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小”我们是认真的

关键词:小、精、大、弱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亚马逊的蝴蝶扇动一下翅膀,数周后,太平洋刮起一股飓风。
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戏称为“龙卷风”或“风暴”。
一个好的微小的机制,只要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生轰动效应,或称为“革命”。
坏的“大”和好的“小”作比较,情愿做小,好的小,退可以保持小而精,进也可以健康长大;坏的大,不仅自身不能维持,甚至可能导致快速覆灭。
  • 1/3  我们喜欢小改善


全世界楼宇的空调出风口都挂了一根红丝绳,你可知道这项改善的由来?
这可是一个普通的员工细心观察发明的,于是你我现在会看见全世界的商场、写字楼、工厂等空调出风口都挂了这样一件小玩意,想想这项改善为全社会节约了多少电费!
举这个例子,是因为我们大家都有忘关空调的事情,空调出风口挂红丝带大家天天都看得见。
这个改善有多少技术含量,它的价值有多大,我想用小创意大收益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吧。
全世界挖掘一线员工小智慧做得最好的就是丰田。
丰田以生产节拍提升1秒钟为荣,以换摸时间节约1分钟为荣,以员工创造出防错小治具为荣。
丰田公司平均每年每位员工大约有8.8条建议被采纳,全公司一年有50、60万条改善建议,这是一条多么宏大的滔滔洪流,一条流金淌银之河。
从2008年以来,丰田就成为全球汽车第一强企业,不管是利润总额还是人均利润,更是遥遥领先于第二、三名。
这就是微小改善的威力,这就是持续改善的威力,这就丰田成功的秘笈。
华为实施小改善大奖励,大改善只鼓励的策略。认为大创新不易,小改善在手边,持续微小改善的威力更胜于大发明大创造。
  • 2/3  我们喜欢小而精


每年都会看到世界500强排名,2020年,已经有100多家中国企业入列。
可是一比较,国外企业要不技术第一,要不利润第一,要不人均第一,在全球很多供应领域不可替代。
反观我们企业,很多是资源型企业,垄断性企业,只能在家横,在家强,出去啥也不是,大是大,但是并不强。
这恐怕不是国人所乐意看到的结果。
规模我们不贪大,学习华为、学习苹果,轻资产管理,生产外包,只做自己最擅长的那一部分。
即使有场地、有设备、有人员,也只是保持三者中最大瓶颈的那一块资源运行,场地可不增,设备可不买,但人员可外包,实现最经济运行,保持生产技术掌控力。
但是,产销计划必须预测4~6个月(产品线一般生产周期1个月),生产必须单件流,质量控制重在过程,6S坚持做,改善激励月月评,培训日常化...
小归小,但必须精、悍、实。
学习德国、日本的很多企业,讲究人均利润率,千年、百年不倒,并且活的很好,这就是常说的隐形冠军,它们才是无冕之王。
学习阿米巴,不和天比,不和地比,和自己的过去比,追求的是单位时间增加值。有点孤独求败的意思。
  • 3/3  我们看重小行为


有一个企业,现场管理非常杂乱,地上螺丝、垫片、剪下的线头随处可见,废弃的包装材料到处散放,灰尘满地。
一下班,人人扭头就走,第二天再一头扎进垃圾堆里继续昨天的活儿。
虽然如此,但是现场的每一个人都见怪不怪,可谓司空见惯。
推行4S改善一段时间后,一次,有一个平时大大咧咧的男员工,居然拿起笤帚开始扫起工位旁的垃圾,然后倒入垃圾桶中。
有人开始捡起地上的一个垫片放回物料盒,有的人主动整理工具料盒,等等。
这些动作使人深深欣慰,行为是小,意识是大,代表大家4S已经上路了。
不怕事情有多难,就怕你不上路。
很多企业会议室,会场静悄悄,缺乏各种有效冲突,言论往往被领导压制了,即所谓的一言堂会议。
这个企业组织氛围喜欢听喜不听忧,管理层没有兼听则明的胸怀。
不管是同级团队,还是下属成员,会议氛围不允许让每一个人畅所欲言的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领导不能真心站在对方角度、立场上认真倾听,认为执行力第一,其余其次。
员工是明白人,一看见领导嫌恶的表情和不痛不痒的话语,敢说的以后也不说了,想要说的也将意见闷在心里不再表达,久而久之企业形成报喜不报忧的氛围。
在会议室里,听不到争吵,鸦雀无声,大多数人尤其是基层员工面有怯色,会议是小,信任乃大。
一句话,一个举止,体现背后的思维和习惯,不经意间的东西才是最能体现一个组织的文化和价值观。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企不在大,有道则灵。
做企业,我们不应一味求大,而首先要追求精、追求悍;追求科学管理,追求文化治企;追求人均效益和供应链上的不可替代性。

作者 : 周洪涛

--- END ---

您的关注是我最大的动力,请点击右下角在看

点击下面二维码,精彩内容每周一、四晚为您呈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