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下寒,调理不难

慧福生命文化 今天

我们一般人都知道祛火对症才有效。

肝火泡菊花;心火竹叶 + 莲心;胃火用大黄;肠火用栀子。

我们都认为热性食物会导致上火,比如,辛辣、油炸、烧烤、炒瓜子、鹿茸、荔枝、龙眼等等;其实,寒性食物也会让人上火。

理由是:寒伤肾阳,肾主水,肾虚则不足以治水,结果出现上热下寒。有人下肢冰冷,腹泻,但却见面部痘痘,或咽喉红肿,这都是火在上,寒湿在下的症状。

上热下寒体质者,虽然下焦寒凉,冬天怕冷,手足冰凉。但由于上焦虚火旺,往往吃些热性的食品或补益性食品容易上火。如吃羊肉、辣椒后易起口腔溃疡,或牙痛;有的面部或后背起粉刺或痤疮。

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这种体质者对如何调理一筹莫展。随缘认为上热下寒体质者在生活中可以从中草药、日常饮食、生活起居、运动等方面来改善。

中草药:驱寒气,疏肝解郁排三浊,健脾补肾培补气血,然后引气血下行,并配合十指梳头法和艾叶、花椒热水泡脚,引火归元,让气血形成大循环。调理上焦虚火不能用单纯的寒冷药物泻火,否则会伤害身体的元阳。

日常饮食:要以平性食品为主,如面食类:大米饭、馒头;大米粥、南瓜粥、银耳粥、八宝粥。蔬菜类:白菜、茄子、豆角、西红柿等,少吃羊肉、辣椒、韭菜,以免上火。保证一日三餐吃热、吃饱、吃好,勿过饱而伤害脾胃之气。

少食煎炸、烧烤食物,可改为水煮、清蒸等烹调方式。无论冬夏都应少食啤酒冷饮、生冷硬食物,坚持喝热茶。

生活起居:要注意少熬夜,坚持每晚11点进入熟睡状态,此时的十二经络与十二时辰、十二生肖分别相对应的是胆经、子时、鼠。肝胆负责机体的代谢解毒功能,此时人体进入熟睡状态,有利于肝胆经气畅行。子时一阳初生,不进入熟睡状态的话,人体的阳气不能正常的生发、涵藏,日久则阳气暗耗,下焦更寒冷。

每晚坚持泡脚半小时,可以温养五脏六腑,有助于阳气的生发。慎吃西药、打点滴、喝牛奶(牛奶会导致钙流失;牛奶为寒性物质),喝饮料,以免加重肝肾的代谢负担、造成毒素累积。

艾炙:我建议选择后腰部位的热敏穴,从背部输通经络直达脚心涌泉穴。

中药调理我推荐小建中汤,从脾胃入手。脾胃虚寒的人中焦不通,势必造成上焦心火和下焦肾水不能相济。且脾胃虚寒,运化不力,一吃点辛辣的食品,脾胃便无法承受,热毒就从口中发出,就会上火。这种情况与其清热解毒,不如调理脾胃,脾胃阳气充足,反而不宜上火!

如果孩子从小时候开始,一旦感冒立刻吃中药,平时健康时,小朋友多吃些小建中汤,成人常吃些桂枝汤,远离抗生素。如此一来,人体的抵抗力就会增加,自然可以自己产生免疫力来对付感冒病毒。

上帝设计人体是非常精密的,人体是万能的,绝对可以自己制造能抵抗各种感冒病毒的免疫系统,如果大家都靠毁坏人体免疫力的可怕毒药(西药)来治疗感冒,这种恶性循环下去,人类必自食恶果!伤阳反复感冒、免疫力下降到老年之后只要得到一个小感冒,就会闹出人命,请大家要谨慎的深思!

中医中药是通过汗、吐、下等法将病毒排出体外,从而达到痊愈的目的。与西药致力于在人体内部使用毒药杀死病毒的原理不同。中药对证使用,完全不会有任何副作用;西药则把人体当作一个战场,病毒杀死,人也因为副作用而毁了。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学一下健中汤吧!

