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分享 | 落枕处理,这四块肌肉决不能忘!
落枕是个老话题了,我们也写过很多次
然而,正所谓
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
常在床上睡,哪能不落枕!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落枕处理中
不得不知的四块肌肉!
在文章开始前,我们先为大家推荐一本书籍《The Trigger Point Therapy Workbook》,作者是美国注册治疗按摩师——克莱尔·戴维斯。
胸锁乳突肌 | 一
解剖
胸锁乳突肌位于颈部两侧皮下,大部分为颈阔肌所覆盖,包括一个较大的肌腹和两个头。
起于:胸骨柄前面(浅层细长的胸骨头)
锁骨内1/3表面(深层平坦的锁骨头)
止于:颞骨乳突外表面和枕骨上项线外侧半
处理手法
将病人的头握在一只手中,牢固地支撑住后头部和颅底,将头部抬高露出胸锁乳突肌,治疗开始时尽可能的接近乳突连接处,用拇指和食指一侧或食指中指尖抓起肌肉的胸骨头,牢固而轻柔地按压,请病人反馈是否有敏感和疼痛。如果有紧张或触痛,握住按压直至放松。向下稍微移动手指尽可能靠近胸骨柄及锁骨头处操作。四川·成都4月9日针刀临床应用与解剖学习班通知—点击查看
△ 钳式按压法
斜角肌 | 二
解剖
前斜角肌:C3-C6横突前结节——第1肋骨上面斜角肌结节
中斜角肌:C2-C7横突后结节——第1肋骨上面
后斜角肌:C5-C7横突后结节——第二肋骨外侧
功能
近端固定:上提肋骨,辅助吸气
远端固定:单侧收缩使颈椎侧屈,双侧收缩时前斜角肌辅助屈颈,后斜角肌防止颈椎出现侧摆山东·济南4月23日针刀临床应用与解剖学习班通知—点击查看
斜方肌 | 三
解剖
斜方肌表浅,分为上中下三部,两侧一起构成一个巨大的菱形,覆盖在所有颈后部、肩部和背上部其他肌肉表面。
上斜方:于枕外隆突、枕骨上象限内侧半、项韧带——锁骨外1/3后缘
中斜方:C6-T3棘突和棘上韧带——肩峰内缘和肩胛冈上缘
下斜方:T4-T12棘突和棘上韧带——肩胛冈内侧端肩胛提肌止点外侧
功能
上斜方肌远端固定,单侧收缩,使头颈向同侧屈,在面部转向对侧时辅助头的极限转动;
上斜方近端固定,通过使锁骨绕胸锁关节转动时向后内上方上提锁骨和肩胛骨,并与前锯肌共同作用使肩胛骨关节盂向上转动,帮助人体承担上肢重量并辅助提重物
上斜方肌双侧收缩仰头,中斜方肌内收肩胛骨
下斜方内收下降肩胛骨并协助上斜方肌和前锯肌使肩胛骨关节盂向上转动时稳定肩胛骨四川·成都4月9日针刀临床应用与解剖学习班通知—点击查看
症状
肩胛提肌 | 四
解剖
起于1-4颈椎横突,位于肩胛骨内上角与肩胛骨内侧缘。肌纤维走向:C1 起始的垂直下行,到达肩胛骨内侧缘;C4 起始的位于最深层,以对角线的走向到达肩胛骨的上角。
功能
近端固定,上提肩胛骨与使肩胛骨下回旋;远端固定,使颈部后伸、同侧屈、同侧旋转;双侧收缩使颈部伸直。
症状
肩胛提肌损伤是一种临床常见病,该病多累及单侧,双侧受累较罕见。急性发作时,肩胛骨内侧缘上部疼痛,亦或在颈部上段出现疼痛,拒按,经休息或自我制动后缓解。转为慢性后,迁延难愈。患侧上肢后伸受限,不能伸到背部搔痒。睡眠时健侧向下,翻身困难。白天常有患侧抬肩畸形。
肩胛上区不适,多于劳累、外感受凉时症状加重,颈部不适,伸侧颈部,感觉局部僵紧(有可能会牵涉到斜方肌、头夹肌)。可于上颈侧,自乳突后下方起,延颈椎横突外缘,触到贴紧性的索样筋结。肩胛内上角,可触及粗糙状的筋结点,异常敏感,切按则剧痛。下颈肌外侧束,细查可见索样筋结。肩胛骨内上角损伤明显者,常会出现向枕骨旁及太阳穴的放射痛。双侧损伤严重的患者常因疼痛不能持续坐位看书,需手托下颌或额头以减轻头部重量来缓解疼痛。
处理手法
病人俯卧位,治疗师站在病人旁,将用于治疗的手放在病人的肩部,拇指放在肩胛上角的位置,向内侧和深部按压,向颈部上方滑动拇指,沿着肌肉至颈椎横突连接处。
▲
颈深屈肌激活训练
有些童鞋会问
为什么在手法处理后,还会出现疼痛反复发作呢?
这正是我们一直宣导的理念
“有治疗,必康复!”
因此,还要配合颈深屈肌激活训练进行强化
才会有好的效果哦
颈深屈肌训练 | 一
Step 1 肩前屈90度,肘屈曲90度,弹力带放在脑后,头处于中立位,保持收紧下巴
Step 2 双手向前拉弹力带,头部对抗保持在原有位置
Step 3 每次30秒,每天可练习多组
侧卧支撑训练 | 二
Step 1 采用侧撑姿势
Step 2 尽可能撑起身体,保持8秒,回到起始位置;换边练习
Step 3 每边练习1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