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口腔市场,繁荣背后还有哪些问题与痛点?这份报告说透了!
来源:医涯学识(ID:yiyajishu)
作者:朱可希
2020年,尽管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影响,中国口腔医疗服务行业较上一年仍将增长8%左右,口腔医疗服务行业整体规模有望突破1100亿元。
而今,中国的牙医正在从体制内向体制外发展,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以及消费者(患者)需求的逐步提升,让我们必须从患者角度出发,给患者最好服务体验和治疗效果,就同样能赢取我们中国消费者的信任。因为没有一位患者不会被真诚所打动,也没有一位患者会愿意接受不完善的医疗待遇,这条基本道理任何国家都一样。
注重并发展医疗服务必将是我国市场发展的一个主流方向。
那么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中国的口腔医疗市场目前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
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在中国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策”的影响,特别是和民生息息相关的医疗市场,那就更是一个完全的“政策市”。
撇开深层次的问题不谈(在世界范围内,医疗政策的制定都是“难题”),我们简单回顾一下中国医疗改革的过程。
中国的医疗改革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5-1992):
国家承担费用,实施低收费,低度医疗,解决了基本的全民医疗保障问题。医院在这个阶段是非营利性完全公立的,医生就是公务员。看病虽然便宜,但只能处理些基本问题。
第二阶段(1992-2000):
国家承担医院30%的开销,公立医院需要在很大程度上自负盈亏,鼓励公立医院多种经营(借助民间资本院中院或承包的形式介入医疗),公立医院从政府向企事业单位的转变,而医生从公务员变成了“职工”。允许个体开业和民间资本开设医院。
第三阶段(2002-至今):
逐步实现全民医保,建立多重国民保障制度,鼓励民间和外国资本进入医疗领域,逐渐引导公立医院退出市场竞争回归非营利性本质,多点执业的放开等。医生从职工有机会成为了“老板”。
但是由于大部分的公立医院目前还是沉静在“盈利”、“创收”、“扩建”的角色中,所以低收费甚至不收费的基础医疗保障并没有实现,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十分突出。而针对消费市场的盈利性的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受到即是裁判又是球员的公立医疗机构(体制)的限制,以及其投资逐利本质的驱使,很难在其应有的角色上发挥作用。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今天的中国医疗市场正进入转型变化的阵痛期,是一个“患者怨声载道,医生性命不保”的时代!
无论医疗体制如何变化,医疗行业都会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在每个人的消费生活中占有的比例及其重要性都越来越高了。
这张图显示的是中国2010年-2013年医疗整体开支占GDP(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可以清楚地看到随着GDP的增长,每年医疗开支的比例和总量也在快速的增长。
在所有医疗领域中口腔医疗所具备的医疗范畴窄,医生个人操作性高,投资门槛低等特性,所以在近几年发展快速已经达到一定的市场规模。
这张图表显示了中国口腔医疗占整体医疗的开支比例,到2013年口腔医疗占整体医疗开支的3.1%,也就是138亿美元!
上图是中、美、日三国在2010年的基本情况对照表。从这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虽然GDP规模超过日本,但在医疗规模的发展上离人口数仅有中国十分之一的日本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
从2013年起中国的GDP就已经快达到日本的2倍,将近美国的2/3。按照目前我国医疗规模的增比例来看,可以估算出口腔医疗这个市场在短期内(3年)将超过日本的300亿美元,中期内(5-10年)接近美国1800亿美元是非常有可能性的。
中国口腔医疗市场的分析
中国口腔医疗市场的发展除了来自市场本身的推动力(患者的增长)以外,在上一篇中我们也提到过,口腔医疗有其特殊性:首先是仅凭一名医生就能基本完成所有的口腔门诊医疗项目;其次在诊疗过程中对来自其他医疗的配合要求低甚至是没有,并且使用设备操作简单等特点,使其开设门槛要比其它医疗专科偏低很多。
所以在这一波的医疗改革过程中,口腔医疗机构特别是民营口腔医疗机构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空间。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9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6月-2014年6月全国总计新增门诊 4300家,其中口腔医疗机构新增 2592家。而根据计生委2012年的发布的条例,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不再新增专科门诊的规定,可以确定这2592家门诊中绝大多数属于民营性的口腔门诊机构。
上图为上海地区2002年-2014年在册民营口腔医疗机构的数量变化,可以看到上海地区在册民营口腔医疗机构从2002年的50家不到发展到2014年的接近1000家左右,12年的时间里增长了20倍。
那么口腔医疗市场为什么会如此快速的发展呢?
