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批国保--古遗址(37)
本篇要目:
*****************************************
361.鸡叫城遗址
新石器时代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
362.丁家岗遗址
新石器时代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
363.划城岗遗址
新石器时代 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
364.涂家台遗址
新石器时代 湖南省益阳市南县
365.皂市遗址
新石器时代至商、周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
366.不二门遗址
商、周 湖南省湘西州永顺县
367.铜鼓山遗址
商、春秋 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
368.申鸣城遗址
东周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
369.罗子国城遗址
东周 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
370.四方城遗址
战国至汉 湖南省湘西州保靖县
*******************************************
361.鸡叫城遗址
鸡叫城遗址,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是新石器时代的古遗址,城墙用黄色粘土夯筑而成,有明显的夯筑层,残高2~3米。城四面各有豁口,应为城门遗址。在东北两门外各筑烽火台一座。外有围壕,现为许多大小不等的堰塘和低洼田分布在古城埠外。发现有龙山文化遗存,多灰色夹砂粗陶。墙体地层关系可分为七层。鸡叫城文化内涵丰富,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此一大型聚落遗址,对研究原始社会发展和国家起源提供了实物证据。
此处垣壑尚存,相传有仙人夜间筑城,鸡叫而成,故名鸡叫城。城呈圆形,东西长约480米,南北宽约460米,总面积约22万平方米。西北两面为人工河,东南两面以自然小河为壕。在东北两门外约1公里处,各筑烽火台一座,残高2~4米。早年调查在城内发现有龙山文化遗存,多灰色夹砂粗陶,有大口罐、敞口尊等。1997年于西城墙探沟内发现龙山时期陶片,专家认为此系屈家岭文化中、晚期的古城(距今5200~4000年),陆续使用到龙山时期。1998年,发掘190平方米,墙体地层关系可分为七层,底层发现了屈家岭文化晚期居住遗址,柱洞密而小,一般直径15-20厘米,深度在20~30厘米。
2013年5月,国务院公布鸡叫城遗址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62.丁家岗遗址
丁家岗遗址位于湖南省澧县涔南乡东田堰村三组一处高出四周1米的台地上,四周水系环绕。1979年和2000年先后两次发掘,遗址文化内涵丰富,最早文化遗存可上溯到皂市下层文化,而后经历汤加岗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最晚为石家河文化,其中尤以汤加岗文化和大溪文化两个时期文化遗存保存最完整,最典型。先后发现了一批重要墓葬、、祭祀台、祭祀坑等遗迹现象。该遗址对了解新石器时代各种文化内涵的联系、文化分期序列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为探索早期人类原始社会文明及文明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实物证据。
2013年5月,国务院丁家岗遗址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63.划城岗遗址
划城岗遗址位于湖南省安乡县城北8公里处。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清理出灰坑17个,墓葬115座,房屋建筑局部两处,陶窟一座。遗存可分为五期。文化堆积厚约1—3米,包含着三个文化时期,即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延续时间长达2500年之久。该遗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为相关历史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丰富实物资料、研究条件和载体、例证和地层依据。
2013年5月,国务院核定划城岗遗址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64.涂家台遗址
涂家台遗址,位于湖南省益阳市南县,是新石器时代的古遗址。遗址现存面积约3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保存尚好,但厚薄不匀,一般堆积厚0.5~1.2米左右。文化内涵包含了皂市下层文化和彭头山文化晚期两个阶段。迄今发掘240余平方米,揭示了一批重要遗迹,包括房基、墓葬、灰坑等,还有战国墓1座。并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陶器,获得了较多珍贵的资料。头山文化和皂市下层文化同时存在于该遗址,为首例。其墓葬是迄今为止洞庭湖地区已发现的最早的墓葬,是洞庭湖地区一处极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聚落遗址。它不但扩大了洞庭湖地区早期新石器时代的分布范围,而且对研究洞庭湖地区早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体系、文化发展序列都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013年5月,国务院公布涂家台遗址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65.皂市遗址