东汉张仲景所著之《伤寒杂病论》,一共载有三个建中汤。即大建中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

大建中汤由饴糖18g、人参9g、蜀椒3g、干姜6g组成;

小建中汤由桂枝、生姜各9g,白芍18g,大枣12g,饴糖30g,炙甘草6g组成;

小建中汤再加黄芪,即为黄芪建中汤。

建中,就是建立中焦脾胃之气。

脾胃之气有二:一为脾胃之阳气,一为脾胃之阴气。

脾胃之阳气虚,则阴气盛;脾胃之阴气虚,则阳气旺。两者均可导致脾胃运纳失常,气机受阻,升降倒置。因此,谈建中,必分阴阳二气。

上述三个建中汤,是建立脾胃之阳气,还是脾胃之阴气呢?随缘认为,大建中汤是建立脾胃之阳气,小建中汤和黄芪建中汤既建立脾胃之阳气,又建立脾胃之阴气,只是以前者为主而已。

我们从上述方剂之组成来看,大建中汤乃纯为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方剂;小建中汤和黄芪建中汤虽然都以甘温为主,皆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功,但由于方内有甘酸之药,所以尚有补益脾胃阴气之作用。

既然上述三方都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效用,为何仲景不只出一方,而要出三个方呢?

这是由于脾胃阳虚在程度上有轻重之别的缘故。大建中汤温中散寒、缓急止痛之力比小建中汤和黄芪建中汤均强。因为大建中汤是仲景专为中阳虚弱、阴寒内盛而上逆所致的“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满,上冲皮起,出现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和因此而虫动者设,所以方中重用饴糖甘温入脾,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为主;人参甘温扶正,干姜辛温,温中散寒,和胃止呕为辅;更用辛热之蜀椒者,走串上下,逐寒温胃,杀虫止痛,又牵制饴糖之甘腻也。小建中汤和黄芪建中汤,亦属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剂,但由于方中有白芍之酸苦微寒,故温中散寒之力,则不如大建中汤。

白芍补阴而碍补阳。因为如此,故仲景温阳,往往不用白芍,如桂枝去芍药汤、桂枝附子汤、苓桂术甘汤等,即是。

小建中汤和黄芪建中汤,何以要用白芍,而且剂量还要比桂枝汤中之白芍加大一倍呢?分析一下它们主治的病证,即可明白。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此言少阳发病之期,木火内盛,心脾气血不足,故用小建中汤之甘温建中,甘酸微苦寒以泻木邪。“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小建中汤主之。”为少阳兼里虚寒,且以里虚寒为主,故《伤寒杂病论》用上方,取甘温补中,甘酸缓急止痛,兼理少阳。“产后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此乃产后血虚,脾胃阳气不足。因此,仲景用小建中汤之甘温以补虚祛寒,甘酸缓急止痛,滋阴益血。“虚劳里急,悸,腹中痛,梦失精,四肢痠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此为阴阳俱虚,寒热错杂之证。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阳虚,中焦虚寒,故里急腹中痛;阴虚不涵阳,虚阳上犯,或外越,故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心悸;阳不摄阴则失精;阴阳两虚,不能温养四肢,故四肢痠痛。阴阳两虚所以用小建中汤者,补后天以生化气血也。

黄芪建中汤之主治,与小建中汤相同,只是偏重于补气而已。因此,其主治应尚有短气、自汗、身重、脉大而弱等。

由上可知,上二方多用白芍,其意有三:一为清泻木邪;二为缓急止痛;三为滋阴益血。

上述二方偏于温补阳气,它们治“虚劳,诸不足”是有条件的。“虚劳,诸不足”,即阴阳气血俱虚。若以阴虚为主,用上方,必甘温助阳而加重阴虚。只有阴阳气血俱虚而偏于阳虚、气虚者,上二方才切合病情。

必须注意的是,阴阳气血俱虚而脾胃不虚者,既可使用上述两方,也可使用直补所病脏腑阴阳气血之方剂。如果脾胃虚弱,特别是脾胃阳虚偏重者,必用上两方。否则,不补脾胃,但补它脏,尤其是补阴,则于脾胃阳虚不利。

《内经》云:“劳则温之”,《伤寒杂病论》准此而立小建中汤和黄芪建中汤以疗虚损诸疾。因为虚损大多阴阳俱虚,气血津液皆亏,脏腑不足,但补阳,则伤阴;只滋阴,则伤阳。用建立中州而灌四旁之上二方,则无弊矣!

孙思邈认为,上二方,尤其是黄芪建中汤,益气之力有余,若用于产后营血内虚而“腹中刺痛,呼吸气少,或少腹急痛,痛引腰背,不能饮食”之证,则补血之力不足,遂将上方化裁为当归建中汤治之。

李东垣继承而发展之,云:“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而精气先输脾归肺,上行春夏之令,以滋养周身,乃清气为天者;升已而下输膀胱,行秋冬之令,为转糟粕,转味而出,乃浊阴为地也。”由于他强调脾胃之升降,尤其重视升发之气,所以,在上述二方之影响下,创制了补中益气汤和升阳益胃汤,以垂后世。叶天士认为,东垣之说,偏重于补阳气,忽视补益胃阴,于是在仲景麦门冬汤的启发下,特提出了“阳明阳土,得阴自安”和“偏恶则燥”的学术见解。准此,他将麦门冬、扁豆、玉竹、沙参、桑叶、生甘草等组成一方,名益胃汤,专治胃之阴津不足之证。

看了这些之后,再遇到上火下寒的情况你还用发愁吗?