首先一点就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老百姓开始注重健康,口腔保护意识有所提升,人们愿意把钱更多的花在健康上,导致整体医疗的开支占GDP比例的提升。而民营机构的快速发展主要是受益于政策因素,特别2010年以来一系列利于民营机构发展的政策,标志着政府从允许民间资金进入医疗领域到鼓励进入的立场转变,就更加速了包含民营机构在内的各种外资,合资,合作等多样性医疗机构的发展。
2010年-2014年的一系列医改政策的发布
除了以上2个原因外,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中国政府长期的量化货币宽松政策。中国M2(广义货币量)增长始终保持在每年12%以上(是GDP增长的2倍,2006年-2016年增长120%),从而产生的巨大的流动性过剩(看看这几年的房价就知道了!)的问题。换句话说,来自民间对医疗的投资年年处于一种快速增长的势头。
特别是2014年联想控股以10亿元人民币控股54.9%拜博口腔(原拜尔口腔),这一“事件”更标志性的表示资本开始进入这个行业。
除此之外,已经在A股上市的杭州口腔医院,外资性质的瑞尔齿科,和以牙博士,圣贝,德伦等为代表莆田系等民营机构都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当然各个省,市的公立口腔医院,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的扩张也非常明显。在政策的号召下,各地卫计委也积极和民间资本或上市公司合作,以整体出售或部分入股的形式出售现有口腔医院或新建口腔医院。
而且这个势头有越演越烈的趋势,据笔者的了解,一些国资委的上市公司如华润,中信,以及在健康领域长期布局的平安,和最近势头很猛的阿里都通过各种形式进入了口腔医疗领域。
我们看好中国医疗市场的未来,资本的大量涌入可以说是一种对未来的解读。并且我们坚信中国的口腔医疗市场必将会成为世界最大的口腔医疗市场。
但是现在在日本东京,一家有4把牙椅规模的口腔门诊只能卖到20万人民币,同等规模的口腔门诊在中国却可以卖到400万人民币!
为什么我国市场会看似如此'繁荣’?会产生如此之大的差距呢?除了政策因素外,对现有问题的不重视及过于乐观的心态,也是造成“繁荣”的原因之一。
副篇:资本真的可以让医疗发展吗?
医生要的是“钱”还是“自由”?
今天笔者要和大家讨论2个话题。
1
首先进入第一话题是“资本真的可以让医疗发展吗”?
笔者在和很多做口腔医疗同行的交流过程中,发现大家都对目前大量涌入市场的大型连锁口腔医疗机构的必要性表示质疑?如此“开店”速度,真的只是为了满足市场的一个正常需求,维护应有的理性市场行为吗?
笔者在深入调研过程中发现,其实大多数的新开连锁和大型口腔医疗机构都处于亏损的状态。不仅如此,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乱象”,如所谓的“咨询师”制定治疗计划、虚假广告、低价竞争等,更严重的是拥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的严重缺乏,牙医水平参差不齐,也就会导致大量的违规临床行为等医疗事故的发生。
大多数机构经营者对口腔医疗专业理解的不充分,以及对利润的过度追求也阻碍了整个市场的和谐发展。其结果是严重侵犯消费者的利益,那么患者对民营机构不信任甚至到排斥的地步等现象也就变得越来越尖锐。
其次是作为老百姓最后保障的公立机构,也开始对扩张,利润的追求充满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市场竞争中并和民营机构争的不可开交。
似乎当今的中国口腔医疗市场,大家只顾及利益,却忘记了“医疗”本质是什么,进入了“跑马圈地”的时代。
讲到这里,笔者还是用日本的市场做一个对比。
笔者在日本接触过很多口腔医疗机构的经营者,其中有2,3把牙椅的小诊所、有7,8把牙椅的门诊,还有15、6家的连锁经营或者是大型口腔医院,发现所有的“老板”都是同样的身份——牙医。而且,这些“老板”牙医,都说他们的机构是医疗法人而不是公司。
笔者在这需要给大家解释一下日本“医疗法人”的定义,它和公司的区别在于:
一、医疗法人代表必须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身份;
二、开设医疗的资金必须是法人个人财产;
三、医疗法人不允许接受任何以营利为目的的投资或公开募股IPO(本身医疗法人就不是公司性质)。
也就是说,如果你要在日本开口腔医疗机构,首先你必须取得日本的口腔医生执业证书,其次开设资金必须由你自己出资(至于这钱是借来的也没关系),要考虑虽然你可以开很多家,但社会资金很难介入,所以想要卖钱也不是那么容易。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为什么日本市场没有像中国有这么多的大型或连锁的口腔医疗机构了吧!
