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推拿经验治疗(颈椎病、落枕、漏肩风)
医案
患者正坐位。医者立于其后,先以“蝴蝶双飞势”施于两侧风池穴约五分钟。然后医者以左手拇、食、中三指,轻轻依托住患者前额,右手以一指禅中锋推风府穴约五分钟,应由轻而重,慢慢将功力深透,切忌用蛮力或震动颈项。左手如前,右手改为推拿法,即右手拇指从风府移向患者右新设穴,左手食、中二指点于左新设穴,状如拿法,但施力在拇指,所以称推拿法。施术约十分钟。
2.患者正坐位。医者以双手拇指分别按于左右风池穴,其余四指呈散手状,使内劲缓缓将患者枕部上顶,令患者头部稍后仰,便于操作。以患者得气、舒适为度。3.接上势。医者以双手拇指自风池经新设至大杼穴,反复揉动三遍,使肌肉尽量放松。然后,双手揉拿肩井穴以收功。
患者正坐位。医者立于其后,先以一指禅推法的“蝴蝶双飞势”施于两侧风池穴约五分钟,手法要柔和深透,避免患者头部摆动。然后沿颈椎棘突旁下行至两侧肩井穴,以指峰推约五分钟,使患者有得气感。拿颈部放松肌肉。
2.接上势。医者以一指掸偏峰推施于大椎约五分钟,施于左侧臂臑穴约二分钟。拇指按揉曲池穴以得气为度。最后双手提拿肩井穴。疗程十五次,间日而施。
患者坐位。术者立于左侧,以左手拇、食、中三指轻贴患者前额,依托住前倾的头部。右手以一指禅中锋推风府穴,约五分钟。
2.患者坐位。术者立于其后,以拇指之偏峰吸定左右风池穴,以“蝴蝶双飞势”手法施治五分钟。接上势分推两侧天柱和新设穴(位置参见“颈椎病”),最后变散手状为半握拳状的推法,施治于肩外俞,三穴共约十分钟。
3.患者坐位。术者立于其后,以双手拿肩井穴,要求深透有力,使患者紧张的肌肉放松,约1分钟。
三、痹证
“痹”是一种闭阻不通的病理现象。当人体肌表经络遭受外邪侵袭后,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筋骨、肌肉、关节、肢体等处疼痛、酸楚、重着、麻木、关节肿大和屈伸不利等,统称为痹证。
朱氏治痹注重辨寒热,分阴阳,认为本病的发生,与体质因素、气候条件、生活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由于体质素虚,腠理疏松,营卫不固;或气候变化无常,冷热交替,或居住湿地,涉水冒雨;或汗出当风,外邪得以乘虚侵袭,阻于脉络,而致气血运行不畅,发为痹证。
《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若风邪偏胜为行痹,症见恶风发热等表证,舌苔薄白或腻,脉象多浮;若寒邪偏胜为痛痹,症见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烈,痛有定处,得热痛减,遇冷则剧,关节屈伸不利,患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舌苔薄白,脉多弦紧等;若湿邪偏胜为着痹,症见肢体关节疼痛重着,肌肤麻木不仁,手足活动不便,舌苔白腻,脉濡缓。朱氏治疗痹证均从“以痛为腧,以知为度”着手,并根据“腰以上者手太阴、阳明主之,腰以下者足太阴、阳明主之”的原则而取穴。常以局部阿是穴与循经取穴配合治之。至于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得冷则舒,临床上称为热痹,除推拿外,又应结合其他内治或外治方法。
案4:何×,男,60岁。体丰气虚,卫外不固,痹痛有年,时轻时重,去年冬天,酒后汗出当风,又感新邪,右肩臑痹痛再作,经治五日痛息,但多年宿疾,根株未杜,春间痹痛又作发,屈伸作痛,仍踵前法施治。
取穴:风池、肩井、天宗、肩内俞、肩臑、曲池。
手法:推、髃、拿三法。
操作:
患者正坐位。医者立于其身后。先以一指禅推法的“蝴蝶双飞势”施于两侧风池穴约五分钟。然后沿颈椎棘突旁紧推慢移至两侧肩井穴,以指峰推约五分钟。使患者有酸胀重着的得气感。单手偏峰推右天宗穴约一分钟。轻泻之。
