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如轻纱的大理石?软若蕾丝的瓷器?纤细如发的金属?这才是艺术界的高手,欺骗你的眼球!
珠宝匠第513篇原创走心科普
我们印象中的石头、陶瓷、金属,都是刚强、硬朗的。
李神景等造石无量寿像 北齐
但是,一些极富创意的艺术家们,往往要反其道行之,以巧夺天工的技艺,将人们印象中坚硬的材质呈现出柔软的一面。
这种至刚与至柔的交融,令人惊叹,令人目眩神迷。
软若蕾丝的德累斯顿瓷偶
下面这条布满蕾丝的裙子,层层叠叠,细腻柔婉,猜猜看,是什么材质的?
蕾丝?雪纺?
No,No,No,都不是!这整件工艺品,从人物到服饰,都是用陶瓷制作而成的。
16-17世纪,精致华美的中国瓷器传入欧洲后,深受西方人的追捧。
但当时,中国瓷器昂贵稀有,欧洲人称其为“白色金子”,只有贵族才能消费得起。
清顺治 /康熙早期 五彩人物故事图方瓶
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欧洲的匠人们一方面仿制中国的瓷器图案制作瓷器,另一方面则开始研发属于自己的独特工艺。
1770年,在德国的德累斯顿地区,德累斯顿的装饰家们,发明了一种技艺极为精湛的瓷器工艺—德累斯顿花边。
匠人们先将一片片的真蕾丝浸入到瓷液当中,然后手工粘贴在瓷器的主体上,经过高温烧制后,真蕾丝被烧成粉末,而仿真性极强的瓷蕾丝就此形成。
这种特殊的工艺,最先被匠人们用在了以描述上流社会生活为主的人物瓷俑上。
各种小巧精致的人物雕像和组合雕像,不仅样式精美,而且从外观上看,人物服饰上所点缀的蕾丝花边,层次感和褶皱感极强,几乎与柔软的针织品无异。
如织物般柔美的瓷蕾丝,仿佛会随着身体轻轻摆动,灵动感十足,让人不得不惊叹匠人们精湛的工艺。
不过,这种采用德累斯顿花边工艺所制作的瓷器,瓷蕾丝部分非常的脆弱,轻轻一碰,就有可能导致悲剧。
所以,如果你有幸能够见到德累斯顿瓷偶,一定要小心哦。
纤细如发的金属花丝
既然瓷器能够做出如蕾丝般柔软的质感,那坚硬的金属,是否也能呈现出这种柔美的感觉呢?
这就不得不提被称为“燕京八绝”之一的,中国传统手工技艺——花丝镶嵌。
明 金花丝镶嵌佛寿如意
关于花丝镶嵌,J先生之前曾写过两篇文章,介绍这种中国古老的传统工艺的历史及发展流程。
匠人们先将坚硬的金属拉成一根根柔软的丝线,然后在经过堆、垒、编、织等8大工序,将一根根纤细如发的金属花丝,镶嵌成各种造型精美的工艺品和饰品。
目前,留存于世最著名的花丝镶嵌制品,非明代万历皇帝的金丝蟠龙翼善冠莫属。
金丝蟠龙翼善冠
这顶金冠是由518根0.2毫米的金花丝,编织成一层细密的冠身,触感薄如轻纱,是万历皇帝朱翊钧生前最喜欢的物品之一。
金冠的重量仅有826克,冠顶处缀有游龙戏珠图案,没有一个接头,堪称中国花丝工艺史上的经典之作。
我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程淑美,曾将花丝镶嵌形容为金与火的艺术,她最擅长的便是用花丝工艺来刻画观音的形象。
下面这件名为《杨柳观音》的塑像,是程淑美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程淑美大师作品《杨柳观音》
采用花丝镶嵌工艺所编织的观音法袍,衣袂翻飞,如御风而行,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刚硬的金属,会有如此柔媚的展示。
除了对于观音形象的刻画,程淑美采用花丝工艺所创作的作品《叶上金蝉》,也是一绝。
为了能够使金蝉的翅膀显得更加轻薄,程淑美特地选用只有0.12毫米的花丝将其填成,真正是薄如蝉翼。