2
“医生要的是钱还是自由”?
我想大多数人会认为医生要的是钱,因为随着医疗的市场化,利益分配这杆秤开始偏向医生,医生不在只拿固定工资,收入开始和自己的绩效挂钩,“干的越多,拿的越多”,还有很多医生脱离了体制,下了海,一夜之间暴富,年薪过百万千万的也似乎是常事。
在“钱”这个层面,貌似我们的医生和国外的医生的差距正逐渐拉小,甚至有赶英超美之势。
但另一方面,患者得不到好的治疗就会对医生不满也就产生出诸多“医闹”事件。
换句话说我们赚到了钱,却没了尊严啊!
在美国,日本,还有我们的香港地区,医生被社会高度尊重,很多知名大学的教授,在公立医院里做教研是副业,自己的门诊才是主业。相反也有很多优秀的开业医师自己的门诊成了副业,在外面讲学,出论文却成了主业。
在日本一个口腔医科生需要接受6年的大学教育,合格毕业后即可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考,获得执业医师证后必须到临床接受1年的进修,之后至于是在极少的公立医院就业,还是在私人门诊,或自己开业都可以按照个人意愿自由选择。
当具备以上的条件,开自己的诊所就变得简单,当然自己也必须承担一切风险。首先是开业资金要自己筹备、再是患者能不能来只能全屏自己的管理和技术了。所以多数的年轻医生不会选择自己开业(失败风险太大),而是到知名的机构,或是跟随最牛的“名医”,拿着便宜的工资先“修炼”个把年头。在自己心里有底后,才会选择开业。即使是开业后,也会不停拿出辛苦赚来的钱投资买更好的设备和继续深造上,让自己的门诊水平与时俱进,否则就会被市场“淘汰出局”。
医生看似辛苦,但却可以利用自己的技术(手艺)让自己的价值最大化,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也能让自己的家庭幸福。同时还能获得更多的社会尊重,我认为这样的付出完全是值得的。
日本这样的体制可以让医生变得更“自由”,特别是优秀的医生流动性大,患者就可以更容易地接触到这些优秀的医生,解决实际的问题。整个市场向着良性竞争发展,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医疗的质量,普惠了所有的患者。
不幸的是当代的中国医生始终被捆绑在体制和市场这两个枷锁上,失去“自由”的医生很难仅凭自己在专业上的努力获取足够的价值和尊重,在体制面前,他们不得不分心,在资本面前他们不得不低头。
今天的两个话题,笔者认为是中国医疗改革中最核心的问题之一,它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决定了广大医生的未来和老百姓的医疗福利。
资本的进入对促进中国医疗的发展起到重大作用的同时,我们也清楚的看到了资本有着逐利的本质。
当医生遇见资本,不得不低头的原因是因为医生没有“自由”。当医生可以有拥有“自由”,可以凭借自己的技能获得足够的价值和尊重的时候,在资本和体制面前,医生会更有骨气,我们坚信一个拥有“自由”的医生更多的会选择尊重而不是利润!
因为就像在我们第一篇文章中提到,金成医生的老师对他说的那句话“你要发财,就不要做牙医”。当我们刚开始成为一名医科生的时候,其实根本就不会去考虑要赚多少钱!
所以,让医疗回归本质!!
