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入门│针灸必背歌诀(最全收藏版)│《中综知要》

不会背不是中医人!

手太阴肺经

循经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病候

  • 是动则病【1】,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2】,此为臂厥【3】。

  • 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喝,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

  • 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

【注】:

【1】是动则病:

  1. 本经脉气异常变动引致所联络脏腑的病症。

  2. 经脉循行径路上所发生的病症。

【2】瞀[mào]:形容剧烈咳嗽时两手护胸,视物模糊。

【3】臂厥[病名]:上述诸证均由臂气厥逆所致。

循经穴位

肺手太阴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

侠白尺泽接孔最,四总通任为列缺;

经渠太渊下鱼际,少商拇指桡侧取。

手阳明大肠经

循经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1】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2】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病候

  • 是动则病,齿痛,颈肿。

  • 是主津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

  • 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

【注】:

【1】髃骨:肩胛骨与锁骨相连接处[肩髃穴处]。

【2】柱骨之会:即大椎穴;诸阳经会于大椎,故称会上。

循经穴位

手阳明经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络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

曲池肘髎五里随,臂臑肩髃巨骨催;

天鼎扶突口禾髎,止于迎香胃经会。

足阳明胃经

循经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1】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2】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3】,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入膝髌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趾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

病候

  • 是动则病,洒洒振寒【4】,善呻,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5】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6】腹胀,是为骭厥【7】。

  • 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疟,温淫,汗出,鼽衄,口喎,唇胗【8】,颈肿,喉痹,大腹水肿,膝膑肿痛;循膺,乳、气街、股、伏兔、骭外廉、足跗上皆痛,中趾不用。

  • 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胀满。

【注】:

【1】頞[è]:指鼻根凹陷处。

【2】颐:口角后,腮下方,即下颌部。

【3】客主人:上关穴别名。

【4】洒洒[xiǎn]振寒:形容寒栗的样子。

【5】牖[yǒu]:指窗户。

【6】贲[fèn]响:“肠胃雷鸣也。”

【7】骭[gàn]厥:指足胫部气血阻逆。

【8】唇胗:胗通疹,指唇疡,疱疹。

循经穴位

足阳明经承泣端,四白巨髎地仓含;

大迎颊车通下关,头维人迎水突然;

气舍缺盆连气户,库房屋翳寻膺窗;

乳中乳根中旁四,不容承满出梁门;

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中;

水道归来中开二,气冲髀关抵伏兔;

阴市梁丘犊鼻走,三里上虚连条口;

下虚丰隆踝上八,解溪冲阳陷谷同;

内庭厉兑次趾外,四十五穴阳明终;

足太阴脾经

循经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1】后,上内踝前廉,上腨【2】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病候

  • 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3】,则快然如衰【4】,身体皆重。

  • 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重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5】,水闭【6】,黄疸,不能卧,强立,股膝内肿、厥,足大趾不用。

【注】:

【1】核骨:即指第一跖趾关节内侧的圆形突起。

【2】腨[shuàn]:指小腿肚。即腓肠肌部。

【3】得后与气:“后,大便也。气,转矢气也。”

【4】快然如衰:感觉舒服很多,似乎病情有所缓解。

【5】溏瘕泄:溏,大便溏薄;瘕,指腹部忽聚忽散的痞块;泄,水泻。

【6】水闭:指小便不利等症状。

循经穴位

足太阴脾井隐白,先起大趾内侧端;

大都太白继公孙,商丘直上三阴交;

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前;

府舍腹结大横上,腹哀食窦天溪连;

胸乡周荣大包尽,太阴二十一穴全。

手少阴心经

循经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

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

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1】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病候

  • 是动则病,嗌【2】干,心痛,渴而欲饮,是为臂厥。

  • 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黄,胁痛,臑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痛。

【注】:

【1】掌后锐骨:指豌豆骨。

【2】嗌干:嗌,咽也。即咽干。

循经穴位

心手少阴起极泉,青灵少海灵道全;

通里阴郄神门下,少府少冲小桡边。

手太阳小肠经

循经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1】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2】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

其支者,别颊上䪼【3】,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病候

  • 是动则病,嗌痛,颔肿,不可以顾,肩似拔,臑似折。

  • 是主液【4】所生病者,耳聋、目黄,颊肿,颈、颔、肩、臑、肘、臂外后廉痛。

【注】:

【1】踝:此处指尺骨小头隆起处。

【2】两骨:指肘内侧两尖骨,即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

【3】䪼[zhuō]:指眼眶下颧骨部。

【4】液:与手阳明大肠经的主“津”相对。

循经穴位

手太阳经属小肠,少泽先起小尺旁;

前谷后溪腕骨间,阳谷上同养老列;

支正小海后肩贞,臑俞天宗合秉风;

