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历史使命责任担当,讲好中国故事,长期不会变

今天一起来说一说2020年全国二卷作文题目的情况,总结一下我们如何来备考2021。
高考作文题目既有传承性,也每一年都会有一些新的变化,即使看起来很平稳,其实也是有变化的。
20年的全国二卷就是这样,在内容上,依然是把重大的社会生活事件有机地融入其中,比如对于疫情的重大事件,就丝毫没有回避,而且在文体的格式上要求大家写演讲稿。
既考到了命运共同体这样的话题,又考了应用文体,可以说丝毫没有回避热点话题。
这一道题目让许多师生感觉到似曾相识,甚至有些老师说,高考的试题其实没有什么变化。
变与不变要看角度,抓热点,考了应用文体,确实是没有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主题,甚至许多同学在备考的过程中已经有所准备。
写起来不慌,那是真的,走出考场后又觉得颇有疑虑:自己能把握的主题,别人是不是也一样,是不是会拉不开差距?
如今已经尘埃落定,录取通知书都快发下了,新一轮的备考也早已开始,很显然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考试之所以能拉开差距,也说明了20年的考题其实是有变化的,而且这一变化并不小。
到底是哪些变化呢?
仅和19年的作文题相比:19年是一则材料,多个任务;而今年则反其道而行之——多则材料一个任务。选择少了,火力集中了,比拼的是写作的实力, PK结果更激烈。19年关注的是国内的重大事件,20年的试题则上升到关注更广阔的世界的重大事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题要广泛不少。
作文并不仅仅是800字的事情,从今年这样的作文题中,我们能看出,尽管考的是特定的情境,却是结合推己及人的理念,围绕着具体的大事件,落实了核心价值观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考查。
就是题的本身形式来说,今年虽然稳定于应用类文体,没有考书信体,观后感,考的却是演讲稿,这也是不变之变。
以上讲的较笼统,下面结合具体的材料分析。
这一道试题,如果不是高考题,在我们的眼中也就是一道常见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材料的三部分:
第1部分,先用墨子的话阐释了国与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又引用了英国诗人的话,阐释的是个人与个人,个人和集体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第2部分,展现的是新冠疫情爆发后,我国和其他国家之间共担风雨,相互帮助的事实。
这两部分的共同点都体现了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涉及到了部分与整体,部分和部分之间的思辨关系。
第3部分则是明确了具体的写作任务,通过创设具体的语境,让同学们以青年代表在论坛上做主题演讲。
具体情境的设置有助于引导大家把关注现实,放眼世界,思考未来,共建人类美好的精神家园的观念进行呈现。
进行总结和分析是为了提炼特点,为2021年的高考备考提供参考。
命运共同体的具体主题,今年考过了,明年一定不会出现,但是这一类的主题,无论是国内视角还是更宏大的人类的视角,却对我们下一年的备考有着相当的启发。
之前所准备的攻坚脱贫,还有当下的粮食问题,都应当纳入我们备考的视野。
当然现象可以是具体的,事件可以是具体的,但是背后的主题却是一以贯之的,在备考的过程中,既要关注到个体的现象和具体的事件,更要努力地去把握时代的主题。
具体的行文的技巧,在以后的文章和课程中会一一讲到,而对于主题和思路,更多的需要靠同学们自己去理顺。
文章来源:百家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