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女权也不要女德,当今女性的出路在哪里?

文/月月   正心正举特约作者

主播/静待花开

近年来,关于女性的话题很多,其中女权和女德的争论更是甚嚣尘上。

女权宣扬女性独立;女德则在拥抱传统。

可是,这二者真的对提升女性幸福感有帮助吗?

1.变了味的“女德”

在两千多年的传统文化中,“女德”都指的是关于女性的美德。《女诫》、《内训》、《女范捷录》之类的书籍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可是,最近几年,“女德”二字却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前有女德文化研究学者丁璇的言论“震惊四座”:女孩最好的嫁妆是贞操;三精成一毒,专伤不洁女。

后有辽宁抚顺女德班上了微博热搜:女人点外卖不刷碗,这就是不守妇道。

再之后还有孙楠夫妇把孩子送进了所谓的“国学学校”,为了让孩子“学乖”而使孩子失去了参加高考的资格。

除了荒谬的女德班,生活中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女德思想,更是无孔不入,无处不在。

还记得几年前,湖南省有个妈妈带着两个孩子一起跳楼。

她的丈夫出轨、家暴、蛮不讲理,可是她的亲生母亲,不仅不支持女儿离开这样的男人,还要求她容忍、大气。这种“容忍退让可以换来幸福”的女德思想,让多少女性在婚姻的牢笼里无法解脱。

诸如此类的思想并不鲜见。

在养育女孩的过程中,一些家长会放低要求,觉得女孩不能太要强,否则将来不容易嫁出去;在女孩谋取自我发展时,家长往往会限制女孩,更愿意把女儿留在身边,并灌输“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结婚生娃要趁早”之类的观念。

这些女德思想不是从所谓的专家、大师口里说出,而是由我们的至亲好友说出,因为披上了“关爱”的外衣,于是更能“润物细无声”地影响我们。

2.看似励志的“伪女权”

而另一边,一股“女权主义”的思想在异军突起。这种所谓的“女权”思想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弱化女性义务,强调男性责任。经典言论包括“女人为什么要做家务,要给男人做保姆吗?”“男人赚钱养家,女人貌美如花”等等。

这种女权,在微信朋友圈里比比皆是,而且这样的文章往往阅读量、转发量不低。例如《余生,找一个把你当女儿的男人在一起》、《女友对你作?你应该谢天谢地,因为她爱你》等等。

但实际上,这样励志的“女权”主义,对女性谋取平等地位真的有好处吗?

未必。与骂杀相比,更可怕的是捧杀。把一个人捧到德不配位的地步,让她变得自以为是、唯我独尊,这是女性“自毁武功”最糟糕的方式。

在这样的“捧杀”中,女性很容易“双标”,对自己宽容、不上进,对另一半处处苛求。在这种“伪女权”的影响下,女性往往更容易感到心理不平衡,更容易感觉不幸福,最终沦为在朋友圈里吐槽老公、婆婆的怨妇。

而在生活中,这样的女权思想又特别容易被商家利用。譬如有次我到美容院里美容,那个技师为了说服我买套餐,“金句”不断,其中一句让我印象深刻:“地板拖得再亮,你老公也不会亲地,还不如把时间用来美容。”

有多少女人,就是在商家的“女人要对自己好一点”的套路中,把白花花的银子往外送。资本与“伪女权”之间,背后是你看不到的利益链条。

这样的“女权”,看似是尊重女性,但只是在满足无谓的“自恋需要”。对女性来说,这才是最甜蜜的毒药。

还有另一种伪女权,强调男女的疯狂对立。经典言论譬如:“女人要做自己的女王。”表面上似乎很独立,但往往很容易往激进、非理性的道路上走。比如当初张雨绮暴打老公的事件一夜刷屏,全国的已婚妇女都跟自己打了“不听话的”老公一样高兴。

在这种“伪女权”的引导下,女性仿佛得了“被害妄想症”。可是这样的“女权”又有什么意义呢?无论是家庭、工作或是社会的发展,都不可能脱离男女任何一方,宣扬男女的疯狂对立于合作不利,于发展不利,还会让女性充满戾气,让男女交往充满火药味。

3.如何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

愤怒的“伪女权”和丑陋的“女德”固然可怕,但最可怕的是,愤怒的“女权”也大多是女性挂在嘴边的口号,男人很少提及;参加“女德班”的大多是女性自己的选择,很少有丈夫逼迫妻子去参与的。