曲垣肩外肩中俞,天窗循次接天容;

小肠穴数一十九,颧髎眦下融听宫。

足太阳膀胱经

循经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1】,络肾,属膀胱。

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

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2】,挟脊内【3】,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腨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趾外侧。

病候

  • 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踹如裂,是为踝厥。

  • 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瘧、狂、癲疾,头囟项痛,目黄、泪出,鼽衄,项、背、腰、尻【4】、腘、踹、脚皆痛,小趾不用。

【注】:

【1】膂:夹脊两旁的肌肉。

【2】胛:《黄帝内经太素》、《千金要方》、《素问·厥论》等王冰注引文,以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十四经发挥》中均做“胂”[shēn],意为夹脊肉。

【3】夹脊内:疑为衍文,为原属“胂”字旁的注释“夹脊肉”,后人传抄之误。

【4】尻[kāo]:骶尾骨部的通称。

循经穴位

足太阳经六十七,睛明攒竹目周取;

眉冲曲差上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眩;

玉枕天柱大杼骨,风门胸二引肺俞;

厥阴心督膈肝胆,脾胃三焦肾俞含;

气大关小膀中白上次中下尾会阳;

承扶殷门浮郄下,委阳委中合于腘;

附分旁三会小肠,魄户膏肓与神堂;

譩譆膈关魂门当,阳纲意舍及胃仓;

肓门志室连胞肓,秩边合阳承筋藏;

承山飞扬达跗阳,昆仑仆参申脉阳;

金门京骨与束骨;足通谷后为至阴。

【注】: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

足少阴肾经

循经

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趾之下,邪【1】走足心,出于然骨【2】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

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

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病候

  • 是动则病,饥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目巟][目巟]【3】如无所见,心如悬若饥状。气不足则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是为骨厥。

  • 是主肾所生病者,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痛,烦心,心痛,黄疸,肠澼,脊股内后廉痛,痿厥,嗜卧,足下热而痛。

【注】:

【1】邪:通“斜”。

【2】然骨:指内踝前突起的舟骨粗隆。

【3】[目巟]:音荒,指视物不清。

循经穴位

足少阴肾二十七,涌泉然谷与太溪;

大钟水泉阴照海,复溜交信筑宾立;

阴谷横骨趋大赫,气穴四满中注得;

肓俞商曲石关存,阴都通谷幽门然;

步廊神封出灵墟,神藏彧中俞府毕。

手厥阴心包经

循经

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

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

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病候

  • 是动则病,手心热,臂肘挛急,腋肿,甚则胸胁支满,心中憺憺【1】大动,面赤,目黄,喜笑不休。

  • 是主脉所生病者,烦心,心痛,掌中热。

【注】:

【1】憺憺:音淡,形容心悸。

循经穴位

心包九穴始天池,天泉曲泽郄门知;

间使内关络大陵,劳宫中冲中指尽。

手少阳三焦经

循经

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1】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落心包,下膈,遍属三焦【2】。

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䪼。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

病候

  • 是动则病,耳聋,浑浑焞焞【3】,嗌肿,喉痹。

  • 是主气所生病者,汗出,目锐眦痛,颊痛,耳后、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注】:

【1】手表:指手背。

【2】原误作“循属三焦”。据相关文献改正。

【3】浑浑焞焞:焞,tun、一声。形容听觉模糊不清,耳内出现烘烘的响声。

循经穴位

少阳三焦二十三,关冲液门中渚含;

阳池外关支沟续,会宗三阳络四渎;

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合;

天牖翳风瘛脉后,颅息角孙耳门开;

耳和髎与丝竹空,眉梢凹陷与胆交。

足少阳胆经

循经

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

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䪼,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厌【1】中。

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2】之前,直下抵绝骨【3】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趾次趾之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趾歧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4】。

病候

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尘【5】,体无膏泽,足外反热,是为阳厥。

是主骨所生病者,头痛,颔痛,目锐眦痛,缺盆中肿痛,腋下肿,马刀、侠瘿【6】,汗出振寒,疟,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趾次趾不用。

【注】:

【1】髀厌:指股骨大转子部。

【2】外辅骨:指腓骨。

【3】绝骨:指腓骨长短肌未覆盖的腓骨下端部分的骨骼。

【4】三毛:指大趾爪甲后方有汗毛处。意同丛毛。

【5】面有微尘:形容面色灰暗,好像蒙有灰尘。

【6】马刀侠瘿:瘿瘤长与颈侧为侠瘿;长于腋下为马刀。

循经穴位

足少阳经瞳子髎,四十四穴行迢迢;

听会上关颔厌集,悬颅悬厘曲鬓取;

率谷天冲浮白依,窍阴完骨本神至;

阳白临泣目窗迎,正营承灵脑空是;

