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店镇都心村
黄店镇都心村
兰溪市黄店镇黄店村,现辖原先的黄店、都心两个行政村。都心村建村历史较早,可以说在唐代就有这个村落了。
都心村地属丘陵,区域面积0。92平方公里,耕地540亩。据《光绪兰溪县志》记载:都心为纯孝乡循义里十三都之中心,故称都心。主姓王氏,南宋自建德里王迁入。4个村民小组,236户,761人,耕地500亩。以桥板灯、布龙灯传统民间文化享誉至今。
早在唐朝后期,公元835年(唐大和九年),“甘露之变”的腥风血雨,从长安古城吹洒到各地。舒元舆第五子普光,适在晋陵(今常州)变名更姓,潜匿睦州(今淳安富昌村)。舒元舆的长子舒昌,字馀庆,为凤翔书记,速与离京不久的舒元舆的族子舒守谦联系上,火速赴兰溪将不满周岁的独生子舒道纪转移到安全地方隐居下来。其余次子舒曾、三子舒晋、四子舒旨亦改名埋姓,潜匿各地。元舆之弟元褒之长子善珍,闻难出走,改姓名为宋温,隐居都心塘北。后因遭兵乱发生大火,全村覆没,其后人由都心塘北迁居朱家的上斯(后改名樟坞,今名张坞)。现在的孙家岭,古代称都岭,就是都心岭的意思。可见都心建村之早,以“甘露之变”为起点算起,也有1180多年了。
都心村现在已没有舒姓或者宋姓。都心卢家的卢姓迁入就比较早,始迁祖卢国卿,宋高宗建炎二年进士,宋南渡时由淳安庐墈徙居兰溪都心。
王姓迁入已比较晚了。始迁祖王颖,字德英,行昭七,明代自建德桃峰里王(今在黄店镇芝堰水库下)迁居兰溪都心。
都心在清代设有都心市,是个集市贸易的地方。解放后,因兰芝公路的开通,黄店集镇的建设,都心村因此而繁荣。
在都心,最有名的就要数都心布龙和都心板凳龙了。
都心布龙,明时由杭州地区建德传入,至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在明代灯会上与板龙灯同时出现,龙头、龙尾用篾扎纸糊,彩绘呈彩。解放后,一度中断,1981年恢复,为兰溪市恢复迎灯之始。
图为都心布龙
都心布龙,由王氏龙灯会组成,每隔五年举办一次,时间是当年的正月十一夜。它由四条龙同时起舞。每条布龙为12节,每节由1人擎握。火把开路,锣鼓助兴。每个舞龙者手举龙棒,听从指挥进行协作表演,每一舞技均有名号,如“二龙戏珠”、“黄龙过江”、“打草惊蛇”、“银龙翻江”、“金龙倒海”等。套路程式有游龙、困龙、回龙、斗角、盘龙等。四龙同时出场,动作统一,上下连贯,或独立布阵,或与板凳龙相配摆舞。配以二胡、笛子、唢呐等乐器,且歌且舞,气氛热烈。
图为都心布龙
相传在明代灯会上与板龙灯同时出现,龙头、龙尾用篾扎纸糊,彩绘呈彩。龙首制扎精美,龙眼、龙角、龙鼻,立体分明,龙鳞绘成金、红、白相间,分外耀目。龙身圆柱形,长数十节,以红布或白布、麻布相接,各节系以木杆,置以烛座。摆舞灵活自如,昼夜皆可活动。元宵灯节时,有在板龙之前,亦有在后。 1986年底,《都心布龙》在兰溪市民间舞蹈调查时已形成材料。在2004年3月26日的“黄店首届白露风情节”上,2006年3月26日的芝堰开游节、2011年3月26日的第三届“黄店白露风情节”上,以及2015年的黄店首届油菜花节上,在兰溪首届非物质遗产展示会上,都心布龙大展风采,布龙颜色也有变化,其形象按颜色不同,可分青龙、乌龙、白龙、黄龙。龙头由何凤英、王寿生等精心制作,舞龙由王永和指挥,群龙飞舞,相互戏耍,极为壮观。
黄店镇都心村的布龙,历史悠久,造型活泼鲜明,活灵活现,堪称兰溪布龙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