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泰伯篇第八》主要讲什么(2/2)



【原文朗读】
在本篇的第2章,曾子曰“勇而无礼,乱也”,是说勇敢不受礼的约束,最终会滋生祸乱。孔子在本章中,接着阐述了社会发生动乱的两个主要根源。
前面几章探讨了君子要具备的几个才能,那么才能和品德那一个更重要?孔子说德行比才能更重要,孔子用周公做参照物,还举了“骄”和“吝”这两点来说明。
上一章孔子说即使有周公之才却没有德,这样的人为官一方,对社会和百姓的危害太大了,那么首先要学习修养好自己的德行,然后再出去做官。
上一章孔子说“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但孔子并不是反对出来做官,而是既要弄清楚做官是为了什么,还要选择做官的时机和环境。
社会犹如一部大机器,各个零部件都固定在自己应在的位置上,哪怕失掉一颗极小的螺丝钉,整部机器也会有失灵的可能。
上一章孔子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是说各自要安分守己,孔子接着用音乐比喻社会的分工合作。社会也像是一首交响乐,各种乐器各种声调要配合得恰到好处,才是一首完美的乐章。
本篇的第一章就展现了泰伯的“至德”,接下来告诉我们如何加强修养达到“至德”的境界。有的人虽然做的不够,但还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而有的人却离“至德”差得太远,简直是背道而驰,孔子在本章中列举了三种极品废物。
本章紧接着上一章,孔子说,暂时没有达到“直、愿、信”的境界,还可以慢慢努力。但如果急功近利,沾染上了“狂、侗、悾悾”这些坏毛病,那就可怕了,所以孔子说“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本篇的第一章就赞扬泰伯的让位让国,提出了“至德”的最高道德。到了本章,又把传说中的远古三皇五帝搬了出来,本章提到舜帝和大禹,下一章赞扬尧帝,下下章又赞扬周文王和周武王。
上一章孔子赞扬了舜帝和大禹,这一章孔子大力赞颂尧帝,孔子用了一个“大”来概括尧帝的德行和伟业。
本章展现有至德的贤臣和明君在治国平天下中的巨大作用。修养了至德的人,必定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如果再遇上至德的君,那将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啊!不管是太平盛世,还是动乱之秋,都需要这样的至德贤臣。
本篇以泰伯开篇,以大禹结尾,前后呼应一气呵成。尧舜禹三代是远古的太平盛世,但尧舜离我们太遥远了,大禹是离我们最近的,况且大禹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所以论语编撰者把孔子赞颂大禹的这段话放在最后。

关注公众号“把经典还给老百姓”,跟着张武忠老师学习《论语》、《道德经》、《周易》等国学经典。


版权声明: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合作QQ:304622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