生的大清王朝要倒闭了。

而且袁世凯和孙中山新组建的国家将大概率不会聘用他们,他们的命运如何,谁也说不清楚。

有人注意到,这次朝会,有两个重要人物缺席了。

一个是退居官邸的摄政王载沣,另一个则是大臣总理袁世凯。

载沣作为摄政王,大概是无法接受失败;袁世凯作为老东家的终结者,应该是心中有愧;因此这两个重量的人物都没有到场。

无论如何,朝堂上气氛凝重,大臣们谁也没有说话,大都哭丧着脸。

因为他们得知,在最后一次上朝中,隆裕太后就要颁布诏书,他们的宣统皇帝就要宣布退位。

只要不发生奇迹,仪式结束后大家就散伙了。

可是并非所有人都那么沮丧,外务部左侍郎胡惟德就红光满面,神采奕奕。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此刻已经不再是清廷大臣,而是袁世凯的外交大臣。

这次到养心殿来,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袁世凯的全权代表。

他这次不是单枪匹马,还率领民政大臣赵秉钧、陆军部长王士珍、海军部长谭学衡、司法大臣沈家本、邮政部长梁士诒、度支大臣绍英,工商大臣熙彦和理藩大臣达寿等一同前来。

胡惟德一行来得较晚,他们的出现让现场气氛紧张,大臣们感到非常尴尬,大殿里的空气就要凝固了。

就在这时,一个小太监清脆的声音传来:

“太后和皇上驾到,请各位大臣上殿!”

听到呼唤,大臣们条件反射,打起精神依次朝养心殿走去。

虽然大清这个公司就要关门,可是大家深受皇恩,最好一班岗还是要站的。

大臣们进殿之后,诧异地发现,往日在幕后垂帘听政的隆裕太后一反常态走到前台。正襟危坐,打算接受大臣的朝拜。

就在大臣们要像往日那样三拜九叩的时候,胡惟德却带头向隆裕太后和宣统皇帝溥仪弯腰三鞠躬。

大臣们不知所措,也木然地随着向主子鞠了三个躬。

隆裕太后虽然感到非常尴尬,但事已至此,也不想表达不满,只是将目光投向群臣左顾右盼,好像在找人。

胡惟德猜透了隆裕太后的心思,急忙大声说道:

“奏请太后,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染病不能上朝,特派微臣前来向太后与皇上请安,太后有旨臣可代为转达。”

隆裕太后是聪明人,明白袁世凯不上朝是愧对大清,只能顺坡下驴说了一番夸赞的话,然后说:

“今日我就按照事前约定的颁布退位诏书,以后国家就靠袁宫保了!”

隆裕太后大势所趋,自己一个妇道人家难以力挽狂澜,只能这样暗淡退场。

可是想到祖宗基业就这样断送在自己手里的时候,不由悲从中来,眼眶湿润,声音哽咽。

在场的大臣,情绪也受到了感染,有人也情不自禁开始抽泣,整个大殿笼罩在悲凉的气氛中。

此情此景,让铁石心肠的人看到也会心里酸酸的,对大清有了几分同情。

可是,仔细一想,大清哪里值得同情?

大清一直在闭关自守,抱残守缺,即使屡屡遭遇外敌入侵、割地赔款,他们也没有丝毫的反思。

邻国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跻身强国之列,在庚子年将大清打得落花流水,然而大清没有痛定思痛,依旧顽固拒绝体制改革;只想修修补补、苟延残喘。

当时间进入20世纪,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帝制已经穷途末路,变革呼声高涨,国内危机四伏,革命迫在眉睫的时候。

满清统治者依旧采取鸵鸟战术对危机视而不见,勉强进行的立宪也是挂羊头、卖狗肉愚弄百姓。

最后革命跑到了改革前面,大清江山土崩瓦解,江山千秋万代、永不变色成为笑话。

他们有太多机会自救,可是他们自作聪明,错失良机。

这帮以满清统治集团利益为重无视百姓利益的家伙,敬酒不吃吃罚酒,根本就不值得同情。

胡惟德也是这样想的,他哼了一声,向小太监示意仪式赶紧举行。

小太监识相地走上前去,把早就准备好的退位诏书,呈给隆裕太后。

隆裕太后接过退位诏书,情绪失控,泣不成声,说我对不起列祖列宗。

胡惟德见状一声冷笑,心说,如果你们当初不是愚弄百姓,而是痛下决心改革,何至于如此?

可是胡惟德知道自己的使命,也不能发作,只好也装模作样挤出几滴泪,安慰隆裕太后说:

“太后,事已至此,还是要看开点,您跟皇上都要保重才是!且只要袁宫保在,就没有人敢为难皇上,革命党也不敢轻举妄动。请太后放心。”

听了“革命党”三个字,隆裕太后停止了哭泣,就像半夜哭泣的婴儿听到妈妈说“大灰狼”一样。

胡惟德的话表面是安慰,其实也带着威胁。

那意思是说,如今只有袁世凯能保你们爱新觉罗家族平安。

如果我今天不能完成任务,让袁世凯下不来台,满清皇室就失去保护。

袁世凯退到一边去,革命党就会当家做主,对清廷绝不会这么客气,优待条件能不能落实都出问题,下面会发生什么事也很难说。

于是隆裕皇在退位诏书上盖上玉玺,然后让徐世昌把退位诏书交给了胡惟德。

胡惟德朗声将退位诏书宣读后,再次向隆裕太后和溥仪三鞠躬后,转身离开了养心殿。

望着胡惟德一行离开,隆裕太后和一帮大臣再也控制不住情绪嚎啕大哭。

宣统退位的消息传出后,百姓手舞足蹈,奔走相告;至少很多人的表情是麻木的,他们没有痛不欲生。

因为大清王朝只代表少数的利益,不代表国家,百姓失去的只是锁链。

大清灭亡的最后一天,是满洲贵族的末日,却是全体中国人的新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