可见,很多女性最大的问题,无关地位,无关经济,而是本身不觉醒的问题,是对“男女平等”这四个字的理解有偏差的问题。

在我看来,真正的男女平等,强调的应该是平权。它不是为了实现女性的优越地位,而只是要求实现性别平等就可以。

如果歪曲了女权主义的本意,那么就是在生产不平等。在“女权”冠冕堂皇的包装下,隐藏的是私欲。

就像社会学博士山羊月说的那样:“这些人,其实追求的不是公平,而是以公平为名义的特权。”

真正的男女平权,不是谁凌驾于谁,而是互利互惠于双方;不能只追求结果平等,同时也要强调责任平等。

当然,这种男女平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极难。一方面,在家庭与职场的互相撕扯中,女性只能在夹缝中生存。另一方面,男性的错误,又常常找女性来背锅。

古有文人墨客把杨贵妃当成唐朝衰亡的红颜祸水,今有俞敏洪在演讲中提出这样的观点:“现在的中国是因为女性的堕落,导致了整个国家的堕落。”可见,相对于男性来说,身为女性,人生之路往往更加不易。社会在发展,但男女不平等的毒瘤依旧根深蒂固。

但这并不代表着身为女性的我们就要坐以待毙,我们依旧可以从自我做起,以更科学、理性的方式促进男女平等。

 不要以“性别标签”限制女性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用性别标签来限制女性。举例来说,我们常常会认为,女孩在理科类、机械类方面会弱于男孩,而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其实正在不知不觉地影响女性的发展。

在《养育女孩》一书中,作者吉塞拉认为,女孩在理科方面的弱势,很大程度都是家长在无意识中影响的。比如我们会和男孩说:“这里有两只鸭子。”但会和女孩说:“看,这鸭子多可爱!”也就是,男孩等于数字,女孩等于感受。

这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不同,但实际上,却是一种心理暗示,而这种心理暗示会削弱女孩在数学方面的能力。

除此之外,我们还会在各种方面无意识地限制孩子的自由。比如,我们会给女孩穿上华丽又精致的衣服,于是限制了孩子的运动;给孩子买特别女性化的玩具,如芭比娃娃,而觉得像积木、乐高之类的玩具更适合男孩玩,于是在不自觉中也限制了女孩创新能力的发展。

破除男女的不平等,要从摒弃“性格标签”做起。不要从言论上强调“女孩应该怎样”、“女孩不擅长如何”,而要鼓励孩子多方面发展。

追求真正的独立

胡适曾说:“你们要争独立,不要争自由。你们说要争自由,自由是针对外面束缚而言的,独立是你们自己的事,给你自由而不独立,仍是奴隶。独立要不盲从,不受欺骗,不依赖门户,不依赖别人,这就是独立精神。”

从现实的角度来说,今天的女性在很多方面都没有男性更自由,这是很难改变的客观问题。但这并不妨碍女性追求独立。

但在今天,当人们谈起女性独立时,更多谈的是经济独立。女人有了钱确实有了底气,但并不一定就能实现独立。

以前的女性不离婚,更多的是因为没有经济来源,所以只能忍耐。可今天的女性不离婚,更多的是因为精神的不独立。女性害怕流言蜚语,害怕家人担心,害怕孩子成长有缺失,甚至会觉得,人生的道路太过黑暗,哪怕拖着个渣男,也比一个人踽踽独行来得强。多少女人就是怀揣着这样的想法,在冰冷的婚姻里苦苦地熬。

可见,保持自己精神世界的独立与完整,才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才能获得向上生长的能力。而真正的独立也不等同于强势、霸道,而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

内心有伞,便无畏风骤雨急。

尊重差异,携手同行

男女性本身的自然属性不同,生理、心理都有差异,也正是这种多元化的差异,才构成我们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但差异不代表差距,平等不代表均等。所谓男女平等,应该是男女性要做各自擅长的事,不是男女要做同样的事情。真正的平等,应该是在承认并尊重两性生理差异的基础上,消弭两性的社会性别差异,使得男女性在社会各个领域实现权利与责任的平等。

与此同时,女性也要认识到,提倡妇女解放,也不是要向男性“夺权”,而是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基础上通力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实现男女平等,任重而道远。然而在我看来,对于真正的男女平等,最应该做的是女性解放女性。只有推倒思维的那一堵“柏林墙”,才算是踏出了最坚实的第一步。

真正的女性独立,应当是一场自救,一场自我内心深处的觉醒和改变。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