薄如轻纱的大理石雕塑
除了瓷器和金属,常人眼中刚硬的石头,在艺术家手里也做出了柔软的效果。
电影《傲慢与偏见》中的场景
大理石的摩氏硬度约为3,虽然不如玉石坚硬,但如果想将大理石雕刻得柔若织物,也并非易事。
(相关阅读:灰尘竟会磨损珠宝?盘点11种“硬度高考”过关的宝石 )
Raffaelle Monti 作品
在18世纪的意大利,雕塑界兴起了一种采用蒙纱技法的雕像。
雕塑家Antonio Corradini 作品
其中,雕塑家Giovanni Strazza,非常擅长用大理石来表现柔软的质感,无论是薄如蝉翼的轻纱,还是对于人物细节的刻画,对于他来说,都是信手捏来。
下面这座雕像名为:《蒙着面纱的处女》,是 Giovanni Strazza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描绘的是戴着面纱的圣母玛利亚的半身像。
《蒙着面纱的处女》 大理石雕像
整件作品的难点,除了巧妙的运用蒙纱技法外,还在于纱布贴近身体部位的肌肤与神态的刻画。
《蒙着面纱的处女》
大理石雕刻的薄纱,轻轻地罩着女性的面容和身体,而薄纱后面,若隐若现的人物轮廓与肌肤质感,更是动人心魄。
整件作品仿佛被雕塑家赋予了灵魂一般,让人不得不为之惊叹。
除了作品《蒙着面纱的处女》,Antonio Corradini与Giuseppe Sanmartino合作完成的《覆纱的基督》更是震撼人心。
覆纱的基督
整件作品是在一整块大理石上雕刻而成的,描绘的是从十字架上卸下来的被薄纱覆盖的耶稣遗体,在遗体旁还放着生前受刑时所用的刑具。
起初,这件作品是交给雕刻家Antonio Corradini来完成,但不幸的是,他刚做完陶土模型,就去世了。所以,剩下的部分,便由年仅33岁的雕塑家Giuseppe Sanmartino来完成。
整件作品,无论是对蒙纱技法的运用,还是对人物形象的刻画,都达到了极致。
一层薄薄的轻纱,轻轻的覆盖在瘦骨嶙峋的耶稣身体上,弯曲的膝盖、蜷缩的肩膀,若隐若现的薄纱下,仿佛还能看到耶稣生前身上所留下的伤痕。
除了运用蒙纱技法来体现大理石柔软的质感外,来自于意大利的雕刻家 Francesco Queirolo,用大理石雕刻而成的绳网,也让人眼前一亮。
雕刻家Francesco Queirolo,用7年的时间,在成块的大理石雕刻而成的《醒悟(Disillusion)》,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件作品描述的是,小天使在帮助一个刚从罪恶中解脱出的男人,挣脱绳网。天使的手指向下方的球体,球体旁放着一本打开的圣经,圣经上刻着宗教文字,寓意世间的美好。
意大利艺术家 Francesco Queirolo 大理石雕塑作品
作品除了对天使和男人形象的刻画外,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男人身上,用大理石雕刻而成的绳网。
每一根绳索,都经过了细致的雕刻与打磨,尤其是绳网的交接处,层叠错乱,弯曲有度,即使是从近处观摩,也会让人误以为真。
据说,Francesco Queirolo在忙于创作别的作品时,曾想将这项工作交给工匠进行打磨,但都遭到了婉拒,足以见其,难度之大,对于匠人技艺要求之高。
J先生说:
薄如轻纱的大理石,软如蕾丝的瓷器,纤细如发的金属花丝......
这些原本坚硬无比的材质,在匠人们的手中,仿佛被赋予了灵魂一般,呈现出独特的美感。
而这不仅体现了匠人们技艺的炉火纯青,更体现出他们勇于突破传统,敢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