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读书体悟心法
朱子读书法中说到:“心不定,故见理不得。今且要读书,须先定其心,使之如止水,如明镜。”
一、知止而后有定
知止就是知道终点,定就是把终点设为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生活中有些人就是这样,上班时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下班后刷刷手机,打打游戏。总是抱怨生活无趣,他们就像是没有方向的船,在人生的大海中漫无目的的飘荡着。
二、定而后能静
有了坚定不移的目标,才能静下心来去行动。你有多长时间没有完整地读过一本书了?我经常给朋友推荐些书,然而总是说静不下心去读。拿起书时总想看手机,放下手机总是感觉有人发信息。内心杂念多,在生活中总是感到焦虑,这就是心不静,导致的浮躁。
三、静而后能安
内心平静方能安稳。安是一种忘我的状态,也叫沉浸式体验。在心理学中解释为人们在进行某种活动时,会完全投入情景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会过滤掉外界所有不相关的信息。是一种积极正向的心理体验,能让人获得愉悦感,从而反复进行同样的活动而不会厌倦。
四、安而后能虑
安而后能虑,在内心平静安稳的状态才能考虑周全。老子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考虑问题要从简单的地方开始,图谋大事也要从细微的地方考虑,在忘我的状态下去考虑事物,对事物的认识也就越全面。
五、虑而后能得
思虑周祥才能到达目标,才能有所收获。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客观事物的基本规律,事物的发展变化离不开这三个方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天时、地利、人和。毛选中《论持久战》这篇文章就是充分考虑了符合自身的客观条件,得出了帝国必败,中国必胜的结论。
六、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天有春夏秋冬,国有兴盛衰亡,人有生老病死,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能看到事物的终点,能静下心从头做起,也就接近大学之道了。
知止、定、静、安、虑,是解释如何“明明德”的方法论。
知道了目标,又有了方法,那剩下的就是实践了。也就是亲民,对应的方法论是后文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