风池肩井渊腋临,辄筋日月京门经;

带脉五枢维道会,居髎环跳风市渎;

阳关阳陵复阳交,外丘光明阳辅高;

悬钟丘墟足临泣,地五侠溪窍阴毕。

足厥阴肝经

循经

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趾丛毛【1】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2】,入毛中,环【3】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4】,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

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病候

  • 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俯仰,丈夫㿉疝【5】,妇人少腹肿【6】,甚则嗌干,面尘脱色【7】。

  • 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满,呕逆,飧泄,狐疝,遗溺,闭癃。

【注】:

【1】丛毛:与胆经原文处的“三毛”意同。

【2】股阴:股为大腿,内侧为阴。

【3】环阴器:原误作“过阴器”。

【4】颃[háng]颡[sǎng]:指鼻咽部。

【5】㿉[tuì]疝:指小肠下坠于阴囊或腹股沟。

【6】少腹肿:指疝病。

【7】面尘脱色:面垢如尘,神色晦暗。

循经穴位

足厥阴肝一十四,大敦行间太冲是;

中封蠡沟络中都,膝关曲泉阴包次;

五里阴廉上急脉,章门过后期门至。

督脉

循经

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部,向后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后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沿头部正中线,上行至巅顶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

督脉第一支,与冲、任二脉同起于胞中,出于会阴部,在尾骨端与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的脉气会合,贯脊,属肾。

第二支,从小腹直上贯脐,向上贯心,至咽喉与冲、任二脉相会合,到下颌部,环绕口唇,至两目下中央。

第三支,与足太阳膀胱经同起子眼内角,上行至前额,于巅顶交会,人络于脑,再别出下项,沿肩胛骨内,脊柱两旁,到达腰中,进入脊柱两侧的肌肉,与肾脏相联络。

病候

邪犯督脉,则角弓反张,项背强直,牙关紧闭,头痛,四肢抽搐,甚则神志昏迷,发热,苔白或黄,脉弦或数。

循经穴位

督脉行于背中央,二十八穴始长强,

腰俞阳关入命门,悬枢脊中中枢长,

筋缩至阳归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开,

大椎哑门连风府,脑户强间后顶排,

百会前顶通囟会,上星神庭素髎对,

水沟兑端在唇上,龈交上齿缝内完。

任脉

循经

任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毛部,经阴阜,沿腹部正中线向上经过关元等穴,到达咽喉部[天突穴],再上行到达下唇内,左右分行,环绕口唇,交会于督脉之龈交穴,再分别通过鼻翼两旁,上至眼眶下[承泣穴],交于足阳明经。 

病候

任脉主治腹、胸、颈、头面的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器官疾病,少数腧穴有强壮作用或可治疗神志病

循经穴位

任脉中行二十四,会阴潜伏二阴间,

曲骨之上中极在,关元石门气海边,

阴交神厥水分处,下脘建里中脘前,

上脘巨厥连鸠尾,中庭膻中玉堂连,

紫宫华盖循璇玑,天突廉泉承浆端。

微信扫码,学习中医

井荥输原经合歌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

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

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注】:

  1. 原穴。

  2. 阴经的原穴与输穴同一个穴,阳经的原穴在输穴后。

  3. 阴经五输穴配五行,为“木火土金水”,即“阴井木”。

  4. 阳经五输穴配五行,为“金水木火土”,即“阳井金”。

原络穴歌

肺原太渊络列缺,大肠合谷偏历穴。

胃经冲阳络丰隆,脾原太白公孙也。

心原神门络通里,小肠腕骨支正别。

膀胱京骨络飞扬,肾经太溪大钟歇。

心包大陵络内关,三焦阳池外关且。

胆原丘墟光明络,肝原太冲蠡沟穴。

督脉长强任鸠尾,脾之大络大包确。

【注】:胃之大络,名曰虚里。

八脉交会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十二背俞穴歌

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

十一脾俞十二胃,腰一三焦椎旁居;

肾俞却与命门平,腰二椎外穴是真;

大肠腰四小骶一,膀胱俞与骶二平。

八会穴歌

腑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

血会膈俞骨大杼,脉会太渊气膻中。

下合穴歌

胃经下合三里乡,上下巨虚大小肠;

膀胱当合委中穴,三焦下合属委阳;

胆经之合阳陵泉,腑病用之效必彰。

十六郄穴歌

肺郄孔最大温溜,脾郄地机胃梁丘;

心郄阴郄小养老,肝郄中都胆外丘;

心包郄门焦会宗,膀胱金门肾水泉。

四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注】:四总穴歌所述均为远部取穴。

五输穴必背经典原文

  1. 《难经·六十八难》:“所出为井,所流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2. 《难经·七十四难》:“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俞,秋刺经,冬刺合。”

  3.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病在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合。”