(0)

相关推荐

  • 黄芪建中汤的合方思路与技巧、医案验案

    [应用导读] 脾胃气血虚证以脘腹疼痛,不思饮食,手足烦热,因劳加重,倦怠乏力,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弱为主. [方药解读] 黄芪建中汤是辨治脾胃气血虚证的重要代表方,由桂枝去皮.三两(9g),甘 ...

  • 小建中类方加减在产后病治疗中的应用

    我们研究方剂的运用时,注重研究其作用于人体后,对人体气血发挥的运动作用,即身体气血是在向外展放还是向内收敛,上面论述的以桂枝汤为基础的新加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让身体能量外 ...

  • 上火下寒,调理不难(强烈推荐)

    慧福生命文化 今天 我们一般人都知道祛火对症才有效. 肝火泡菊花:心火竹叶 + 莲心:胃火用大黄:肠火用栀子. 我们都认为热性食物会导致上火,比如,辛辣.油炸.烧烤.炒瓜子.鹿茸.荔枝.龙眼等等:其实 ...

  • 上火下寒体质,原来是这里堵住了

    易传承学堂 今天 中焦是脏象学说中三焦之一,是一个特有名称.中焦对应脾胃,上焦对应心肺,下焦对应肾.膀胱.大小肠.中焦瘀堵的症状表现是腰肌劳损.腰部酸痛.椎间盘突出.女性产后风.老寒腰及老胃肠.便秘等 ...

  • 上火下寒体质,原来是这里堵住了!

    刮痧圈 中焦是脏象学说中三焦之一,是一个特有名称.中焦对应脾胃,上焦对应心肺,下焦对应肾.膀胱.大小肠.中焦瘀堵的症状表现是腰肌劳损.腰部酸痛.椎间盘突出.女性产后风.老寒腰及老胃肠.便秘等.   今 ...

  • 上火下寒体质,原来是这里堵住了 ‼️

    中焦是脏象学说中三焦之一,是一个特有名称.中焦对应脾胃,上焦对应心肺,下焦对应肾.膀胱.大小肠.中焦瘀堵的症状表现是腰肌劳损.腰部酸痛.椎间盘突出.女性产后风.老寒腰及老胃肠.便秘等.   今天要和大 ...

  • 上火下寒,根在中焦。中焦瘀阻,唯艾灸可一气贯通!

    现代人大多"上火下寒" 中医常说一句话:火往上走,寒往下沉,中焦不通,就会"上焦有火,下焦有寒". 现代人中,"上火下寒"的人比比皆是,那么 ...

  • 上火下寒中焦不通,吃什么中成药好?医生从三个脏腑细细道来

    上焦指心肺.中焦指脾胃.下焦多指肾. 上火下寒的情况现在也不少见. 下半身冰凉.怕冷,小便尿频.尿急,嘴巴又长溃疡,心烦不宁. 这就是很明显的上热下寒了. 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看问题要抓住根 ...

  • 上火下寒 中焦不通 上下阴阳失调气滞症候治养 注解

    上火下寒 中焦不通 吃什么中药好? 一,三焦,是六腑之一. 由横膈与脐分成三部分,即上.中.下三部分组成. 在上部的脏腑为上焦,处于中间部位的为中焦,下部的脏腑为下焦. 1.上焦:横膈以上的部位,主要 ...

  • 上火下寒中焦不通,吃什么中成药好?

    一般来说,上焦郁热极容易导致下寒:这是因为人体内的阴阳是处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如果在上的阳气被郁而不能下达,则必然导致下焦的阳气不足而生内寒.所以用附子泻心汤,专煎附子以温下寒,另渍三黄以清上热,这 ...

  • 上火下寒,是这里堵住了!

    是哪里堵住了,它就是人的中焦! 中焦是脏象学说中三焦之一,是一个特有名称.中焦对应脾胃,上焦对应心肺,下焦对应肾.膀胱.大小肠.中焦瘀堵的症状表现是腰肌劳损.腰部酸痛.椎间盘突出.女性产后风.老寒腰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