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的高贵之处
印象中,最早接触“修养”一词,是上小学的时候看过的日本动漫《樱桃小丸子》。有一次小丸子跟着同学去班里最有钱的同学花伦家做客。花伦同学家住着一座很大的别墅。小丸子想去洗手间,在里面突然迷了路。书上说,她被管家英叔遇到。“尽管英叔身体不适,非常累,但还是很和蔼地耐心为小丸子指路。”他的这种行为被称为“涵养”或者“修养”。
我记得从书里看到过,法国or英国女士,尽管出身卑微,从事社会底层的劳动(不修边幅的那种)。但是,如果有gentleman邀请她去很高档的餐厅用餐喝下午茶,她们就会穿着正式的礼服,精心装扮一番,打着阳伞,戴着不算名贵但优雅的饰品。上车前,还要有男士给开车门。就座前,有服务员为其挪动凳子。举止优雅,符合身份。“LADIESFIRST”这可能是有些自认为有素质的人无法想象的礼节。
难道只有有钱人或者贵族阶级才能去那些环境优美、气质优雅的地方吗?而她们去那种地方一点儿也不会显得格格不入。相反,文明的环境可以包容任何想成为贵族的人。
文化的教养、社会的担当、自由的灵魂被称作贵族精神的内涵或者支柱。所谓的教养,也不仅仅体现在优雅的环境中,反倒是在不合乎礼仪的环境中,才最能显露出一个人的本质。比如对讨厌的人能够给予真诚的认可;对弱小的人给予不伤害其自尊心的帮助;对狂傲的人表现出的不卑不亢;对受到不公的人能够及时站出来说句公道话……有正义感、责任心、善良且富有同情心,但又从来不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优越于他人,更不会轻易指责别人。
教养体现在细节中。在日本、台湾等地,看到优雅的人,诸如对人微笑、举止得体,说一声“谢谢”,总是把“请”字放在嘴边,但举止落落大方,会让人觉得自然舒服。更重要的是在任何地方和环境下,都能有所克制和忍耐。当遇到粗鲁的人、挑剔的人、无礼的人,仍然能保持绅士或者淑女应该有的礼貌和谦和。
个人理解,所谓的教养就是建立在道德规范的基础之上,为他人着想,有内心的自律,自然不做作的行为。不仅仅是通过社会的接触和影响,而造就的一种深层的文化涵养。我对“修养”一词的理解,就是人对羞耻感的警觉。知道这么做,会受到良心的谴责,是不光彩的行为。
教养谈不上距离有多遥远,但是却是实实在在很难让所有人(主要是知识分子)做到“慎独”。“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这些中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从小就应该培养的最基本的礼仪,现在却成为成年人还未养成的习惯。
一个人的高贵,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做人的修养。最后的所有落脚点,都是在争取有尊严的活着。它应该是我们生活最基本、也是最该享受的权利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