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安顺》 乡人乡贤 凤凰鸣矣 于彼高岗 2018年第103期(总342期)

赵侃塑像  李默

凤凰鸣矣   于彼高岗

——商辂撰书敕赠赵侃二亲恩典碑探佚

丁武光

翻开地方志,似乎总有一种规律性的遇合:凡是文化昌明的历史名城,其山水街衢间总有几位青衫飘动的身影。在这里,文人的情怀、抱负和锐感与城市的特征联结在一起,地以人传,人以文传,这种灵性的双向对接和相互依存,有如一座丰碑的两面浮雕,凸现出来的某一方面的特征,会定格为一种简捷的文化标识,凭此而昭然于世。

大明成化三年(1467),安顺城紫气东来,经久不散。先是两年前士子赵侃赴京会试,金榜题名,为建城以来的第一名进士。于安顺来说,这已经是一种久盼的殊荣了,接着更大的惊喜接踵而至,赵侃入选朝廷吏部,任官后仅仅三年,才华初展,宪宗皇帝朱见深十分赏识,敕赠恩典碑于其二亲。消息传来,合郡轰动。省司各级官员齐趋安顺,遍访吉地后,与缙绅耆儒合议,立碑于城南凤凰山。

今天的人很难想象550年前赵侃与凤凰山的结缘意味着什么,当皇敕恩典碑立于凤凰山时,随着一种圣明大德的张显,人们发现,这座屹于城东南拱俯万家灯火的山峰,早已是蕴藉祥瑞之气的吉地佳区了。

一表敕命,或为引子,碑文的撰书者商辂,才是千古不败的文化气场。

民国《贵州通志》集黔地文粹,其中凤凰山商辂撰书“敕赠赵给事二亲恩典碑”入其条,视为全省金石佳宝。今天的人极少会注意这一文化奇迹,然而商辂墨迹确实在安顺凤凰山默默挺立过五个多世纪。说到商辂其人,了解些明史的人都知道,他是明代近三百年科举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三元及第”的奇才,即解元、会元、状元,“三元”连中。这在中国一千多年的科举考试中,可谓凤毛麟角。他一生仕英宗、代宗、宪宗三朝,历官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太子少保、吏部尚书、谨身大学士,时人称“我朝贤佐,商公第一”。

《凤凰山商辂撰书赵侃恩典碑》又称《淳安商辂书》,民国年间探访者见此碑时,历经五百年风雨,文字已大部剥脱,所幸碑文留存史志,中有对赵侃吏部供职的记载:“侃由甲申进士擢今官,以言为职,有以所建。凡其有裨时政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是其忠也。”写此碑文时赵侃刚入仕不久,其刚正不阿,直谏敢言,为众同僚所叹服。之后他一直供职朝廷中枢,官至通政使司右通政,掌“银台”,是皇帝身边的近臣,有极高权力,相当于今天的中央办公厅主任。是大明开国至贵州建省后数十年之间,安顺任职京师官位最高的官员,也是贵州在京唯一位列大“九卿”的官员。(明朝大九卿为: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工部尚书,通政使司通政使和都察院都御使,大理寺卿)

由此想到,明代历史上第一名“连中三元”的奇才商辂,为安顺历史上第一名进士撰书,这种历史的遇合,堪为传奇,实乃安顺幸甚!凤凰山幸甚!

赵侃是明代从安顺走向中国政治舞台的第一人,对家乡有很深的感情。曾祖父赵文政,原为姑苏嘉定人,洪武十五年(1382)从戍征南,留戍普定。他自幼丧母,发愤苦学,常登山以远眺,励志以鹏举。成年之后,资性绝人,无书不读,学益精博,文有奇气。及至庚午中举,琼林夺榜,入仕做官,总对家乡的山水一往情深。赵侃曾于成化庚寅年(1470年)因其继母病逝,回到安顺,这时的他似乎找回了早年的自我,终日布衣庶服,与乡人游历山水,色平气和,不时到卫学为后生讲学,激励安顺士子奋发精进。此后数十年,安顺人提到乡里的厚德长者,必首推赵公。及至成化十五年(1481)病重,仍不忘家山。清咸丰《安顺府志·地理志》所记,赵侃墓就在安顺歧山之阳。所谓“歧山”,清初顾祖禹所撰《读史方舆纪要》又称“旗山”,《安顺府志》则认为“旗山”就是凤凰山,并记“山有石一方,名仙人床”,这一特征十分确凿。由此可见,凤凰山在明代曾称“歧山”,淸代初期又作“旗山”,到了清晚期才用上“凤凰山”这个名字。

既然“凤凰山”从“歧山”演化而来,这就不能不说说“歧山”。那是华夏历史上一个美丽而动人的故事。

《国语·周语》是先秦时期流传下来的一部典籍,记有周朝兴起之时,有凤凰在岐山上鸣叫。《诗经·大雅》也有句:“凤凰于飞,亦傅于天。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古人认为时逢太平盛世,便有凤凰飞来,在岐山鸣叫。历代帝王都把“凤鸣朝阳”“百鸟朝凤”当成盛世太平的象征。“凤鸣岐山”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了几千年。《尚书·益稷》升华为“箫韶九成,凤凰来仪”,意为远古时“箫韶之乐”演至九章,引来朝阳鸣凤,随乐声翩翩起舞。其意境美仑美奂:箫韶之绝伦,凤凰之祥瑞,皆集于一地。凤凰山由此而得名,可谓上嘉之选。

明成化十五年(1481),随着赵侃归葬于时称歧山之阳的凤凰山,这里又多了一处足以标榜于历史的胜迹。随之而来的是明宪宗朱见深遣官谕祭赵侃。并镌“谕祭文”和“封诰文”碑立于凤凰山。其祭文如下:

谕祭于通政使司、右通政赵侃。曰:惟尔发身贤科,擢官近侍,服劳有年,才猷茂著。既迁职于银台,乃殚心于所事,顾委任之方隆,何一疾而遽逝。爰惟恤典,特赐以祭。尔灵不昧,尚克歆慰。

如此恩渥,在历史上罕见。赵侃也成了明代安顺历史上由当朝皇帝谕祭的唯一安顺人。

这是继1467年《凤凰山商辂撰书赵侃恩典碑》14年之后安顺城的又一盛事。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内,从宪宗皇帝朱见深到一代宗师商辂,再到赵侃,历史在这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果说赵侃的一生那强健的人格力量的形成,是在安顺这块土地上孕生、培育和磨砺出来的话,那么在他之后,这块土地则因赵侃而得风气之先,一代又一代人用智慧和坚韧书写历史,始终将黔中文明通道上的灵动之光一路点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