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风送我到乔口
爽风送我到乔口
马齐峰
刚迈下旅游大巴车,视野开阔的水乡乔口就伴随着初夏的阵阵凉风扑面而来——国内疫情相对平稳后,我与老伴迫不及待地迈开了半年的“禁足”,戴上口罩随“一日游”团,奔往这"红色游"与"古韵游"一脉相承之地……
毕竟新冠肺炎疫情让人心有余悸,旅游热尚未“热”,古色古香的景区游人稀少,让我怡然自得:一面悠然欣赏春末夏初微波荡漾、水天一色的柳林湖旖旎风光;一面徜徉于杨柳依依的湖畔栈道、领略那一幢幢绿荫掩映“乔口人家”的四合院;寻访屈原、贾谊(又称贾生)、杜甫这些华夏流芳千古的“先贤”当年泛舟登岸的旧迹……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浪漫主义奠基人,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 贾谊,西汉初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杜甫,唐朝的“诗圣”,都曾经先后“光顾”乔口,古镇因此蓬荜生辉、声名远播……
然而“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岁月沧桑,旷世奇才们的芳踪早已无处寻觅,可他们当年在这里留下的千古名篇,已镌刻在当年登岸“码头”的诗碑上;珍藏于轩昂的“三贤祠”中。
漫步昔日的“杜甫码头”, 现已辟为一处红漆圆柱、黛瓦、九曲回廊“长亭”,供游人小憩。在这长百十米的“半月”型“长亭”中央最醒目处,镌刻有杜甫《入乔口》、《宿青草湖》的两块烫金的行书碑廊,碑廊的侧背则是后来宋、清名人的佳作。“诗和远方”的心境浸润,让人深深感受“往事越千年”历史文化的厚重……
屈原,早年深得楚怀王信任,曾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正当“内举贤、外抗秦”大展宏图飞黄腾达之时,却因遭贵族嫉贤妒能排挤、毁谤,而被贬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95年屈原泛舟湘江转入支流柳林江,至乔口登岸寓居。在抑郁与悲愤中写就了旷古烁今的《九歌》、《天问》等名篇。
曾料想17年后(公元前278年),当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时,屈原胸中的残梦破灭、万念俱灰,毅然决然投汩罗江以身殉国……自此2200多年延续至今每逢“端午节”,人们仍以抛“粽子”的方式来祭奠这位雄才大略的爱国诗人……
过了一个世纪,西汉初年又有一位年轻俊才(据称4岁时便能吟诗作对、18岁时以善文为郡人称道)贾谊——少年得志均以政论家、文学家双双冠世,又兼任文帝时的博士、迁太中大夫。可谓辉煌腾达、如日中天……可是好景不长,也许是与百年前屈大夫遭妒忌排挤“同病相怜”的命运吧?被谪为长沙王太傅后(公元前177年)从长沙出发,也踏上了这水乡泽国前往汩罗江悼念先祖屈原,途经乔口登岸旅居数日,写下了著名的《吊屈原赋》名噪一时。
后来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政治家虽然“东山再起”获任梁怀王太傅之职,可又横遭厄运--因梁怀王的意外坠马身亡而深深自责抑郁成疾,一命归西时年仅33岁。但其文学成就却千古流传,被鲁迅先生称誉为“西汉鸿文”。
日历再翻阅946年。唐大历4年(公元769年)春,穷困潦倒的“诗圣”杜甫,投亲靠友辗转由川入湘往长沙。途经乔口于柳林江畔码头登岸,游历数日。写下了烩炙人口的瑰丽诗篇《入乔口》:
