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过多4例 黄绳武
月经过多4例
例之一
张某某,女,36岁,入院日期:1985年12月18日。
患者自1979年人工流产术后,阴道出血不止,后用抗感染、止血药治疗后好转。以后周期提前,经期延长,月经量多。12岁月经来朝,周期15~25天,经期7~10天,经色红,有血块;经前头痛,全身作胀,心悸,五心烦热,胸闷,气短,经行腰酸,腹痛,块下痛减,全身浮肿;平时白带多,色白,无气味。小便时黄,大便不成形。舌红,苔薄黄,脉细数。末次月经12月15日来潮,前几天因感冒咳嗽,诊断肺部感染,服的中药是板蓝根15g、牛蒡子6g、茯苓10g、连翘10g、杏仁10g、苏叶10g、防风10g、荆芥10g,后月经来潮,月经量多,经行3天,用纸5刀,口干口苦,口中有血腥味,以“月经过多”收入妇科住院。妇科根据病人月经量多,经行腰酸,小腹坠痛,全身浮肿,心慌,气短,五心烦热,纳呆,便溏,口干不欲饮,口中有血腥味,改方为:
炙黄芪30g 党参12g 土炒白术20g 陈皮10g 升麻10g 柴胡6g 生苡仁20g 鹿角霜15g 炙甘草6g 山药15g 莲子肉10g 枸杞子15g 旱莲草15g 丹参15g
分析:人工流产后引起月经量多,下腹坠胀,带下量多,为冲任损伤,带脉下陷,病在肝、脾、肾,气血俱损。血伤则口干不欲饮,气伤则不能摄血,故月经量多,下腹坠胀,脾伤则带脉下陷。经前头胀甚,如经前头痛,吃黄芪、党参、升麻、柴胡就会头痛更甚,因头痛多是肝阳旺,而现在患者不是头痛,而是头胀。风寒咳嗽认为是肺部炎症,治以清热解毒,用板蓝根、牛蒡子、连翘,太寒凉了,好在用了苏叶、荆芥、防风等辛温药,把辛凉药盖住了。肺为水之上源,肺主治节,全身肿,白带多,大便溏,患者本已精血亏损,不能用药过猛,治上焦如羽,用药要清灵,以降为顺。肺喜润恶燥,但又不宜过润,以免聚湿生痰。妇科所用的方子比较好。补中益气汤本来也是用炙黄芪、炙甘草,但这个病人长期大便溏,炙是用蜜炙,用了大便会更稀;张锡纯主张一切药用生的,不主张制;当然清气下陷亦便溏,还有肿胀,生黄芪固表而能行水,经方防己黄芪汤是用生黄芪;甘草亦用生甘草,她口中有血腥味,生甘草既调和诸药,又可泻火解毒,炙甘草只能温中。带下量多是带脉下陷,脾胃受损,薏苡仁本来利湿,是渗利药,患者下腹坠胀,带下量多,是虚证带下,不能渗利太过,不如用菟丝子,既补肾又治带。再者用丹参清热解毒活血,但患者月经量过多,不宜用,不如用旱莲草、枸杞子、山萸肉。另外莲子肉不可用,要治带脉、任脉,不如用芡实,既治带下,又养任脉带脉,治便溏。陈皮10g量太多了,陈皮是醒脾行气的,对脾虚者不可用得太多,最多用6g,它不是补养的药。
重整方:
黄芪20g 党参12g 炒白术20g 陈皮6g 升麻4.5g 柴胡6g 菟丝子12g 鹿角霜15g 旱莲草15g 生甘草5g 山药15g 芡实15g 枸杞15g 山萸肉15g
例之二
戈某某,女,30岁,入院日期:1985年7月22日。
患者1985年开始月经量多,色红,有血块,持续7~8天干净,用纸6~7刀;伴头昏、心烦、失眠多梦,有时汗出,刷牙出血,口干不欲饮;纳食欠佳,前几天吐痰带有血丝;情绪特别容易波动,性情抑郁;平时小腹隐痛、坠胀,前几天突发小腹疼痛,经治疗疼痛好转;平时白带多,色黄,无气味,精神差;舌质黯红,苔薄白欠润,中有裂纹,脉弦细数。门诊以“月经过多,伴腹痛”收入住院。
3个月前B超提示:子宫右下方混合性光团性质待定?一直在门诊内服中药加间断消癥散外敷、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入院时作B超,包块仍存在。
原用方:
