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有哪些元素?大草的技术与大草的想象,看兰亭奖得主怎么讲

最近读一本书——《当代书法的维度》

作者是董水荣老师,第七届兰亭奖得主,以书法理论入选,对书法理论的认知,特别是对书法批评很有个性的见解。

其中一个章节是《当代大草的技术与想象》

其中的一些观点,列出来,谈些浅见,与诸君共议。

此文对大草的理解,从技术与想象两个方面展开论述,认为这两个方面是草书最重要的两样东西。

先说技术。

技术是个啥?无外乎笔法、结字、章法这些东西。

这里面最重要的结字。

这可能和很多人的理念不一样,因为我看现在的很多的老师说到草书动不动就说你这个用笔不行,线条不行,章法不行,很少说结字不行。

之所以如此,我认为线条和章法的问题比较好发现。哪个线条飘了,哪个线条虚了,哪个线条单调了,哪个线条动作少了,或者说章法上平了,墨法上不丰富了等等这些问题,一看便知,比较直观。

而结字上,是歪了还是正了,是收了还是放了,是空间大了还是空间小了等等这些问题,似乎你不去注意它的话,作品似乎影响不大。

董水荣老师用了很多笔墨论述了他的观点,解释了所谓的“结字因时相沿,用笔千古不易”的意思,并得出了“草书的结字应该是大草章法最为基本、最为核心的因素”这个结论。

关于大草的线条,董老师强调了用笔。

用笔的要素很多,比如行笔速度、控笔力度等造成的各种节奏变化。

这里我谈一下体会:我觉得用笔的问题远比结字复杂,用笔是一个书家必须过的技术关,而结字是决定一个书家艺术风格的决定性因素。

通俗地讲,意思就是:一件书法作品一看就知道是哪位书家的,原因在于他的结字造型特点,而不是用笔。

我这个观点,不知道大家同意吗?

第二个问题,大草的想象

这个问题就是阐述用草书如何来表达情感的问题,同时兼顾草书整体形式美感的问题。

作者说了很多,我看得云里雾里,梳理一句就是:好的大草作品,除了需要技巧和经典的支撑外,还必须用心营造自己心灵的意象,让每一根线条都可以歌唱,这样的作品才是迷人的。

这一块内容总体比较抽象,因为想象嘛。

作者说:很难用语言来表述怎样获取高品质的大草创作的想象力,因为归根问题是心的问题,因为艺术是创造自己的个人世界……

还是不太懂想说什么,难道说的是“高质量书法家、高质量人类……”

不过作者说大草想象的训练与获取方式,既要回望经典,又要结合当下草书的现状,多维度展开想象。这是完全正确的feihua

作者的结语

当代大草创作挺尴尬的现状:大草创作既要反对求工、求法、求经营,又不能不去雕琢和打磨,怎么找这个平衡点,挺困惑。

所以,大草难啊!

高手写草书都是这么搞的:他们的技术功底是为抒情准备的,他们能恰到好处,能自然流露,不会露出为了技术而技术的痕迹。

当然,上面这三句话是我个人对作者一些观点的总结,因为作者的语言很文学化、很长,我简单通俗地给归纳了一下,可能还不达意。

不知道有没有读过这本书的朋友?欢迎交流一下个人体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