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读——王勃之《蜀中九日》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解读:
王勃一生遭遇坎坷,经常离家在外宦游,因此怀乡送别诗在他的作品里最为常见,前别提到的《杜少府之任蜀州》,但这些送别诗往往是内容充实,积极向上,打破历来送别诗的旧例。
以这首诗为例,诗的开头,点明时间是农历重阳节,地点是玄武山。诗人这天登上上玄武山,觉得好象登上上望乡台一般,思乡之情倍增。“他席他乡送客杯”,点明诗人此时在异地的别宴上喝着送客的酒,倍感凄凉。这两句勾勒出一个容易让人伤感的氛围,正值重阳佳节,又是客中送客,浓郁乡愁自然勾起,于是引出下文——“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北雁南飞本是自然现象,而王勃偏将自己的思乡之情加在它身上,怪罪鸿雁,我想北归不得,然而你偏偏从北方飞来,平添我北归不能的愁思。前人评价这两句诗时说:“读之,初似常语,久而自知其妙。”诗人将怀乡之情融入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之中,借无情之景抒发自己内心深沉的情感,开启了诏人绝句寓情于景的先河。
初唐绝句发展缓慢,其表现方式大致沿袭了汉魏和六朝传统,王勃的这首诗以四句来写乡思,却将乡愁抒发得淋漓尽致,并且有意吸收了歌行的句调,以虚词递进的句式作结语,对绝句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
王勃(650?—676?),字子安,山西河津人。出身望族,祖父王通为隋末大儒。王勃早慧,为时所称。早在高宗时期对策高第,拜朝散郞。公元673年,因匿杀官奴获罪,遇赦除名。公元675年,赴交趾探父,次年流海堕水,惊悸而卒。新旧《唐书》皆有本传。王勃其诗多抒发个人情志,也有抨击时弊之作。擅长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全唐诗》存诗二卷。《全唐诗外编》及《续拾》补诗16首又1句。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