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谶纬的图像美学研究
2021年03月17日15:50
徐州师范大学汉文化研究院朱存明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代谶纬的图像美学研究》(项目批准号为:11BZX081),最终成果为同名专著。课题组成员有:朱浒、兰芳、顾颖、武利华、王怀义。
该成果是对汉代谶纬的图像美学问题进行的专题研究。此研究在现代学术的学科视野下,结合中国古代图像符号的象征意义,提出了一些对认识中国审美文化有价值的理论,推进了中国美学史研究的深入,促进了对中国民族文化传统的理解,对弘扬民族文化精神起到推动作用。该成果的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 开辟谶纬美学研究新思路
两汉有三大学术思潮,一是黄老之学,二是经学,三是谶纬之学。学术界对前两种思潮的研究比较深入,但是对谶纬之学的研究相对薄弱,对谶纬美学的研究则基本没有进行。不研究汉代谶纬美学的问题,我们就没有办法全面深入地理解汉代的艺术与审美观。因此该成果的研究具有学术的开拓性。
对谶纬学的研究可以分为古代与现代两部分。
古代的如桓谭、张衡、刘勰、郑玄、孔颖达、郑樵、马端临、赵在翰、顾炎武、朱彝尊、孙瑴等人,他们或者对谶纬资料进行著录,或者对谶纬进行评论,展示了谶纬研究的历史坐标。进入近现代以后,谶纬在现代学术思想指导下进行了研究与反思。如刘师培、周予同、顾颉刚、陈槃、蒋忠奎、锺肇鹏、吕宗力、王步贵、冷德熙、徐兴无等人。他们或考据谶纬的产生与发展,或研究谶纬的思想与政治,或阐释其神秘思想,或揭示其荒谬之处。特别是日本学者安居香山对谶纬资料的收集及其对谶纬的研究,对谶纬研究的复兴起到重要的作用。
课题组在对中国古代的图像问题进行研究,特别对汉画像艺术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研究中国传统美学,应该重视谶纬的存在。从形式上看,谶纬的流行有其美学的原因,表现为“谶”是借图像象征来达到一个神秘的未知世界的把握,靠图像和“隐语”来得到对未知命运的控制,借积极的预言来理晓神谕,从而获得自信的力量。这对中国传统审美精神的图像表现及其象征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成果在现代视觉文化与图像理论指导下,借助现代摄影、照相技术,在美术考古学、艺术人类学、艺术美学、视觉文化理论等现代学术的视野下,对中国古老的谶纬观进行的新探讨,对理解中华民族的独特审美观念有重要的意义,对挖掘中国传统美学的独特性起到推动作用。
该成果在谶纬美学研究的观念上有所创新。我们认为谶纬的审美特征在它的形象性、理想性、祥瑞性上。图不仅指图画,也指天文、地理、地图等的图像符号,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美学的“象”。古典美学以“象”为中心概念展开,形象、意象、象征,均是从此立意。谶纬中的“图像”的隐喻与象征功能的突现,正是中国美学的基础。谶纬美学表现为一种祥瑞和灾异的观念。祥瑞就是美的,灾异就是丑的。
对谶纬的图像研究,我们选取了汉画像艺术为主要对象,这是因为汉代的谶纬图像不容易保存,只有靠不易腐朽的汉画像石、汉画像砖、汉代的玉器等才能流传下来。另外,汉代的图像制作的思想基础又是在谶纬观念下形成的。这样,根据汉代的谶纬文献及其今人的研究著作(主要有:〔日〕安居香山、中村璋八:《纬书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编《纬书集成》、《古微书》、《诸经纬遗》、《古书拾遗纬候佚文》、《黄氏逸书考通纬》、《纬谶候图校辑》、《玉函山房辑佚书·纬书类》、《诗纬集证》、《诗纬新证》、《纬学源流兴废考》、《纬史论微》、《古谶纬研讨及其书录解题》、《谶纬论略》、《纬学探源》、《郑玄之谶纬学》、《东汉谶纬学新探》、《超越神话———纬书政治神话研究》、《神秘文化的启示———纬书与汉代文化》、《谶纬考述》、《谶纬文献与汉代文化构建》等),结合考古学出现以来发现的汉画像,对汉画像的典型图像进行符号象征主义的审美探讨。研究始终不脱离具体的图像符号。
目前的成果有十八章。内容涉及谶纬观念的起源与图像的关系,汉画像的图像与中国神话时代的关系,探讨了《山海经》中的神怪图像,研究了天文图像具有的瑞应观念,如“太一”信仰的产生发展及其图像表现,“二龙穿璧”图像表现的汉代阴阳哲学生殖崇拜观念,“伏羲女娲”对偶神的神性特征,“牛郎织女”天文神话的民俗意义,“天马”图像与升天信仰的关系,谶纬与汉画像星象图式问题,汉画像中的神话人物所表现的祥瑞观念,还有“西王母的神怪侍者”、“柿蒂纹”所表现的宇宙观,麒麟、“猫头鹰”、“羊形象”、“比翼鸟”、九尾狐等神怪神像的符合内涵,还研究了汉赋、汉乐府、汉代的神话传说故事图像表现中的谶纬内容,如汉画像白色吉祥物、“周公辅成王”故事的图像等。
二 研究方法有创新
