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醉乡土』实学大师颜元·连载(五) | 改过—见不贤而内自省

书    名

实学大师颜元

作    者

孔淑茵 郑文林 颜世直 著

出版时间

2018-8

出   版

河北大学出版社

实 学 大 师 颜 元
改过—见不贤而内自省(五)

颜元语录:善恶要知更要断。知一善则断然为之,知一恶则断然去之,庶乎善日积而恶日远也。

解析:对于善恶,不仅仅要能够正确分辨,还要有断然为之的决心。善,就要果断去做;恶,就坚决舍弃不做。这样善行就越积越多,而坏习惯则一天天被改掉。

人的修养是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逐渐形成的。每遇到一件事情或者产生一个念头,都要分辨其善恶,然后果断处置,去恶从善,而不能姑息拖延,这样才是真正的修身养德。如此日积月累,自然会成为于己有益、于家有助、于国有利的人才。

颜元之所以能够取得超乎常人的成就,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他随时保持头脑清醒,懂得自律自省。这里摘录几则与此相关的小故事,也许会对我们有所启迪。

神  箭  手

有一次,颜元带领学生到野外举行射箭比赛。他连发六箭,箭箭射中靶心,学生们在旁边一片喝彩。等参加比赛的学生们都一一射完以后,颜元发现,学生中成绩最好的也只射中两箭。大家都称赞老师是“神箭手”。颜元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学生们赶紧打探原因,颜元沉默了好一阵,长叹了一口气说:“孔圣先师当初也教了好多学生,其中颜回的仁义宽厚超过了孔子,仲由的忠勇果敢也在孔子之上,端木赐的能言善辩更是孔子所不及。我想正是因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孔学才能不断发扬光大,成为后人修身立命之道。汉高祖刘邦曾说,要论运筹谋划,我比不上张良;论排兵布阵,攻城夺地,我比不上韩信;论筹措粮草.治理国家,我比不上萧何。我想,汉高祖能打败项羽,一统华夏,创六百余年江山,原因就在这里呀!而现在我教了你们这么多学生,别说超过我的,就是赶上我的人也没有,如果是这样,我们这一学派还有什么前程可言呢?我怎么能高兴得起来呢?”

学生们听了先生这一番话,都恍然大悟,一个个默默无语,都暗下决心,一定努力奋进,不辜负先生的苦心教诲。后来,凡随先生学习的人,学业都有了突飞猛进。其中李塨成了著名的学者,他继承并发展了颜习斋先生的学说,后人就把这一学术流派称为颜李学派。

批 评 欧 亨

颜元44岁时,有一次他最小的弟子欧亨在课堂上玩麻雀,颜元对他进行严厉的批评。但欧亨年少顽皮,对颜元的批评满不在乎,后来居然爬到树上去捉那只逃出教室的麻雀。颜元见状非常生气,对欧亨说“朽木不可雕也,你不要来上学了!”

到了晚上,颜元辗转难眠,他的妻子问他缘故,颜元便将白天发生的事情讲了一遍。他说很后悔对欧亨说了重话,打算就白天的态度向欧亨道歉。他的妻子很吃惊,说哪有先生向学生道歉的,道歉事小,丢了师道尊严事大,那样的话,以后你说话还会有人听吗?颜元却认为,学生尊敬老师,是因为老师的德行和才学比他们高,老师要求学生做什么,老师自己首先要做到。如今自己想让欧亨悔过自新,当然首先要承认自己的错误。第二天,欧亨没有来上学。颜元干脆带着自己的学生们去欧亨家里,为自己的态度向欧亨道歉,并在那儿上了一节有意义的悔过课。

灯     笼

农历正月十五是传统的灯节。有一年颜元自制了一盏灯笼,碗口大小,粗陋不堪。晚上,他将灯笼点燃,挂在自家的大门上。因为全村没有一只灯笼,所以前来观灯的人很多。

颜元见一盏不起眼的灯笼,竟招来这么多人,便躲到一边唉声叹气。他的学生们感到很奇怪,便前来问道:“先生,那么多人观赏你的灯笼,你不但不为自己技艺精湛而高兴,怎么反倒唉声叹气呢?”颜元说:“我根本不会扎灯笼,更别说什么技艺精湛。之所以有那么多人观看,是因为人们生活贫困,扎不起灯笼,才到这里来瞧稀罕。如果到处张灯结彩,谁还到这里来看这样一只破灯笼呢!”

