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湿阻下焦——荆防败毒散!!!
@湿阻下焦——荆防败毒散
余老师自从拜访了孙曼之医师之后,对如何使用风药有了很多新的启发,对舌苔白厚,大便长期不成形的患者,辨证为有湿邪阻滞下焦的,就会酌用几味风药,患者的大便立马就有了较大的改善,很多患者反馈喝了药之后,排出来的大便像香蕉一般,很久没有排出这么“标准”的大便了。方剂方面,余老师用得较多的是荆防败毒散。
败毒散原方是用来治疗外感风寒湿邪证的,后世医家常常用于痢疾初期无热象又兼有表证者。所以说这个方子可以治疗外感风寒湿表证,对内可以治寒湿内阻。反正总离不开寒、湿二字。由于老师通常用这个方子在杂病上治疗,所以今天我这个方子以杂病为准。外感方面的知识大家可以看《方剂学》了解。
由于寒湿内陷,湿性下润,湿邪容易阻滞气机的畅通,所以脉是下陷的粗涩脉。总结下来脉象就是下陷,濡弱,关尺部粗涩明显;舌象上是舌淡,体胖,苔白厚,舌根部厚腻明显。症状上多见肢体酸痛,头身困重,怕风怕冷,痰多质稀,伴有胃腹胀满,大便不成形,腹泻。临床上这类患者在讲病程的时候,会提到是在某次感冒发热之后,肠胃就一直不好,然后就长期大便不成形、腹泻,如果患者有类似的主诉,我们就要意识到可能表邪内陷造成的。
我们看一下荆防败毒散的药物组成:荆芥、防风、炙甘草、茯苓、前胡、柴胡,川芎、羌活、独活、枳壳、桔梗。这个方子是由几组药对组成的。体现了升阳?、散寒、祛痰湿、调畅气机四个思路,整体用药趋势都偏于升达发散。
与散寒,祛风湿相对应的是羌活、独活这组药对。取名羌活是由于羌活这味药都是生长在青海、甘肃西北这一区域,这一区域多是羌族的聚居区域,所以药名中个“羌”字,表明它的产地;“活”字则很好地说明了它性走窜之性。羌活的发散和麻黄、桂枝不一样,它富含挥发油,气味芳香浓郁,不仅针对风邪寒邪,还可以针对湿邪,所以对风寒湿邪引起的周身骨节疼痛尤为适宜。由于羌活性味雄烈,偏走中上焦,主要作用于身半以上的风寒湿邪。
独活善于散身半下部风寒湿邪,羌活、独活同用能祛除一身风寒湿邪。
有时候病人主诉平素大便不成形,没有到稀溏的程度,而且纳食正常,余老师就根据主诉用上羌活、独活两味药,大便马上就成形了。余老师和我们说,“这用风药也是有讲究的,不是一听到大便稀溏,不成形就用,那可不行,还是得分情况。风能胜湿,好比我们刚拖完地之后,地上湿润润的,这时如果开着电风扇,不一会儿地面就干了,相当于大便不是很成形的时候用风药效果就很好;那如果地上有个水坑,这时候你用电风扇吹那就不得法了,这时候就得在水坑下面挖个通道,把水导出去,再运土把坑填平,好比患者大便稀溏水样便,就要用茯苓、车前子、薏苡仁之类的利水渗湿药把水湿排出体外,再配合白术、苍术、山药等健脾养胃之药,才是解决这类疾病的上策。”
然后是茯苓和前胡这一组药对,主要针对痰湿而立,茯苓健脾祛湿,治生痰之源;前胡味辛凉性散,宣散中又能降气祛痰,颇合肺的宣发肃降之性,两药配伍祛痰湿,畅达上焦气机。
积壳降气,桔梗上浮保肺气,一升一降,调畅中焦气机,这组药对大家也是再熟悉不过了,再加上木香就是我们任之堂的胸三药了。
我们再来看川芎和柴胡,这两味药的走势都是向上的。这里用柴胡和小柴胡汤用柴胡的道理是一样的,由于机体正气不足,邪陷于里,在这种情况下,多选用柴胡,它能透半表半里之邪,这里要注意区分柴胡的用量,柴胡用量越大,上达的力道也就越大。如果是用于透邪外出,则用量要稍微大点,像小柴胡汤的柴胡用到了八两,现在我们用于解表透邪的柴胡用量一般是15~20克不等;如果是疏肝气例如柴胡疏肝散、逍遥散中,柴胡用量一般为10克上下,肝气郁结,郁而化火,本身容易耗损肝血,这时柴胡用量太大会有“劫肝阴”的弊端;如果是用于升达阳气,只需要小剂量就足够了,像补中益气汤中柴胡一般用量,普通成年人用5~6克就可以了,就好像春风拂柳股轻柔。败毒散中的柴胡根据此方所治的不同病机而用量不同,所以临床上用量要灵活。
川芎味辛性燥,能上行头部,散风邪,活血止痛,《神农本草经》记载川芎:“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说明川芎上可行头目,下可调经水,为血中之气药,走窜之力甚强,能治疗外邪陷入血分之证,这也是败毒散用到川芎的原因之一,它可以在更深的层次透邪外出。另外此方用川芎还取它可以升举阳气,治疗腹泻,也就是喻嘉言所说的“逆流挽舟”之法。
逆流挽舟法是喻嘉言针对外邪陷里而造成痢疾的一种治穷方法。正气不足,外邪长驱直入,从表陷里的通道就是这个“河流”。外邪就是这个“舟”,要透邪外出,将邪气从里反推出体表,故称“挽”。所以针对形成痢疾的原因,喻氏认为一要疏畅里滞,二要透邪散表,另外外邪长驱直入源于患者素体气虚、正气不足,故败毒散中有人参。人参补益正气,助正气祛邪外出。分析这个方子,基本都是“动”药,也就是它舒达气机、调畅里滞的功效是极好的,并且还分别有入血分的药和入气分的药,比较全面。
今天我们讲荆防败毒散这张方子重点不是说它如何应用于外感之证,而是用一种“风能胜湿”的方法来治疗湿郁下焦。余老师拜访孙曼之老先生最大的收获就是如何应用风药。对于内阻之湿,我们平时学的有健脾燥湿,芳香化湿,还有淡渗利湿。但有时用少量的风药,却能起到四两拨千斤之效。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身体功能主要是通过气的运行来维持的,而风药这种动性是极易影响我们人体气机的。为什么孙曼之老先生很多病都用风药治疗,而且疗效确切,有的时候不一定是湿病,老先生也用风药治疗,为什么呢?就是取风药调达气机之动性。你看,湿病不也是气机没有化开这团水造成的吗?所以我们通过学这个方子,这个法,不仅要知道“风能胜湿”这一机制,还要知道用风药来调畅身体气机,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妙用。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