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馆出上联“丫头啃鸭头,丫头嫌鸭头咸”,食客给出下联堪称经典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罗万千,其中的一个分支,便是对联文化,对联在古代,也被称为对对子,古人聚会,时常吟诗作对,诗歌和对对子是相辅相成的,而对对子又没有诗歌在平仄、音律和格调上的诸多限制,因此给了人们更加广阔的创作空间,除此之外,对对子没有设备、场地、人物地位等诸多要求,只要对得上,谁都可以张口就来,例如广西的对山歌,也是对对子的其中一种形式。

当然,太过简单也不行,因此衍生出对偶联、谐音联、叠字联、应景联、数字联等诸多形式。古往今来,不乏对对子的高手,他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千古绝对,例如苏小妹与佛印和尚,苏小妹不服佛印和尚的才学,而佛印和尚觉得苏小妹恃才傲物很不好,因此两人相爱相杀,时常出对联来刁难对方,有一次,苏小妹见佛印和尚在吃素面,除了一上联:“面对面吃面

这则上联颇有难度,这是个叠字联,一则上联仅仅五个字,就用了三个“面”字,从形式上讲,要对出下联不简单,况且佛印和尚还得在下联的字里行间,打压打压苏小妹的持才傲物,更不简单。

佛印和尚与苏东坡,都是吟诗作对的大家,他思绪敏捷,很快给出了下联——“心连心贴心”,在古代,未出阁的女孩子都是非常保守的,苏小妹听了这则下联,霎时间红了半边脸,羞答答地走开了,显得非常尴尬,而众人看到一向泼辣的苏小妹,竟然也成为了大家闺秀,哈哈大笑。

对联文化经久不衰,时至今日,在逢年过节时,人们都会贴上喜庆的对联,除此之外,在一些大型的活动,也会见到对联的踪影。细心的人们就会发现,一些商家门口,也会写上一则自家特有的对联。例如在四川成都的繁华街头,就有一家餐饮店,门口写下一则上联,而这家店是卖干锅鸭头这一地方特色小吃的,它说出的上联,非常应景:

“丫头啃鸭头,丫头嫌鸭头咸”

而这家店的老板,也是非常有趣的,他声称,谁能对得起这则上联,给出精妙的下联,则可以免费吃店里的干锅鸭头。

民间不乏能人志士,对对联的高手,这则上联,自然是有难度,但是也有四位食客,对出精妙上联,通过了老板的考验。

首先,看看这则上联的难度在哪里?这里运用了谐音联,丫头与鸭头是谐音,而嫌与咸又是谐音,很多谐音联都只是出现一处谐音的,而这则对联的难度,则是出现两处谐音,除此之外,逻辑上,这则对联非常通顺,而下联要在同一位置给出谐音,并且符合逻辑,难度就很高了。

来看看食客们给出的下联吧!

1、“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这则下联就对得非常有功夫,“童子”与“桐子”,因为桐子掉落了,童子打到桐子了,所以童子就乐了,逻辑上说得通。有人会问,“落”和“乐”不是谐音啊!其实在四川的方言中,“落”和“乐”读音是相似的,而对联来自民间,可以不用苛求那么多。此外,也有网友将这一对联改进:“妻子生七子,七子孝妻子笑”

2、“莲子拟怜子,莲子苦怜子哭”,这则下联,是改编了金圣叹哭庙案的典故,金圣叹问斩前,看着前来探望的可怜孩子,唱出了一则对联“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

3、“员外扫园外,园外净员外静”,这则下联比较简单,运用了员外与园外的谐音,逻辑上也通顺。

4、“郎中行廊中,廊中幽郎中悠”,这则下联与第三则一样,是非常有功夫的下联。

除此之外,有人也想起了野史记载中,苏东坡给出类似的对联,叫“乡姑采香菇,乡姑像香菇鲜”,如果这则对联正是苏东坡出的,那么则比食客们给出的下联,更加精妙。

“丫头”、“嫌”、“鸭头咸”是递进的关系,最关键的是一个“嫌”字,恰巧“乡姑”、“像”、“香菇鲜”就非常吻合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