在标题(上)和(中)里我们对中国口腔医疗市场的规模和现状做了详细的分析,可以肯定的认为中国口腔医疗市场是一个快速增长,拥有极好预期的市场。但我们也感受到诸多已经显现的问题,这些问题正在深刻的影响行业的发展。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诸多问题中最突出的三个问题。
问题一
机构数量和规模的飞速增长,造成供需市场的失衡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口腔保护意识提升,看牙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但是和飞速增长机构数量相比,目前市场架构上还是显得“粥少僧多”,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包括公立医院的叠加,具体数据看中篇内容)。
2014年笔者在上海地区针对200家不同规模的民营口腔门诊部做的市场调研发现,2014年上海的民营门诊部每天平均门诊量在6个人左右。而同期的上海某家大型公立大学附属口腔专科医院的门诊量却可以达到6000人以上。
可以看出,公立医院占据了绝大多数的门诊量。
另一方面资本催生的大型口腔医疗机构和连锁口腔医疗机构,更像是公立医院的翻版,形成的“虹吸效应”让供需失衡变得越来越严重。
问题二
资本介入提升入行门槛,经营成本高造成投资风险加剧
在之前的副篇里我们深度谈到了资本和医疗的关系,口腔医疗的高利润势必会吸引大量资金的涌入。加上政策(招商引资),市场(消费习惯)的双管齐下,大量的大规模、高端路线、连锁机构的开设,让医生个人持证开业变得越来越困难甚至被彻底挤出这个市场。
笔者清晰的记得,在2004年刚回上海的时候有个10万元资金足够开一家门诊部,而在今天的上海,300万的资金可能也不见得开的起来。
从成本上看,房租,人员费用(特别是医生),市场费用占据销售额的比例变得越来越高。
这张图说明了2008年至2014年上海市中心地区,商用房租金的涨幅,6年期间上涨了3倍。
上图是据不完善统计,上海地区2002年至2014年被民营口腔门诊雇佣的医生收入的变化,从2002年的不到3000元到2014年的15000元以上,12年期间上涨了5-6倍。(目前上海地区民营医生提成的平均比例是销售额的20%。
至于广告的投入,更是年年增长。笔者接触的大多数以市场导向的大型口腔门诊(医院),虽然实现了销售额的快速增长,但是对广告的投入费用却占到了销售额的30-40%,甚至更高。
由此可见口腔市场看似高利润,实际上是一项高风险低利润的投资。
问题三
医术精湛的医生以及非医生专业人员的缺乏
严重的限制了机构的发展
一个优秀医生的成长至少需要10-15年的理论学习及临床积累。但由于近年来口腔医疗机构规模的飞速扩张,加上医生这个职业流动性少,导致医生的招聘变得越来越困难。特别是拥有一定临床经验,和专业素养的医生更是极度稀缺的资源。
同时为了应对市场竞争,提升服务品质变得极为迫切。服务不仅表现在医生的技术好不好,而且要从患者踏进医院大门到走出医院的整个过程中体现,其他的专业人员如卫生士,助手,前台,乃至咨询人员的整体素养就必须提升到极致才能打动患者,患者被打动自然而然复诊率就会提高,医院就更具备了市场竞争力。专业的咨询师、助手、卫生士(护士)可以将准备工作做到极致,也就大大提高看诊效率,节约了医生成本。
但是目前的中国口腔医学教育中只有医生的教育,没有类似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口腔卫生士的教育体系。同时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时间过短,也没能沉积具备一定经验和背景的专业人群,所以不仅是医生的缺乏,非医生的口腔专业从业人员同样也面临短缺的问题。
因此整个的从业人员体系也是严重阻碍机构的发展的重要原因。
作为一名牙医,或者是一名口腔医疗相关从业者,可以说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正站在即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口腔医疗市场的风口上。未来中国口腔医疗市场势必会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口腔医疗市场。但毕竟成功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如何抓住机遇,走向成功,我想这是每个从业人员都在思考的问题。
(原标题:国内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开头有删节)
作者:朱可希
国内首家线上专业口腔教育培训中心、中国第一家DSO口腔医疗机构第三方自持机构、医涯口腔教育创始人。毕业于口腔医学系,日本大阪大学齿科理工学科博士研究生院。日本齿科研究会特聘讲师,JDMA日本口腔管理协会副主席,IPMP国际培训师。助理微信:yiyacs05
立即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