当归12g 赤白芍10g 丹参15g 香附10g 茯苓15g 白术10g 炙甘草6g 柴胡6g 枣皮12g 枸杞子12g 熟地15g 女贞子12g
分析:有几个问题值得考虑,突然下腹部疼痛,治疗了几个月,内服中药、消癥散外敷下腹部,同时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中药保留灌肠,但包块仍未消,如果是一般炎性包块,治疗效果应该好,包块应该减小,所以包块的性质有待进一步确定。从中医角度看,患者忧郁证是很典型的,但有几点值得考虑:刷牙出血,月经过多,烦躁,纳差,睡眠差,脉弦细数。纳差多是思虑过度,肝血不足,引起肝阳偏旺,肝旺克脾,运化不健所致;睡眠不安与心火旺有关,心肾不交,水火不济;火旺则热迫血行,所以牙龈出血,月经量多;脉弦细数,可能是月经将潮之象。前面医生的治疗大法是正确的,包块宜温化,但从病人症状看又不宜用温药,太壅滞、温燥的药都不宜用;炙甘草扶中焦之气可用,但患者齿衄、烦躁,又不宜用;山萸肉酸温,熟地壅滞,有碍包块的软化;香附太温燥,要慎用,患者口干心烦则不宜用。火旺加不明原因的吐血(少许),可加麦冬养心阴;生牡蛎既可平肝,又可治噩梦,安神,软坚散结;加制首乌养肝肾,而无熟地壅滞之弊,且有润肠通便之功;加川楝子疏肝理气;白术换成山药。用了丹参,又用赤芍,整个方子偏凉了,恐有滞于包块;茯神应减量,因其与茯苓同类,虽可安神,但属渗利之品,不宜用于出血病人;柴胡主升,不宜用,不如用青蒿或地骨皮;不用山萸肉,熟地改用阿胶,养血止血更好;旱莲草月经来潮时可用,因其月经量多,平时不宜用。
重整方如下:
当归12g 麦冬15g 白芍15g 青蒿10g 丹参15g 生牡蛎30g 川楝子10g 枸杞子10g 茯神10g 山药15g 女贞子10g
例之三(月经过多,经期延长)
张某某,女,47岁,入院日期:1986年1月14日。
患者月经过多,经期延长二年,伴头昏、眼花、全身乏力。
患者以往月经正常,2年前不明原因月经量开始增多、经期延长,13岁初潮,周期25~26天,经期5~10天,量多,用纸5~8刀,色鲜红夹小血块;伴头昏、胸闷、心慌、气短、全身乏力、疲倦、两腿发软、不能久立。在当地治疗效果不显,近一年,上述症状加剧,曾用止血药,但量仍多,用性激素治疗后,血量减少,但全身反应重,故停药。B超提示“子宫小肌瘤”,但妇检未发现明显包块。1985年11月15日诊刮报告为“内膜息肉样变”,门诊以“月经过多”收入住院。
末次月经12月26日~1月6日,量多,用纸7刀;现感心烦、易怒、头昏眼花、耳鸣、全身乏力、口淡乏味、纳差、心慌、气短、双腿发软、小便频多清长;舌黯红,苔薄黄,脉细弱。
患者入院后,以补益肝肾为主,用两地汤加减治疗。元月25日因正值经前期,在原方基础上加益母草、丹参养血调经。2月4日月经过期未至,又患流感,体温38.8℃,因病在卫分,不宜用生地、牡丹皮、赤芍等血分药,咳吐咖啡色分泌物,病在上焦,不宜用柴胡,此病人宜轻宣肺气,治拟银翘散合杏苏散加减。感冒治愈后,患者胸部有痞塞感,口泛咖啡分泌物,治拟辛开苦降,用半夏泻心汤。经过以上治疗,现患者月经过期未至,感头昏、胸闷,心脏像一块石头压在上面,胃脘部不适,吃下去的东西往上涌,夜晚口中有苦水,吐出咖啡色样物,身上发麻、全身皮肤痛,腰以下麻木、发凉,像水浇一样,心情沉闷,容易紧张,经辛开苦降法治疗后胸闷阻塞感有所好转;大便可,小便黄。以往有慢性胃炎病史。舌淡,苔薄黄,脉右弦大,左小。
分析:患者正闹离婚,思想压力大,又年近七七,症状繁多,到处不适,是更年期综合征;不要用催经药,催经用活血药,对吐咖啡色血不利。患者右脉大,主脾胃,左脉小,主肝肾,总觉得胸闷有物往上涌是胃气上逆,病在胃,月经不潮,下肢怕冷,涌出物苦,属胆火,浊气在上则生[插图]胀,清气在下则生飧泄,咳时小便出,是阴阳失调。用辛开苦降方后,好像有所减轻。