2.接上势。医者坐于患者右侧。患者右上肢自然屈曲靠在沙发扶手上。医者以右拇指指峰推肩内俞穴约五分钟,然后移向肩髃穴施术约五分钟。以髃法施于肩井、肩髃和肩内俞穴各二分钟,然后沿着手阳明经下行至曲池穴,施滚法约五分钟,要求柔和力透。
3.接上势。医者立于其后,以双手拿肩井穴,得气为度。
按:
本案痹证属多年宿疾,时重时轻。此为湿邪侵犯分肉之间而引起肢体重着不移,屈伸作痛。《张氏医通》云:“肌痹者,即着痹、湿痹也。留而不行,汗出四肢痿弱……。”但去年冬季,酒后汗出当风,又感风寒之新邪,故痹痛再作,新邪易除,五日而愈。但湿之中人,必源于虚,患者卫外不固,春间痹痛又发,所以仍踵蠲痹之前法。推风池、肩井穴以祛风散寒、通经活络,杜绝根株。《甲乙经》云:“肩重、肘臂痛不可举,天宗主之。”泻天宗以治右肩髃痹痛。虽然天宗穴有治肩重臂痛奇效,但朱氏很少用之,担心“走人元气”。即使类如本案,杜绝根株而必用之,也仅采取偏峰轻泻,绝不用点按之重手法。去邪而不伤正,于此略见一斑。肩内俞穴对肩髃痹痛疗效显著。
案5:黄××,女,37岁。肩背酸痛,上行于颈,下引腰及下肢,时轻进剧,右甚于左。近来又感风邪,酸痛加剧,累尤甚,恶寒肢软,肩井、膈俞两穴按之作痛,脉细软,苔薄白腻。
取穴:风池、肩井、膈俞、肾俞、环跳、委中、承山。
手法:推、按、拿、滚。疗程:六次,每日一次。
操作:
患者正坐位。医者立于其后,先以双手一指禅推法施于两侧风池穴约五分钟。然后沿颈部督脉经下行至两侧肩井穴,指峰推约五分钟,接着双手提拿肩井,使之气血流通。
2.患者俯卧位。医者坐于其左侧。先以指峰推于膈俞、肾俞穴,先右后右。再用滚法,顺脊柱两侧膀胱经诸俞穴自上而下约二到三次,尤以膈俞、肾俞穴为重点,共约十分钟,然后按揉环跳穴,以得气为度。下肢循膀胱经施以深沉的滚法至承山穴,重点在右腿。
3.患者仰卧位。拿委中、承山穴,得气为度。
按:
本例肩背酸痛,上行于颈,下引腰及下肢,时轻时剧,经络痹阻显然可见,复又感受风邪,风性善行数变,旧恙未已,新病复起,更使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酸痛加剧,累尤甚,恶寒肢软,为表邪外束、正邪交争之候。故朱氏之手法首取少阳之风池穴,既能使少阳功能加强令卫阳至表;又能将太阳经气激发,以舒通经络、祛邪外出。配肩井穴以加强疏通经络的作用。膈俞系八会穴中之血会,用以活血养血,亦取“血行风自灭”之意,以治行痹,堪称允当。肾俞穴可振奋阳气,以驱散寒邪。环跳穴系足少阳胆经和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功能通经活络,除湿散寒,为朱氏治疗下肢、腰背痛常用穴。委中配肾俞、承山穴,能疏筋利节,不失为治疗腰腿痛的基本良方。
案6:沈××,女,60岁。右肩背素有痹痛宿患,间日以前,又感新邪,项强作痛,顾尚可,盼不利,下行背部不适,苔薄而干,脉弦。治宜祛风散寒,疏筋通络。
取穴:风池、新设、肩外俞、肩井。
手法:推、按、拿等法。疗程:六次,间日而施。
操作:
患者正坐位。医者立于其后,先以双手一指禅推法施于两侧风池穴约5分钟。然后沿颈部督脉旁下行至新设穴,承上法施术约5分钟。接着,指按风池、风府、新设诸穴。揉拿项部数遍,以放松局部之紧张肌肉。
2.接上势。以指峰推右肩外俞穴约10min,候其发热得气,令患者缓缓转动颈部,以疏其筋脉。
3.接上势。双手揉拿肩井穴,令其俯仰转侧活动颈部,最后搓揉项背数遍而收功。
按:
本例右肩背痹痛宿患,又感新邪,项强作痛,且下行背部不适,其为寒胜兼风胜可知。故取风池穴以驱风散寒。新设为经外奇穴,具有活络止痛的功效,是治疗颈痛的主穴之一。肩外俞配肩井穴,共奏疏经通络之功。
医话
一、漏肩风的辨证施治
(一)病因病机
