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古今
人活到一定年纪,就开始想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环境。人类到哪里去谁也说不清楚,人类从哪里来却是确定无疑的。从当下往前回溯,民国,北洋,晚清,太平天国,明朝那些事儿。再往前就很模糊了。
前阵子听一档音频节目,从秦始皇讲到汉末。再往后补上三国隋唐宋,往前须补上周天子和春秋战国的故事。对中国历史就有了个大致脉胳,而不至于支离破碎了。在世界史方面,那些顶顶有名的人物,那些轰动的大事件,到底该安放在地理和历史这个联合坐标系的哪一个点,就更模糊。偶然听人谈起贝多芬为拿破仑创作了第三交响乐,才赫然发现这些音乐的天才们,也是要食人间烟火的。文艺的世界也不是隔绝于俗世的,他们在俗世的风云变幻中,必然要占一个坐标。所以“钢琴家”也会进集中营,爱因斯坦还差点成为以色列任总统。科学史,音乐史,宗教史,文学史,这些历史演变都平行发展,合成一部完整的世界文明史。西方的历史,从古希腊算起,到罗马,到东罗马。意大利、法国、英国都曾经是世界的主宰。后起之秀的德国,当初也只是蛮族。至于美国做为世界霸主则是不到100年的事。
欧州各国其实可以算一家,他们承认一个共同的“皇帝”——罗马教皇。教皇给各国国王加冕,国王才有合法性。皇帝与国王原来是有区别的,而带着一个国家出嫁也只有在欧洲才会出现吧,老国王死了把国家做为遗产给他的外孙继承这种事,在东方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宁愿把西方的国王理解为东方的诸候,把罗马住着的教皇理解为周天子。欧洲宫庭贵族之间也经常串门通婚走亲戚,可不就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国王们资助探险家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发现了澳州、美洲、印度。澳洲土著被灭得一干二净,所以他们的文明也不用记了。美洲的土著,被赶到大山里去了,印第安文明也不用记了。至于埃及尼罗河那一大块地方,他们的文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也仅限于人类文明的早期。大航海时代是一个发现世界瓜分世界的时代,英国法国曾经拥有全球最多的海外殖民地,现在低调的欧州国家西班牙、荷兰也曾经显赫一时。
世界只分了东方和西方,而没有分成东南西北中,所以了解了东方历史和西方历史,再在近现代将二者合并,对世界影响最大的百分之八十历史就装进大脑里了。现在统治世界的文明,是欧州文明,美洲、澳洲和非洲的主流文化,都是欧洲文化,或者说是白人文化。全球性的正式会议都穿西装,这是欧州文化占统治地位的一个体现。如果欧洲文明是西方文明的代名词,那么中华文明可以作为东方文明的代名词。在东方与西方之间,曾经有一个很大帝国,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今天的二流小国土耳其,那时可是个巨无霸。而全球穆斯林的起源,是不是来自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的辖地,就是今天的中东和西亚地区。在最北面的广漠地带,还有一个横亘东西的俄罗斯文明,但俄罗斯显然跟欧州文明要近一些,俄罗斯的宫庭说法语,沙皇接受罗马教皇的加冕,现在的俄罗斯也是一个欧州国家。
农耕发达的中华文明,在秦始皇的年代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这是民族认同的前提条件,也是中华民族维持统一,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基础。自汉朝以来,只要不打仗就会积累大量的物质财富,足以供养大量不事稼穑的政治、宗教、文化、艺术等“第三产业”人员。汉人在物质和精神享乐方面的丰富和精细程度两千年来遥遥领先于邻居小国,到后来变成自称天朝上国,称呼邻居外族为蛮夷狄戎胡,总之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非我族类中打不羸的小国自来归顺,但是山高皇帝远,归顺了也不会派人直接管辖。外族中某些部落也有强大的时候,以至于灭了汉人的皇帝取而代之。但是外族马背上得天下却不能马背上治天下,偌大的疆域和数十倍数百倍于外族的人口,长期治理还是得沿用前朝的制度前朝的官员。加上汉人的“第三产业”确实比游牧民族要发达太多,所以到最后军事上战胜了汉人的游牧民族却在长期的民族大融合中被同化被吞噬了:用汉字,推儒学,行前朝法典。最后蒙古和东北三省都成了爱新觉罗家族带给汉人的嫁妆,或者说中华民族又添新成员,而他们自己的文字和语言却渐渐没落了。
文化流淌在血液里,念着关关纠睢长大的中国人,十年一觉扬洲梦,秦时明月汉时关,在ABC的世界里也可以体面地生存,但故国故土故园,人能离心却难离。当然,对于移民二代,更容易融入当地社会,一辈子只当自己的当地人。除非是遭遇了类似犹太人一样的灭族之灾,才会有人提醒他是汉人。人总归还是要有文化的归属,可能与父辈不同,但总是会有的。没有文化认同,就没有文化意义的“根”,没有历史可读,没有古诗可颂,这不影响生存,却影响生活。我在想人工智能,或者以后《西部世界》那种机器人制造出来了,他们会认同哪个文化?他们会喜欢胖子还是瘦子?除了操作手册他们还会读其它书吗?技术人员是不是要事先在他们的意识里植入若干关于“历史”的记忆?还是直接植入“价值观”?