皂市遗址位于湖南省石门县皂市乡石坪村,面积达7万平方米,是1959年发现的。文化层厚1-2米不等。遗址分布区的东、西两头包含有新石器时代、商、东周三个时期的文化堆积,商文化层堆积较厚,遗物较丰富,个别探方有商周之际的文化遗存。遗存有大量的石器、陶器、动物骨骼,反映出狩猎在经济生活中有很大的成份。该遗址的发掘,是湖南省新石器时代考古的一个重要成果,对洞庭湖区原始文化分为: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长江中下游龙山文化三个阶段有重大突破,该遗存还早于大溪文化。皂市下层文化遗存的发掘,把洞庭湖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推溯到7000年以前。
2013年5月,国务院核定皂市遗址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66.不二门遗址
不二门遗址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是商、周时期的古遗址。遗址平面为椭圆形,由岩窝遗址、洗心池遗址、虎字岩遗址、摩崖石刻遗址、蚌壳岩遗址、强盗洞遗址、老鹰洞遗址、松柏古道遗址等22处洞穴或石厦组成。遗址对研究湘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史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为研究湘西地区西周时期古人居住、生活及生存方式提供了实物例证。
2013年5月,国务院核定不二门遗址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67.铜鼓山遗址
铜鼓山遗址位于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陆城镇新设村长江东南岸的铜鼓山上,是长江以南时代最早的一处属于商文化盘龙城类型的商代早期文化遗址。铜鼓山遗址时代相当于二里岗期和殷墟期,遗址分布于整个铜鼓山,面积达5.8万平方米,海拔47米,相对高度(与长江十月份水位比较)30米。由此顺江而下可达武汉地区的商代盘龙城,溯江而上则西抵荆南寺、鄂西和川东地区,向南则是湘江下游地区,往东越过幕阜山的隘口直达赣西北地区。遗址保存完整。
1987年,湖南省文物考古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约400平方米,并发掘清理了东周墓葬7座(见《湖南考古辑刊》第五集)。商代遗存出土的陶器有鬲、大口尊、簋、爵、斝、盆、南瓦、大口缸、罐、鼎、釜等,石器有锛、刀等,铜器有箭镞、泡、削等。东周墓出土有鬲、盂、罐、鼎、敦、壶、盘、匜、匕、勺、铜剑、铜矛等。1997年铜鼓山遗址出土了青铜鼎和青铜觚。该遗址是长江以南极少保存有中原商文化的遗址之一,对于研究商文化南下及其与当地土著文化的关系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2013年5月,国务院公布铜鼓山遗址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68.申鸣城遗址
申鸣城城址位于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新安镇古城村。平面呈长方形,东西残长约500米,南北残宽约300米。夯土城垣残存7段,高约3米、宽4米。城址内出土战国时期的泥质灰陶鼎、豆及绳纹板瓦、筒瓦等建筑残片。
申鸣城于上世纪80年代被发现,当时以为规模不大。在古城北面、东北面、西面寻找到一些古河道,可能是从前的护城河,并且可能有水门,遗址最晚是东周时期。古城周围的九里墓群不仅有数量众多的大中型墓群,还有许多成片的小墓。由此推测,申鸣城不是一个小城,应该是楚国南方的一个中心城市。
2013年5月,国务院公布申鸣城遗址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69.罗子国城遗址
罗子国遗址,位于湖南省岳阳市汩罗城西北约4公里的屈原农场。遗址尚留有断续的城垣和护城河遗迹。1957年,湖南省博物馆曾在北进行勘探发掘,发现城垣东西长490米,南北宽400米。城北廓保较好,地基宽14米,高3米,用黄土夯筑而成。城内中南部有长25米,宽7米的土台,堆积有筒瓦,板瓦及绳纹陶片。城址东西有墓葬,出土的文物有灰陶绳、鬲、豆、罐等,考证其时代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罗子国在西周时是一个是子爵小国,原居住在甘肃正宁附近,后迁移东来。在湖北被楚兼并。《汉书、地理志》有"楚文王徙罗子国自枝江居此"的记载,罗被楚灭后,其遗民被迁徙至岳阳境南,筑起土城,活动范围在汩罗江流域。
2013年5月,国务院公布罗子国遗址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70.四方城遗址
四方城遗址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保靖县东约6公里的迁陵镇要坝村,地处酉水河中游北(左)岸。整个遗址包括:四方城遗址、汉代青铜冶炼遗址、战国粮窖遗址和战国、汉代墓群。总发掘面积达4千平方米。城址坐北朝南,分布在高出酉水河30米的第二台地上,因显现的轮廓呈方形故名,在城址内发现大量板瓦、筒瓦,呈水平分布,瓦砾下层均系夯筑土层。墓葬区分布在城址的西、北和东面,面积2百多万平方米,现已清理战国、汉代、晋、唐、宋墓葬95座,以及战国粮窖1处、东周遗址1处,春秋时期沟1条,汉代青铜冶炼遗址1处,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
2013年3月,国务院公布四方城遗址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