研究谶纬美学,是一种对传统文献记载的隐喻与图像表现的象征进行的图文关系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过去几乎没有人进行过,因此在研究方法上必须有所创新。我们的研究是在现代美学的视野下,运用现代美学思想,在现代视觉文化与图像理论指导下,借助现代摄影、照相技术,在美术考古学、艺术人类学、艺术美学、视觉文化理论基础上进行的。研究是运用美学理论对中国古老的谶纬观进行的新探讨,对理解中华民族的独特审美观念有重要的意义,对挖掘中国传统美学的独特性起到推动作用。
课题组首先搜集了谶纬研究方面的几乎所有文字资料(传世文献与出土简牍等),在大量积累的汉代考古图像材料(如汉画像石、画像砖等)的基础上,分析出谶纬的图像,列出谶纬的图像志,进一步进行图像学的研究。
利用两重证据法,对谶纬中的图像与文字的表现进行解读。主要在文字的隐喻性、图像的象征性表现的美学意义上着眼进行分析。打通谶纬研究与经学研究、汉画像研究、汉代艺术史研究、汉代思想与汉代宗教研究等方面的壁垒。如对汉画像西王母神怪伺者进行的考据,对汉画像中“羊”形象的产生与“美”字的知识考古等。
采用“知识考古学”的方法,先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重新编撰史料,在现代学术的视野上,分析其资料形成的话语模式。采用文字与图像学的互文性阐释,揭示语言与图像的美学关系,及其在汉代文化中的表现。如著作中对汉赋与汉画像的研究,汉乐府与汉画像的研究,汉代白色吉祥物的研究,等等。
运用神话—原型的研究方法,探讨谶纬背后的深层意义世界,有关神话、神秘、图式、图像、图谶、预言、占卜等方面的问题。运用现代的“视觉文化”理论、“图像学”理论,对“图谶”进行新的视角的解读。如对汉画像中反复出现的麒麟、猫头鹰、比翼鸟、九尾狐所表现的作为谶纬祥瑞图像的原型问题的探讨。
新方法的运用,使该成果形成一定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是对谶纬的历史研究。研究谶纬的主要内涵是什么,解决“谶”“纬”有何异同,为全面研究谶纬的图像美学奠定基础。进一步研究谶纬的产生与发展,厘清谶纬观念的历史起源,并对其进行发生认识论的考察。从原始思维、神话思维、灵感思维的角度进行了探讨。
其次是对谶纬的知识学研究。在语言与图像两个方面,揭示谶纬观念的知识论基础。研究谶纬中语言表现与图像表现的预言功能。采用的方法是语言学与艺术发生学的比较法,在语—图关系上研究谶纬的表达。研究谶纬图像的隐喻与象征的功能与意义。特别是对汉画像中的一些具体的象征符号进行了探讨。
再次是对谶纬的文化研究。研究谶纬与汉代哲学与宗教的影响。研究谶纬由神圣到世俗的转化过程。通过研究揭示谶纬思想与道教信仰的民俗性根源。研究谶纬在神秘主义中表现的关于天文星占、吉祥瑞应、图像象征等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作用及其意义。考订谶纬格物致知等方面的学术价值。中国古代图书“左图右书”的功能意义。
最后是对谶纬的美学研究。在语言与图像的关系上研究谶纬与图像表现的审美性。如谶纬图像的感性性、直觉性、艺术性、感染性等。根据考古发现的汉代图像资料,如帛画、画像石、画像砖、汉代墓室壁画、铜镜纹饰、玉器图式及其他图像,阐释其意义世界的美学价值。谶纬对中国审美观念中吉祥、灾异、怪异、美好、丑恶等审美观念的影响。谶纬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
三 有利于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该成果虽然是研究汉代的谶纬思想及其图像表现,看上去是一个极其古老的历史问题,实际上其研究目的却是为当下的文化发展服务的,研究成果对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有重要意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人要实现民族的复兴,认识民族文化的内在本质就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性问题,汉代谶纬图像美学的研究,有利于认识民族文化传统。例如谶纬审美中所表现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观念,避凶趋吉的思想,观物取象的认识世界的方法,尊崇先王圣道的传统,变动不居的存在世界等思想。
该成果的学术价值还表现在促进美学学科发展方面。对谶纬的图像的象征符号的研究,开拓了中国美学研究的新领域,揭示了汉文化符号的隐喻象征的文化原型,对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民族美学的形成有参考价值。对谶纬的图像美学的研究,使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文化的特征,了解汉文化的独特性。这个独特性是民族统一性存在的历史根源与价值基础。
该成果对今天弘扬民族精神,提供民族自信心有促进价值。使广大老百姓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神秘深奥,进而认同民族文化,深化对民族文化心理的理解,进而形成统一性的民族文化传统,为文化复兴打好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