要了解历史,也了解了一点点历史片断,象是捡了许多老旧砖头,想要还原重构出一个世界历史的模型。假如把地球摊开成一个二维的平面,高度方向不要研究太空和外太空,而换成时间轴,这就是一部世界历史的模型了。想象把一个完整的桔子皮按经度方向切开成24片,代表地球的24个时区,去掉代表南半球的下半部,就大至等于24个15度的扇形,可以展开成一个完整的圆形。如果一张桔子皮代表1年,从公元元年算起,到现在应该有2000多张桔子皮了,如果1张桔子皮厚度1mm,这个世界历史的模型就是一个2米高的圆柱体。有了这样一个模型,读史所得,就可以往模型里塞了。
如果人类历史从7000年前算起,以看戏的眼光去看,只见乱轰轰你方唱罢我登场。以宇宙的视角去看地球文明,却是一个明显加速发展的进程,所以恐怕时间轴该用对数值。因为在最初,人类花了几千时间才从采集狩猎发展到农耕文明,又花了两千多年才发展到工业文明,而现代科学出现才不过两百多年。人类就象坐在加速前进的历史火车头上,沿途的风景加速度向后退去,前方风景越来越快扑面而来。
历史火车头在古代开得慢,古人一辈子的经历还不如现代人1年里经历的得多。所以古代人要学习的内容,比现代人要少得多,可以懒洋洋地慢慢学,可以悠哉游哉慢慢过。老人受尊敬,因为他们活得长,见得多,记得多。现代人面临的知识总量比古代多得多,想要无所不知绝无可能。内事不决问百度,外事不决问谷歌,大家都可以随时知道想知道的事。学习知识的能力比拥有知识的总量更为重要,因此年轻比年长更有优势。老人不再受到由衷的尊敬,连90后都开始自嘲中年人了。
历史火车头到了现代,速度快了几十倍几百倍,我们却象古人一样18年才能长成人,又若干年才能心智成熟。父子代沟30年,从当下往前倒数30年,已然换了人间,父母能教给我们的知识多半已经过时。从当下往后30年,又将是怎样一番天地,我们教给子女的知识还有多少在保质期?知识的焦虑开始蔓延,付费的知识,象压缩饼干一样叫卖。然而学习知识,真的有那么重要吗?知识,真的可以象药丸一样服下,然后就功力大增吗?你确信你需要的是知识,而不是看起来有知识?
百年之内,无论物质世界发展到什么程度,绝大多数人还是会有一个和当下和五千年前一样的肉身,喜欢让人发胖的食物,喜欢群居害怕孤独。还会有强者和弱者、勇敢的和怯懦的、幸福的和不幸福的,还会不停追问哲学的迷思,还会恋爱和失恋,还会欣赏音乐绘画影视。极有可能消失的是饥饿和死刑。自动化来了,人工智能来了,都是为了解放人类的体力劳动。人工智能会不会消灭人类?天塌下来自有好来坞顶着,现在还轮不到我们来担心。过好自己的生活,焦虑是无益的,有益的是学习的习惯、做人的智慧和处世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