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读书笔记:6、从人世间来

作者:马庆攀(云南 弥勒)

这个故事叫做庖丁解牛,讲的是一个叫丁的厨子为文惠君解牛。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庖丁解牛。第一个是庖丁对牛的认识过程。第二个是庖丁对刀的解释。我们首先把这个故事翻译过来:

   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追求的,是道,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就像我们用刀割绳子一样);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砍断骨头而将刀砍坏的。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即使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第一段从手、肩、脚、膝几个部位接触、倚靠、踩踏、顶靠的动作来描绘解牛过程中的动作,技巧娴熟,如同舞蹈。进刀抽刀合乎音律节拍,像乐曲一样。如此美妙的解牛过程,让观众惊叹不已。于是文惠君,即魏惠王发问:技巧为何高超到了这种地步?

第三段中,庖丁放下刀回答说自己追求的是道,远远超过了技巧。庖丁接着讲述了自己解牛的成长过程:刚开始宰牛时,眼睛里都是完整的牛,是囫囵的一整头。三年后,我看见的就是肌肉与肌肉的组合,骨头与骨头的连接,眼睛里再也没有完整的牛。现在不用眼睛看,只用精神领会,摒弃自己的视听嗅味触各种感官,完全融入道之中。随着牛的骨肉解开,像土一样散落在地上,庖丁擦拭好,满意自得地收藏起来。这是一把怎样的刀呢?庖丁对比了三种厨师的用刀,普通的厨师用刀砍,所以一个月就要换刀。优秀的厨师用刀割,所以一年才换一把。他自己的刀呢,十九年后依然像刚开始从磨刀石上打磨好一样。

这头牛不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吗?这把刀不就是我们自己吗?如何在人世间保全自我?除了认清人世的规律,还有什么诀窍吗?庖丁进一步解释:即使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面对错综复杂的人世间,只有“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才能“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在了解大道的基础上,依然要谨慎精微,这是对生命的敬畏,也是对道的敬畏。

然而,我们只有一次生命,如何才能在这短暂的人生中领悟道,怎么样才能站在道中观察人世,参透生命呢?

(0)

相关推荐

  • 部编版必修二《庖丁解牛》2(完结篇)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xíng].彼节者有间[jiàn],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 ...

  • 养生主

    庄子内篇<养生主> 本篇按照讲述的内容分成三个部分,分别注释.白话翻译和赏析 一 [原文] 吾生也有涯①,而知也无涯②.以有涯随无涯③,殆已④:已而为知者⑤,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⑥,为恶无 ...

  • 富金壁:关于“新发于硎”

    <庄子·养生主>:"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晋郭象注:"硎,砥石也."唐成玄英疏:& ...

  • 庄子读书笔记8:没用的神树

    作者:马庆攀(云南 弥勒) 支离疏能生存下去,一棵无用的树也在世间长寿.大树因为什么能躲避人的砍伐,并且还能成为神树呢?请看<庄子·内篇·人间世>这棵没用的大树: 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 ...

  • 庄子读书笔记10:用大的境界

    作者:马庆攀(云南 弥勒) 大葫芦.大树,是无用的,也是最为有用的.对无用稍作解释:一是虽然有用,却表现得无用,这样才能保全自己:二是不自以为自己有用,也不利用自己的有用.懂得无用的大用会给我们带来什 ...

  • 庄子读书笔记11:逍遥游

    作者:马庆攀(云南 弥勒) 这种神妙的境界是什么样的呢?<庄子·内篇·逍遥游>最后总结"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 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 ...

  • 庄子读书笔记12:大鹏的自由

    作者:马庆攀(云南 弥勒) 北冥,在北方遥远的地方,冥是幽深玄远的地方,也可以是海,有一条鱼,这条鱼叫鲲,极其大,不知道有几千里.庄子开篇描绘了一幅极其壮阔的画面,一条巨大的鱼自由地畅游于北方无边无际 ...

  • 庄子读书笔记13:小知的自得

    作者:马庆攀(云南 弥勒) 大鹏的飞翔,如同水载船,必须有所积累.小风无法托起大鹏,浅水无法托起大船.如果要超越当下的局限,就需要不断积累,风和水对于人来说可以是能力.视野.智慧.时机.对于尘世间的人 ...

  • 庄子读书笔记14:小大之辩

    作者:马庆攀(云南 弥勒) 如果是到近郊的地方,只要带足三餐,回来后,肚子还不会饿.如果要到百里外的地方,就必须准备一夜的粮食.如果更远到千里外的地方,一定要准备三个月的粮食,这两只小动物又哪会知道这 ...

  • 庄子读书笔记15:不断超越的境界

    作者:马庆攀(云南 弥勒)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 ...

  • 庄子读书笔记16:有所成就的人

    作者:马庆攀(云南弥勒) 大多数人平平凡凡庸庸碌碌在人世间打滚一生,然后吹吹打打离开人世,或许最热闹的,最光亮的时刻就是出生和死亡的时刻.悄然走过一生,或许会追问这一生做了什么?有啥意思呢?人过三十, ...

  • 《庄子》读书笔记 1、心灵归宿

    作者:马庆攀(云南 弥勒) 庄子,约公元前286年,一说公元前275年,是宋国蒙地(河南商丘)一个漆园小吏,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和老子并称老庄.所著<庄子>一书被后人称为文学中的哲学,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