漠漠旧京远 迟迟归路赊
残年傍水国 落日对春华
树蜜早蜂乱 江泥轻燕斜
贾生骨已朽 凄侧近长沙
《宿青草湖》:
洞庭犹在目 青草续为名
宿浆依农事 邮签报水程
寒冰争倚薄 云月递微明
湖雁双双起 人来故北征
为缅怀屈原、贾谊、杜甫三位杰出的先贤,宋徽宗(崇宁年间)乔口百姓在古正街兴建起恢弘的“三贤祠”。“三贤祠”坐东朝西、飞檐翘角、四合院式砖木结构,可历经800余年风侵雨蚀,几经圮毁。改革开放后时逢盛世又仿照原貌重修。入正厅大门便是栩栩如生的“三贤”雕像,令游人肃然起敬。后辈的文人骚客也纷纷在乔口留下“墨宝”。有诗为证:
马首欲东舟欲西 洞庭乔口幕寒时
三年再别子轻去 万里独行无蚤衣
遥忆美人湘水梦 侧门西望剑门诗
老来不洒离亭泪 今日天涯老泪垂
清 毛国瀚五言诗《宿乔口》
风江夜有声 羁心对南斗
水宿万自兹 初程问乔口
山川自寂寞 浪迹竟谁偶
往者沧溟客 蹉跎杜陵叟
契稷空自负 乾坤有孤舟
胡为趾千谒 穷年事奔走
当年伤心人 如今骨已朽
雄笔参造化 诗名复何有
寥寥千载前 安知千载后
泥涂倦旅食 蓬转岁时久
一纪滞棂南 饥驱更湖右
不寐百感生 更深独搔首
……
只因“随团游”走马观花,来不及一一细细瞻仰品读……
从前,荒凉的水乡乔口就是依靠仨俩百姓制作贩卖敬神的“香火”而逐渐兴盛起来的;后来发展成商贾云集、百业兴旺的“水乡渔都。”当地至今还流传着“长沙十万户,乔口八千家;白日千人作揖,夜晚灯火如昼”的佳话。由此可知当年小镇街市之繁华。
据传,就连享誉神州海外的南岳衡山,每逢重大祭祀活动或“新年头炷香”,都是从乔口购买香烛……可见乔口当年香火生意之盛名“火爆”。
而南岳向来被誉为“寿岳”,因此为拜“寿岳”而赴乔口购香火的“香客”络绎不绝。乔口人感恩托衡山香火旺盛之福:一是感念菩萨保佑年年风调雨顺、生意兴隆;二是祈祷“天增岁月人增寿”。
为此,他们别出新裁在乔口新建了一条“寿字街”:在约2.5米宽古街面的麻石板正中央,每隔三五步就镶嵌一块凿上“寿”的方麻石。一共镶嵌了100块风格迥异的篆刻“寿”字石。导游介绍说只要每天来回在“百寿”上踩踏一遍,既可消灾祛病,还可健康添寿哩!于是游客们兴致勃勃争先恐后跨上“百寿街”,欣赏它古朴幽雅魅力无限,也寄托追求长寿的美好憧憬……
“百寿街”题匾为原湖南省委书记熊清泉同志的苍劲行书。街口还有一幅工整联:“宜贾宜居仁者寿 惟诚惟信德之邻 ” 我想:这当然包含了对经商者的殷殷规劝,也是对普通百姓为人处世的温馨提示呢?!
还真别说,乔口历史上真正出过不少百岁寿星哩!其中还引出一段兴建“百寿牌坊”的趣闻:清乾隆庚戌(公元1790年)乡绅刘光任101岁高龄。“寿星”被上报朝廷,乾隆皇帝闻之大喜,下旨令当地于乾隆(1792年)建造了一座“百岁牌坊”以示表彰;并御笔楷书“流芳百世”匾(现石匾仍嵌于老街古墙上);而清代以来就有32位百岁寿星名字刻上了“百寿牌坊”呢!
乔口水乡不简单,乔口,令人神往!
马齐峰,男,浙江省东阳人,1957年8月出生,文化程度,大专。铁路退休,曾任工人.干部,从事单位行政.宣傳部门工作数年。
从株洲日报业余通訊员起步,曾上报刊杂志铅印文字60余万字,其中含少量随笔.杂感之类散文。退休3年多后也在《广铁老年》.《铁路老年体肓》《快樂老人报》.《株洲晚报》等媒体上刊文数十篇。学习写作已成为老年业余生活的组成部分。
本刊顾问:龙国武 刘诚龙 俞荣斐
总编:唐白甫
主编、审稿: 陆秀 唐建伟
责任编辑:
唐花阶 刘云雨 刘云洲
陈校刚 丁华
副主编:
李云娥 罗东成 刘慧球
杨国安 李 婷 廖大秋 易小群
唐运亮 刘青龙 刘肆梁
陈晓蓉 银红梅 果 实 粟 蒋
刘长军 周前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