漏肩风成病之外因,是风、寒、湿三气。譬如说久坐或久卧潮湿的地方,或者露宿,或是沐冷水浴,或者感受寒邪如睡时露肩,乳妇以臂枕儿,都能引起本病的发生。即是中医学理论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其虚而外邪乘虚进入,凝塞了肩部,并留在关节之间,导致漏肩风的发生。如感受了外邪就发病的,这是新邪,病症比较轻,治疗起来也比较容易。另外还有感受外邪后不马上发作,而是过了一个时期再发作的,这是伏邪,如果是伏邪,停留的时间越长,就越难治。伏邪的漏肩风,短则一二年,长则三五年方能治愈。
内因方面,《内经》曰:“邪气盛则实,正气夺(脱)则虚”,所以一般说内因致病总属虚证为多,常见邪实正虚。内因,主要是因为劳倦伤阳,这指阳气而言。因劳倦而伤气,使阳明气衰,气血流行失去平衡。如果某一经经气出现障碍,厥阴之气会增加它的力量来帮助某一经的推动,与此同时有障碍的某一经反会觉得气的力量大而有风动的现象,如是阳明经有障碍时也是如此,这就使肩部阳明经的循行突起变化,于是劳倦伤阳,阳明气衰,厥阴风动,即引起本病的发生。因为血随气行,阳明络脉空虚,肝脏的风阳就会停留在该处,窜扰不休,形成了邪正争斗的局面,当正虚不能胜邪时,血少不能荣筋,就在肩部形成了漏肩风。
(二)辨证与诊断
《经》曰:“无过以诊,则不失矣。”以望、闻、问、切的四诊进行诊断。
望诊:实证新邪,面色微青,舌苔白滑。实证伏邪,面色青,舌苔白腻而厚。虚证面色青白,舌质绛、舌苔薄黄而滑。
动作方面,一般都上举不便,后弯欠利,邪伏久留者可看到肩峰突起。
闻诊:在病者的患肢肩胛上用手按压,病人不时发出或大或小的呻吟声。
问诊:询问肩部疼痛的情况。若久痛不停为重;若痛而能停较轻;若不觉痛而麻木则病久入深。
同时要询问季节变化的情况。如果与季节变化有关,痛疼更甚,多数是实证。如果与季节变化无关,则是虚证。
切诊:实证新邪,脉多见浮缓。实证伏邪,脉沉迟缓。虚证,脉见濡弱或微弦。
还要注意肩部的按触,当按触到肩井穴处,就会觉得该处肌肉有增厚的感觉。在中府、尺泽穴按之作痛,并可牵引至背部和臀部。
(三)治疗
根据“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原则,实证用泻法,就是急推。虚证用补法,就是缓推。
一般取穴:手阳明大肠经的肩髃、巨骨、曲池、合谷穴。手太阳小肠经的肩俞穴。足少阳胆经的风池、肩井穴。同时可以配督脉的风府穴。在此基础上,可随症加减。
手法:
1.推法 用大拇指在患处不断施以推法,有流通气血的功效。
2.拿法
一指为推,三指为拿。拿是用大拇指、食指、中指,斟酌轻重,慢慢用力,有驱散邪气的功效。
3.滚法
空手握拳,在患处滚动,用于肌肉较丰厚之处,有弥补推、拿不足的作用。
以上三种手法,交替使用35~40分钟后,用抖法。
4.抖法 一手托住病人肩臂,一手捏住病人的手,轻轻的抖动,有和气血的功效。
以上的治疗过程,每天1次,或每2天1次,或者可有更多的间隔,不要中断。经过一定时期,就可以治愈了。
附:验案一则
陈××,女,54岁。身体素来强健。一年前,在下山时被卡车撞倒,送医院摄片检查,发现肋骨和坐骨有裂缝,在广州住院四十余日,肋骨和坐骨裂缝痊愈,但右肩经常作痛,肩峰突起,经各科治疗没有好转。到上海后,还认为是筋骨损伤,所以先到石筱山诊所诊治,认为属推拿适应症,于是转来治疗。
来此就诊时,右肩特别突起,约有寸余,经常作痛,阴雨天尤甚。项微强,右臂上举和后弯都感到不便。自述症状逐渐加重,已有四个多月,屈伸也非常困难。精神不振,面色无华,苔白,脉迟缓。按触肩部,巨骨、肩井穴的肌肉坚硬而肿,按之已不觉痛,臂部肌肉略有萎缩。此乃经脉受伤后,外邪乘虚而入,久留关节之间,阻碍肩部气血流行,是伏邪久留的漏肩风,所以从实证论治。
取穴:手阳明大肠经的肩髃、巨骨、曲池、合谷穴。手太阳小肠经的肩俞、天宗穴。足少阳胆经的肩井穴。
手法:用推、拿、滚、摇、抖法。
每天治疗45分钟到1小时。经六个多月,完全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