颜元背着手来回走着。过了片刻,他对学生们说:“过去人家恭敬地称我为'颜圣人’,我也以为自己有学问。其实,我懂什么?只因人们念不起书,读书人少,所以对我格外敬重。我如果不以孔孟为榜样,做个真正有学问的人,岂不和那只粗陋不堪的灯笼一样了吗?”从此,颜元常以灯笼之事自醒,做学问认认真真,从没自满过。

面  奏  师  过

1682年农历9月,颜元和李塨聊天时说:“我不知道办过多少错事,可惜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常言说:“当事者迷,旁观者清。”你每日不离我左右,能不能随时提醒我的过失?”

李塨感到很为难,面责师过,这可是对老师很不敬的事。颜元明白他在想什么,就以大雁来打比方劝解他道:“雁阵之所以能够飞得那么整齐,那么远,是因为他们随时在互相照应啊。”

趁李塨思想有所松动,颜元又说:“我讲学、论道、会友多有错误之处,不如我和你定个规约,你要照事先约定的暗号随时提醒我。如果我太傲气,你就用眼神示意我;要是我生气要发脾气,你就使劲儿盯着我;如果我说话太多了,你就大声咳嗽;如果我有言语失当的地方,你就吐痰;如果我举止轻浮,你就肃容以对。”

李塨最终答应了颜元的请求,并且说,老师你所定的这些规约能否对我也用一用呢?两个人相视一笑,达成了协议。

堂  嫂  生  子

1683年,颜元49岁。那年春节,他跟乡亲们一起去拜年,发现堂嫂家破门紧闭,没有一点儿像过年的样子。颜元于是进屋去看,结果发现堂嫂正裹在破棉被里哭泣,而她刚出生不久的孩子眼看着不是冻死就是饿死。颜元见状赶紧跑回家,和妻子一起给他们拿来了米、面还有棉被。并连续照看了他们十多天。

十七年后的一天,颜元顺路去探望堂嫂,却发现他当年救活的那个孩子正逼着自己的姐姐出嫁,以便换取自己订亲的彩礼钱。颜元听后非常生气,便大声斥责堂侄,堂侄却冷着脸说这是他自家的事情,不用颜元管。颜元闻言气坏了,脱口而出“不用我管,如果当年不是我管你,你出不了满月早就见阎王了。”堂侄听后冷冷地说:“如果你不提当年的事,你的大恩大德我会记一辈子,如今你这样来表功,我不但不感激你,反而恨你。”说完一甩袖子走了。颜元猛然意识到自己犯了大错。从那以后,无论发生什么事,他都只字不再提自己的功绩。

与 王 法 乾 谈 话

有一天,颜元和王法乾谈起李塨交友广泛的事,颜元说:“我们比不上李塨啊。我们俩不轻易结交朋友,一介不取,自律很严格。但是我们做了几十年的学问,没多少朋友,我们这些人中也没有成才的。李塨刚学习了一年,就有很多人愿意与他为伍,很多人愿意跟他学习。我们应该向李塨学习。”

李塨曾几次别师南游,广结海内名流,如梅文鼎、万斯同、毛奇龄、王复礼、阎若璩、胡渭、方苞、戴名世、孔尚任等,使颜元思想发扬光大,最终形成了盛极清初的颜李学派。

本作品经过作者授权,其它媒体刊物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孔淑茵 郑文林  颜世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