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货、唱跳、达人秀,两千年前的大秦人早就玩过了?

谁能想到,我最近的快乐源泉居然是看历史 纪录片搞rap唱跳?

昨晚更新的《新鲜的博物馆之进击的大秦》,传统艺能又回来了,猛男力士在线rap,这个flow,大秦新说唱没你我不看。

只不过我仔细看了眼rap词,你们大秦娱乐圈,原来这么难混的?

大秦娱乐圈,顶流也心慌

谁说大秦人只会打打杀杀,两千多年前的大秦娱乐圈可谓藏龙卧虎。

那时的大秦人娱乐生活丰富,什么杂技、幻术、滑稽说唱、奏乐逗跳两千年前就有了。

统一六国之后更是集齐了六国的艺人,大秦娱乐圈人才引进计划已开始。 有钱有闲的齐人玩风雅在行,转头去搞体育运动,蹴鞠斗鸡的也不在话下。

当然,能歌善舞的楚人也要申请出战,楚国的美女dancer姐姐就是最牛的。

还有靠双手抛接球盘活战争的楚国高级杂技师,不得不说,楚国的观赏性确实碾压对面。

大秦娱乐圈虽然人才众多,但真正的圈内顶流却不是这些外来户。

当时的大秦人崇尚武力,进而催生出了秦国的一项国民运动,就是扛鼎,以此来证明力气之大。在那时的秦国,力气大的人就和现在颜值高的人一样,自带buff。

比如扛鼎中的顶流孟贲,就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大力士,因为扛鼎技术拔群深受武王喜欢,搁现在妥妥的靠业务水平走天下的大佬。

就是这么一个正儿八经的实力派和业内顶流,放现在少不得粉丝簇拥、光环加身。

然而在水深火热的大秦娱乐圈,顶流也要时刻担心自己的安危。要是自己家领导武王一个情绪上头,挑战扛鼎结果自己又没那个力气,还一不小心驾崩了。

倒霉的也只能是上一秒还在被夸的孟贲。之前是人人敬仰和学习的扛鼎偶像,武王一死就是全族被诛杀的结局。

或许是因为扛鼎这事风险操作极大,所以顶流不好做,那我们再看看另外一位大秦顶流优旃(zhān)。

顶流优旃非常有排面,因为他是唯一一位上了史书记载的大秦“艺人”,说起来比扛鼎的孟贲咖位还要大一些。

虽然优旃业务水平优秀情商又高,但真爱粉头秦王太引人瞩目,自然少不了一些看不过去的“路人黑”,觉得一个区区优人凭啥比我更得宠?

虽然被臣子瞧不起,但优旃却是个有大智慧的人,非常会利用自己的宠爱适当夹带时事干货。

来看大秦第一阴阳大师优旃的说话艺术,秦王想要劳民伤财把城墙重新油漆一遍,优旃先夸一句漂亮。

紧接着立马开始阴阳怪气内涵,新粉刷的城墙这么漂亮,说不定敌军来犯的时候看到了就能忍住不翻墙了呢。

丞相都劝不住的事,被优旃三言两语就解决了,这就是大秦艺人的高级水平。

只是后来秦二世而亡,优旃只好又服务于汉朝的宫廷,从当初的大秦顶流变成了汉朝里一个普普通通的百戏打工人。

这大秦的艺人可真不好当啊。

普普通通大秦人的一生什么样?

和之前那些旁白叙述式的记录片不一样,《进击的大秦》讲大秦,但不再着眼那些宏大的历史,讲的是无数个普普通通大秦人微末的一生。

比如第一集里各有各不易的秦国小兵。当时秦国有着最为严苛的爵位制,普通人想要出人头地获得更好的生活,就必须以敌军人头来换。

有人为了赎回自己当奴隶的妻子,甚至会去砍下无名尸首的头颅去换得奖赏。

正是因为爵位如此诱人,战场上的秦兵才会分外勇猛。

然而战场无情,日日有生死危机,还条件艰苦,没有夏衣的士兵甚至需要给家里写信要求寄钱。卑微的秦国社畜,是没有工资的,零花钱啥的都需要自己准备。

薄薄的几片家书,行军中匆忙写下那些话,都是秦兵们在外维系亲情的微弱纽带。因为谁也不知道,可能是哪一场战争,就让他们再也回不了家。

还欠着兄弟的几百文钱,把弟弟家书带进坟墓的大哥,这些被宏大历史忽略掉的细节,却还原出了普普通通大秦小兵的短暂一生。

“为爵位而生,为爵位而死”,大秦士兵的一生是被军功爵支配的一生。

在神奇的大秦,娱乐圈顶流容易犯错flop,为爵位努力打工的秦兵逆袭不易,就连大秦的普通人也有各种各样的小烦恼。

谁说大秦人不鸡娃?扛鼎流行的时候,隔壁小孩能比自己家娃多举几斤,这就是差距,有“追求”的妈妈会天天督促娃训练举鼎。

以此保证自己娃能够进入大秦锐士 营,从而最快实现阶级跨越,就这份心态,和现代鸡娃爸妈不能说是毫不相似,只能说是一摸一样。

不只小孩子要面对难题,大人们也有生活的重担。

这不,下周播出的第四集,就到了卑微打工,通宵工作的大秦文官。标配就是996的高压工作,一不小心就要面对降级降薪的惩罚。

文官这边苦哈哈的打工,武将们也没有好到哪里去,一身荣耀系于时代,自身命运与时事强关联,正儿八经的“我命由天不由我”。

大秦人的烦恼困苦和文物相连,连遥远的历史都变得亲切起来,他们不再是面目模糊的古代人,而是熟悉的“你我他”。

一口气追平了目前更新的3集,反而从纪录片有趣的外表下看到更多的尊重和野心。

为了保证史实和准确性,实景拍摄是质量底线,网红绿脸兵马俑切个近景依然好玩。

馆长作为专业讲解人,更在三言两语间科普了很多专业知识。比如出土的四万多件箭头,让人发现大秦人就已经考虑到了空气阻力。

故事化的内容和各种小剧场的乱入,又是综艺化的呈现。当一群动画小人给你演示“浑水摸鱼”的秦小兵,这难道不有趣吗?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纪录片是专业严肃的,各种高大上的题材和专业术语,天然就和有趣搭不上边,这也导致纪录片的受众往往非常有限。

但这些年,发现越来越多的纪录片开始在保证专业的基础上做一些新鲜尝试,比如《舌尖》,就以美食题材作为小切口,获得口碑的同时也收获了热度。

除了题材的新选择,很多纪录片也在旁白文案上下功夫,力求更有趣味性。

而《进击的大秦》则让我看到纪录片可以拥有的另一种可能,综艺化的呈现和现代小段子的融入,在保证专业的基础上,这样脑洞大开的纪录片难道不是更有意思?

剧元素的融入不是什么坏事,纪录片变得更具网感也不意味着质量的崩塌,总有人要去做那个吃螃蟹的人。

《进击的大秦》里这些新奇又鲜活的大秦人,至少我看的快乐又有意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