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汗

您是否因经常大汗淋漓而苦恼,出的汗比别人都多呢?中医认为血和汗都属于津液,可以相互转换,所以汗出太多肯定会影响身体健康,出汗过多是身体发出的危险讯号!

德惠市人民医院中医科邢卫光

有些人没有受到劳累、炎热、服用药物等因素刺激,无缘无故不由自主地出汗,这种症状中医称之为自汗。自汗的病因是非常复杂的,肺、脾、肾三个脏器都与汗的关系十分密切。专家告诉我们临床中因肺气虚而导致自汗的患者占到了大多数。而肺气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容易感冒。

您是否留意到身边的胖人更容易出汗?中医认为,胖人多虚,其虚在脾。脾负责消化食物中的水谷精微,胖人因为脾的消化吸收不好,所以才容易发胖。而脾也和出汗多关系密切,所以脾不好的人也容易出汗。

因肺虚和脾虚导致的自汗症,已经属于病理的状态。还有一类人群属于气虚体质。气虚体质属于亚健康状态,如果不注意的话就会发展成病理状态。这类人群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气短并且容易出汗。您属于气虚体质吗?赶快对照下面的图片判断一下吧。

气虚体质忌食耗气食物,诸如萝卜、山楂、槟榔、柿子、空心菜等耗气食物在吃的时候都要控制量,不要吃得过多。

盗汗顾名思义,指人在夜间入睡以后,不是受到温度、药物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偷偷地”出来但醒后就立刻止住的出汗异常症状。盗汗会导致各种疾病,它说明您可能身体出现了异常。

在不知不觉中流失的汗液,会伤及人体的阴、血,并造成阴虚。通过对汗量多少、汗出时间等的判断,大致可以判断自己的盗汗属于哪种程度。如果已经属于中度甚至重度,说明身体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症状,需要尽快就医了。“五心烦热”是阴虚的表现。如果阴虚体质再与盗汗结合,对健康的威胁更大。

阴虚、有盗汗的人,在饮食上应避免容易上火、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韭菜、姜等。因为中医说:“阴虚则内热”,阴虚与阳亢是难以分开的。专家建议可用清热、补阴的食物,取得阴阳平衡。专家提供了一个小方:黑芝麻绿豆饮,其中黑芝麻对于补肾养肝有很好的调理效果。

(0)

相关推荐

  • 【一把浮小麦,消汗除犯,中医教你这样用】...

    [一把浮小麦,消汗除犯,中医教你这样用] 前两天还有个患者朋友问:为什么我调整了两次方子,您都给我在里面加了浮小麦?   我告诉他:像你这样发热盗汗的问题,浮小麦再好不过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 ...

  • 稍微一动、吃个饭就大汗淋漓,两碗药膳,拯救爱出汗的你

    出汗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生理现象,适当的出汗可以调节体温,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排出代谢废物.中医认为,"阳加于阴谓之汗",正常的出汗是营卫和.气血充足的表现.但如果出汗太多,则暗示人 ...

  • 《证治准绳·幼科》自汗

    自汗者,不因发散而自然汗出也.卫气者,卫护皮肤,肥实腠理,禁固津液,使不得妄泄也.痘疹之火,由里达表,干于卫气,皮肤为之缓,腠理为之疏,津液外泄,故自汗也,凡病自汗,宜遽止之.疮疹初出,自汗实为美证, ...

  • 《证治准绳·幼科》

    咳嗽 <内经>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五脏之咳久乃移于六腑.又<病机式要>云∶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谓无声而 ...

  • 《证治准绳·幼科》自序

    医家以幼科为最难,谓之哑科,谓其疾痛不能自陈说也,称黄帝之言曰∶吾不能察其幼小为别是一家料理耳.吾独谓不然.夫幼小者,精神未受七情六欲之攻,脏腑未经八珍五味之渍,投之以药,易为见功,犹膏粱之变难穷,而 ...

  • 《证治准绳·幼科》钱氏论五脏所主

    心主惊,实则叫哭发热饮水而搐,虚则卧而悸动不安.肝主风,实则目直大叫呵欠项急顿闷,虚则前(<纲目>作咬)牙多欠,气热则外生,气温则内生(<纲目>外生内生下,皆有风字.)脾主困, ...

  • 《证治准绳·幼科》五脏病

    肝病哭叫,目直呵欠,顿闷项急.心病多叫哭惊悸,手足动摇,发热饮水.脾病困睡泄泻,不思饮食.肺病闷乱,哽气长出气,气短喘急.肾病无精光,畏明,体骨重.[洁]热则从心,寒则从肾,嗽而气上从肺,风从肝,泻从 ...

  • 《证治准绳·幼科》五脏相胜

    肝病秋见(一作,日晡)肝胜肺也,肺怯不能胜肝,当补脾治肝,益脾者母能令子实也,补脾.益黄散,治肝.泻青丸主之.肺病春见(一作,早辰)肺胜肝也,肝怯故受病,当补肝肾治肺,补肝肾,地黄丸,治肺,泻白散主之 ...

  • 《证治准绳·幼科》洁古论五脏五邪相乘补泻大法

    五脏子母虚实,鬼贼微正,若不达旨意,不易得而入焉.在前者为实邪,子能令母实,拒贼伤于母,其子又引母所克者妻.来相助,故曰实邪也.在后者为虚邪,母引子之鬼贼至,由母能使子虚也,<内经>云∶子 ...

  • 《证治准绳·幼科》五脏补泻法

    [钱]凡病先虚或已经下,有合下者,必先实其母,后泻其子也,假令肺虚而痰实,此可下之证,先当益脾,后方泻肺也.泻青丸又名泻肝丸.钱氏谓肝无补法,故无补肝药,王海藏以四物汤内加防风.羌活等分,为细末,炼蜜 ...

  • 《证治准绳·幼科》察色

    古称望而知之谓之神,而小儿医号为哑科,脉来驶疾,难于指下分明,尤以察色为要,故首叙之.夫婴儿.惟察其面部必有五色,以知病源,人身五体,以头为首,首中有面,面中有睛,睛中有神,神者目中光彩是也,隐显横冲 ...

  • 《证治准绳·幼科》听声

    重实声 重实雄声体热为,三焦气壅在心脾,伤风咳嗽喉咽痛,结涩肠中粪出迟. 悲焦声 声悲焦有燥,恐怖欲生风,重浊声沉静,疳攻必耳聋. 啼哭声 但哭无啼只是惊,多啼不哭痛分明,声轻颤嗄风痫病,速缓声频吐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