原方为:
法半夏10g 黄连4.5g 黄芩10g 竹茹12g 生姜3片沙参12g 橘皮10g 茯苓10g 白芍12g
目前随证施治,同意此方治疗,但要作一些调整。涌出的水苦,用黄连可清胃热又可降胆火;胸满者去白芍;口不干,不要用条参;加生牡蛎,既可平肝治头痛,又可化痰散结,治胸胀满,还可止咖啡色血;生姜3片用多了,因其出血,此类辛散药用2片即可;再者降逆,最好加点苏梗,止血降胃逆,且可宽胸理气;茯苓用10g少了,要用12g,因患者水气上逆,茯苓淡渗利下,能使水气下行;本来胸痞可用枳壳,但患者体虚不宜用,用橘皮醒脾快气,但量用多了,一般用6g即可,也可改用橘红9g;往上泛水用半夏可,这时不宜养阴。
重整方如下:
法半夏10g 黄连4.5g 黄芩10g 竹茹12g 生姜2片生牡蛎30g 苏梗4.5g 茯苓12g 橘红9g
例之四(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子宫肌瘤)
付某某,女,36岁。
月经一贯多,这次月经量多,有大血块,现出血已20余天未干净;伴面色萎黄,呈贫血面容,手足心发热,烦躁,头痛,心慌,睡眠差,口淡乏味,口不干,大便时干时稀,纳可;舌淡,苔薄,脉弦。
妇检:子宫如鸭蛋大,质稍硬。B超提示:子宫黏膜下肌瘤。
西医诊断:⒈缺铁性贫血;⒉子宫肌瘤。
原用方:
生地炭30g 茯苓15g 黄芪15g 麦冬15五味子4.5g 白芍15g 山药15g 荆芥炭4.5g 花蕊石10g 红花10g 党参15g 桑叶10g 橘皮10g
分析:此患者,从舌脉、症状看是虚实夹杂证,若完全补虚,病源难去,若一味攻邪,又怕受不了。每天都要测血压,听心率,观察阴道出血情况,因病人一般情况较差。伴心慌、失眠、五心烦热,大便干,白带稠,此为精血大伤,血不养心,心肾不交,血伤阴不配阳,则烦躁,血不归经则长期出血不干净,此乃瘀血不祛,新血不能归经,所以漏下不止。治疗上用寓行于止的方法是对的,要养精血,不养则新血不生,出血也不会止;患者五心烦热是阴不配阳,阴不潜阳,滋阴不宜过于甘寒,恐滞血;也不宜用过于温燥的药,恐伤精血。
重整方如下:
生熟地30g 阿胶15g 三七末6g 荆芥炭4.5g 黄芪15g 白术10g 桑叶10g 麦冬15g 五味子4.5g 太子参15g 橘皮6g
长期出血的病人,不宜用茯苓,因茯苓淡渗利下,患者大便干,也不适合用茯苓,用荆芥炭引血归经就可以了。头痛用白菊花我觉得不合适,原因是因为出血,肝血失藏,肝为将军之官,易风火上窜,这是内风,而菊花尤其是白菊花是散外风的,而患者是血虚生风,治疗只能平肝熄风,用白菊在这里就不对路了。说到菊花,有白菊和黄菊之分,黄菊就是杭菊,作用平和,解暑多用杭菊;白菊是淮菊,专于散风。
还有白术和山药的用法,什么情况下用山药,什么情况下用白术,那要根据病情而定。如果病人纳差、口淡,那么健脾用白术为好;如果阴伤有热,用甘平的山药好。此患者能吃,脾较好,脾是生化之源,出血多,伤了血,要促生血之源,白术比山药好,止涩作用山药比白术好,除此之外,白术能利腰脐,提系带脉,而达到止血的目的。生地炭起不了什么养的作用,生地专于凉血,这里可以不用,生熟地同用既可滋肾精,又可养阴配阳,也可凉血止血;花蕊石为矿物药,性温热,本草书谓其能化血为水,化痰止血,但此患者用过温不好,组方要在温平上做文章,寓行于止,不如用三七末,要重用4.5g~6g,另包冲服;配阿胶养血安神治燥热,可养心、肝、肾精血,又可止血;党参用多了横气;白菊无滋肾作用,桑叶可滋肾;藏红花有养血作用,平时所用红花主要是破血的,可不用;橘皮最多用6g,陈皮辛燥伤精血,主要作用是化痰醒脾快气,可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