五脏气绝原文

  1. 手太阴气绝则皮毛焦。太阴者,行气温于皮毛者也。故气不荣,则皮毛焦;皮毛焦,则津液去皮节;津液去皮节者,则爪枯毛折;毛折者,则气先死。丙笃丁死,火胜金也。

  2. 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少阴者心脉也,心者脉之合也,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色不泽,故其面黑如漆柴者,血先死。壬笃癸死,水胜火也。

  3. 足太阴气绝则脉不荣肌肉。唇舌者,肌肉之本也。脉不荣,则肌肉软;肌肉软,则舌萎人中满;人中满,则唇反;唇反者,肉先死。甲笃乙死,木胜土也。

  4. 足少阴气绝则骨枯。少阴者,冬脉也,伏行而濡骨髓者也,故骨不濡,则肉不能着也;骨肉不相亲,则肉软却;肉软却,故齿长而垢,发无泽;发无泽者,骨先死。戊笃己死,土胜水也。

  5. 足厥阴气绝则筋绝。厥阴者,肝脉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器,而脉络于舌本也。故脉弗荣,则筋急;筋急则引舌与卵,故唇青舌卷卵缩,则筋先死。庚笃辛死,金胜木也。

  6. 五阴气俱绝则目系转,转则目运;目运者,为志先死;志先死,则远一日半死矣。六阳气俱厥,则阴与阳相离,离则腠理发泄,绝汗乃出,故旦占夕死,夕占旦死,此十二经之败也。

  7. 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常见者,足太阴过于外踝之上,无所隐故也。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六经络,手阳明少阳之大络,起于五指间,上合肘中。饮酒者,卫气先行皮肤,先充络脉,络脉先盛。故卫气已平,营气乃满,而经脉大盛。脉之卒然动者,皆邪气居之,留于本末,不动则热,不坚则陷且空,不与众同,是以知其何脉之病也。

(0)

相关推荐

  • 经典穴位图画版:膀胱经

    膀胱经 1.晴明:本穴位在双目之内眦外,主治两目红肿,迎风流泪等眼疾.因有明目之效,故以其功能命名,曰:"晴明".有疏风清热之功. 4.曲差:曲指弯曲,差指不齐.该穴从眉冲到五处的 ...

  • 针灸速记歌诀,一文全收!

    轻松记住特定穴位 腧穴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有经穴361个,奇穴400个,想要记住人体的每一个穴位,就得拥有超强的记忆力.其实,针灸穴位虽多,但临床上用得最的还是十二经脉.任督二脉及奇经八脉上的一些常用 ...

  • 中医针灸必背歌诀总结,备考执业医师,一招教你如何做题!

    中医针灸必背歌诀总结,备考执业医师,一招教你如何做题!

  • 针灸穴位就是人体的大药房,学针灸必背歌诀

    中医之声 医学资讯 公众号 百会头顶凹中悬, 上星入发一寸权. 印堂两眉中间取, 太阳一眦角一寸许. 委中国窝纹中屈, 承山人字纹中戏. 梁丘膝上二寸去, 血海膝上二寸齐. 膝眼膝下两陷中, 昆仑外踝 ...

  • 学中医———师傅要求必背歌诀

    十八反十九畏是所有学习中医必背歌诀. 老师傅带徒弟出师前必须掌握,不然不能出师. 什么是十八反十九畏: 大家都知道中药联合应用会加大疗效,也有十八反十九畏合用的后果会产生各种副作用禁用或慎用 十八反歌 ...

  • 中医入门│中医学必背经典(收藏篇)│中综知要

    必背经典 1.<灵枢·本神>: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 ...

  • 针灸必背歌诀

    针灸必背歌诀

  • 【精】针灸必背歌诀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酸痛取阿是,胸胁内关谋. 回阳九针歌 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环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阳九针穴.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并治杂病歌 三里内庭穴,曲池合 ...

  • 董信凯整理:中医针灸临床必背歌诀增补版(建议收藏)

    十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小腹三阴交,心胸内关谋. 胁肋寻飞虎,复甦必水沟. 大椎督阳府,关元壮真攸. 总穴奇妙多,卫生百病廖. 天元太乙歌 先师秘传神应经,太乙通 ...

  • 中医入门必背歌诀

    十八反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六陈歌:枳壳陈皮半夏齐,麻黄狼毒及茱萸,六般之药宜陈久,入药方知奏效奇.十九畏歌: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 ...

  • 图文:中医入门的歌诀、中医必背歌诀、中医诊断学歌诀

    * 中医入门要背哪些歌诀 汤头歌,药性赋,医学三字经,医宗金鉴,频湖脉学.滚瓜烂熟后,再看: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金元四大家,温病条辨,然后跟着师傅临床,在临床上细心体会.便是中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