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科学为什么近百年无重大突破?现代科学走到尽头了吗?

基础科学为什么近百年无重大突破?现代科学走到尽头了吗? 

2019-08-25 11:21  宝斯卡化工

提示:

《三体》电影海报(图片来源于网络)

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推翻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量子力学建立,打破了连续而平滑是时空观,宇宙不再像时钟那样有规律地咔咔跳动。然而,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已经诞生了一个多世纪,再也没有出现过“颠覆性”的理论。

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给人一种应接不暇的感觉。但是,实用技术的繁荣表象,难以掩饰基础科学停滞不前的事实。卫星导航精确到厘米的级别,但指导其运行的科学理论,仍然是一百年前的牛顿力学和相对论。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运行的核心——芯片,其基础科学理论依然是上世纪的量子力学。以操纵电子运行作为计算基础的芯片,已经发展到7纳米的极限水平。再往下,比如3纳米左右,只有几个原子那么大小的尺寸,热运动造成的扰动非常激烈,电子不再有规律地运行,已经无法承载计算功能了。计算技术要突破极限,需要寻找新的粒子,例如光子、中微子,等等。

人类要在技术上取得根本突破,首先需要在基础科学上取得根本突破。

础科学为什么近百年了,一直没有取得根本突破呢?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刘慈欣在《三体》中猜想,人类物理学最近百年没有重大突破,是因为三体人为了阻止地球科技的发展,发射智子阻挡了人类科技的进步,人类科技被“外星人锁定”了。当然,这是科学幻想。

一个理论的突破,往往是在前一个理论比较完善的前提下产生。相对论产生之前,牛顿力学和电磁理论已经非常完善,以致于有物理学家宣称:后来者只能在这座辉煌的物理学大厦中做修补和装饰的工作。而量子力学发展至今,虽然在技术运用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但就其里面的具体原理和运行机制,一直都没有完全搞清楚。例如,量子纠缠、量子跃迁、量子相干等,我们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种情况下,去谈突破,未免太早了点。现代基础科学,在原有体系下,往前走一小步,都异常艰难,更不用说创建一个新体系了。

现在的基础科学突破难度是前所未有。

深入更加微观的领域,实验验证异常困难。单靠个别科学家单打独斗,已经完全不可能。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依靠个人的逻辑思维推理和一支笔做验算,就成了。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也是一个在办公室做逻辑推理运算就完成了。而量子力学,依靠的是若干个科学家、若干个科学团队,一代人一代人地接力,才逐步建立起来。要验证量子力学所做的预言,需要若干个科学团队合作,才能完成。著名的大贝尔实验,邀请了十万之众参与。研究基本粒子的大型对撞机,不仅需要庞大的科学团队参与,而且需要若干个国家合作,才能完成。就像最近讨论中国要不要建自己的对撞机,因为耗资巨大,及无法预知的结果,所以一直没定论。相对论预测的引力波,直到最近才被实验设备验证。团队合作,国际合作,耗资巨大,已经是现代科学研究的基本现状。可想而知,要突破现有的科学论,是何等的艰难。

人类的基础科学并没有停滞不前,只是进步十分缓慢。近几十年来,的确没有什么重大突破,但一直在完善和稳固,只是没能提出全新的框架式物理理论而已。

人们只记得颠覆性理论的诞生,却忽略了它诞生前的理论积累。基础科学要取得突破,离不开前人漫长而艰难的理论积累和技术积累。就像男人只会为新生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感到惊喜,却不能体验到女人十月怀胎的艰辛。没有量变,就不可能有质变。

当然,这可以让人类清醒头脑,打消科学可以征服一切的狂妄念头。上帝把宇宙的秘密,隐藏在量子世界的最细微处。人类为刺探上帝的秘密乐此不倦,永不停留。

这种停滞的局面,也为中国后发赶超留下了机会。有一个类似于脑筋急转弯的题目:一列火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00公里,一头牛的速度是每小时1公里,在一条100公里的铁路上,火车同牛一起出发,牛可以赶上火车吗?速度相差那么大,很多人认为牛不可能赶上火车。没有认真读题就答题的小学生,常常犯这样的错误。他们没有看见题目已经设置了100公里的极限。火车很快,但是到达100公里处就得停下来,牛很慢,但100小时后,也会到达100公里的目标。中国现在需要的是埋头苦干,不要总是去动为什么弯道超车的歪脑筋,在制作芯片的基础技术,如光刻机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制作7纳米的芯片终有一天就能自给自足,不再被人掐脖子。

有人认为,人类目前无论是在运用技术方面,还是在基础理论方面,都是处在“火山爆发”前夜,并不是没有突破,而是即将取得巨大突破。也有人保守估计,现代物理学的突破,最迟也要在本世纪末到下个世纪初。在这之前,需要科学家不断地研究积累,一个又一个的小突破,最终会跃迁为一个石破天惊的颠覆性突破。

  (来源:搜狐,见https://www.sohu.com/a/336255796_99913565)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