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不是只有美景和羊肉,还有一段荡气回肠的“取孩子”
很多人都去过呼伦贝尔,没去过也应该听说过,那里对内与黑龙江省相连,对外与蒙古、俄罗斯为邻,有无边的天空和草原,夺目的阳光,碧蓝如画的呼伦湖和贝尔湖,还有海拉尔的羊肉和美酒,热情的牧民不醉不欢。然而说起鄂温克族和那丹“取孩子”的故事,估计就基本上问十个有九个不知道了。
影帝涂们的导演处女作《呼伦贝尔城》把这一段战争往事搬上大银幕,之前在上海电影节上就广受好评,凭借其恢弘的史诗视野,深厚的乡土情怀,入围了电影频道传媒关注单元,位列12部优质影片之一,涂们还以接近60岁的高龄一举获得新人导演奖。
影片的叙事简洁而又有力,充斥着一种草源题材特有的彪悍和深沉,从一开篇画面上清朝中叶的版图,索伦部落抗击外侮的征途虽然只是一笔带动,却能够瞬间把观众拉入到悲怆的历史氛围中,足见涂门老爷子驾驭影像语言的高超能力。扎撒布将军为国捐躯,儿子萨雷在母亲那丹的培养下成长为一位少年豪杰,在聚亲不久之后,就继承父亲的使命,率部奔赴沙场。
在旷野的草原上,部落里的老少妇孺送勇士们出征,悲伤在空气中弥漫,试问谁家没有老少妻儿,试问谁愿意告别年迈的亲人,温柔的妻子,可是为了草原的未来,为了家国的安宁,他们责无旁贷,必须挺身而出。如果你看到这一幕已经是忍不住热泪盈眶,那么看到后面的故事一定会哭到泪崩,当年轻人出征后,鄂温克人口大量下降,那丹夫人毅然带上育龄妇女们前往军营“取孩子”,一边是战场上的死亡,男人们舍生往死,一边是新生,女人们承担起繁衍生息的重任,一生一死,不仅是对历史的真实写照,更是向生生不息的鄂温克精神致敬。
身为鄂温克族的一员,涂门的血管里流淌着与先人一脉相承的血液,他从女性的视角,宏大却又不失深情的影像细节,重新书定了生存的意义,为观众展现了自己先人的历史。身为一位电影人,涂门的镜头中聚聚着一种强大的力量,让恢弘的场面与鲜活的人物形成有机的整体,为这个乏善可陈的季节,带来了一部值得铭记的电影。
一部优秀或者杰出的电影,都不是一个人的成绩,《呼伦贝尔城》能够大获成功,离不开幕后的一众创作高手,众人拾柴火焰高,更离不开幕后的诸多实力派演员的忘我演绎,看到影片中的那丹,有些年龄够大的观众一定会百感交集,饰演者萨仁高娃曾经在九十年代凭《公关小姐》里面的周颖一角红遍大江南北,后来还曾出演过电视剧版《成吉思汗》,和涂门老爷子一样都曾为草原影视题材添砖加瓦。
除了萨仁高娜,影片中其他主演也基本上都是出身自草原,虽然没有名气和流量,却凭着真实质朴的表演,共同组成了一幅让人过目难忘的草原英雄群像。假如你在银幕上看多了高楼大厦里的甜美爱情,对时装片的种种套路感到乏味,不妨看看这部《呼伦贝尔城》,试一下借这草原上金戈铁马点燃久违的热血与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