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北京人眼中的“北海公园”原来是在这里(修订版):申哥寻访老北京系列之一零二 2024-07-30 22:55:59 二闸遗迹今何在?烟波江上使人愁自从“千禧年”北京城市的水道疏浚之后,位于朝阳区高碑店的平津上闸,便又一次为世人知晓。而在此之前,通惠河已不为外界关注久矣。当然,对于昔日的北京人而言,行船、徒步或驱车(骡子车、驴车或人力车)来此游览,毕竟还是嫌远。顶多,他们会抵达东便门外的大通桥,随后再乘游船至二闸(庆丰闸),那段不远不近的距离,刚好是他们所能接受的。大通桥,如今已然无存。其大体位置,就在东南角楼的东侧,目前的铁路桥以北。至于二闸,则在西大望路附近。具体来说,就是北京电视台大楼与通惠河高速的南侧、庆丰闸遗址公园东侧之通惠河河道上。而今,取代了闸口的,是一座水泥石拱桥。到访此地,除了一两株文槐之外,曾经的闸坝古迹皆已荡然。就连值得凭吊之物,都少之又少。 郭守敬,与他留给后人的这条通惠河还好,位于高碑店的平津上闸仍在。这是元代郭守敬所主持建造的通惠河漕运枢纽中的一座。而且,亦是保留得最为完好的一座。郭守敬疏通元大都水系,由昌平区的一处并不甚高的名曰白浮泉之地引水,折西南于瓮山泊(也就是如今的昆明湖),再汇入大都之内的积水潭。且以此地作为漕粮运输的终点,并一路上溯至通州的高丽庄,再入白河。待此水系修通之后,大喜过望的忽必烈亲自赐其名曰“通惠河”。这,便是京杭大运河之元代版本的最北端了。由于元大都到高丽庄之间的地势,为西高东低;而漕运的线路,又是自东向西。因此,郭守敬于通惠河上,设计了24个闸口,以便调节河道东西将近4丈的水位落差。二闸与平津闸,即于这时兴建。 明清两代,最终形成了通惠河上的“五闸”风貌待到明永乐年间,由于城墙的改筑,导致漕运水道在东南角楼至朝阳门一线,被拦腰截断。从那时起,积水潭便再也不是京杭大运河之终点。而自明代永乐至正统年间,庆丰闸(二闸)暂时取代了积水潭之漕运终点位置,直到大通桥下的大通闸于1438年修筑完成为止。随后,京杭大运河的起点(亦为终点),便成了大通闸。及至清代,通惠河上的“五闸”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而这五座闸口依次为:东便门外大通闸(也叫头闸)、庆丰闸(即二闸)、平津上闸(亦为高碑店闸)、平津下闸(也就是花闸)、普济闸(民谓普闸)。由于其终点乃是大通桥下的大通闸,所以这段河道也被称之为大通河。然由于其河道不宽,自江南而来的漕运之船必须以大换小方能进入,因此,该运河亦被称为里漕河。 二闸在明清民众心目之中,其位置堪比今日的北海、颐和园昔日帝京,能由普通民众游览之山水景区甚少。而今对公众开放的北海、景山、天坛、颐和园、香山、八大处等,皆非寻常之人可以涉足的。如此说来,除了远赴大西山(且不是处处皆可去)外,能让民众享受其风景的,也只有陶然亭(明代尚未兴修)、通惠河等个别区域而已。此时,距离城墙不算太远的二闸一带,就成为了游人如织的消夏胜地。其实,所谓的“二闸”,也并不是单指庆丰闸一隅。在明清时期(甚至进入民国,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自大通闸至二闸间的通惠河道,都是京民避暑纳凉的好去处。那时节,泛舟通惠河,聚会二闸口,感受那份“风吹水面层层浪、雨落滩头点点坑”的夏日清凉,是件非常惬意之事。此时此地的士农工商,皆若悠然自得之“上古隐士”。 取代了二闸的平津闸,尚难走进人们的视野至于通惠河风景区的衰落,那是民国之后的事了。根据王永斌先生的说法,自1916年什刹海之荷花市场建成,与1925年北海公园的开放,京内民众不必再“舍近求远”地跑到二闸去寻找清凉。至1935年出版的《北平旅行指南》中所记载的“二闸”风貌,虽然依旧令人心怡,但那已是对清代盛世风光的追述,并不具有太多的参考价值。此后,历史的车轮又行驶过日本占领时期、国民党统治的后期。及至新中国成立,随着大通桥与二闸等水利设施被相继拆除,以及通惠河之水道日益污染、淤积,来此地游玩,简直丧失了一切可能。至2000年再次疏浚通惠河以后,尚存“古迹”的平津上闸,最终取代了二闸位置,成为通惠河上难得的一处运河景观区。当我站在此地时,眼前呈现的是高碑店热电厂与新建的楼宇。而悄然远去的京杭大运河之往事,却再也无法进入我的思绪。从《神木谣》碑出发,寻找明清两代“皇木厂”的下落庆丰公园东侧,在一座新建的碑亭里,矗立着清乾隆御制《神木谣》碑的复制品。此碑原物立在广渠门外百子湾(东四环外)黄木厂路1号院的皇木厂旧址上,该地于1952年后的相当一段时期内被北京钢琴厂所占用。若上溯至明代,皇木厂的位置并不在百子湾,而应位于如今的花市大街。根据《明实录·明武宗实录》中的记载:“朝阳、崇文门外大木厂二。”以《日下旧闻考》中援引《明永轩日记》的说法:“工部设五大厂,一曰神木厂,在崇文门外,额发军千名办工。一曰大木厂,在朝阳门外,即獐鹿房厂也,办工军数与神木同。凡各省采到木植俱于二厂堆放。大木厂则兼收苇席。”据史料记载,直径超过二尺的木材叫“大木”,直径超过五尺的木材则被称为“神木”。明代的“神木厂”,位于如今花市大街(明代称为“神木厂大街”)。待清军入关后,明代“神木厂”移至广渠门外,其具体地址便是上面所提到的“皇木厂”(后来讹传为“黄木厂”且沿用至今)。至于朝阳门外的“大木厂”,具体位置又在哪里呢?按照《明永轩日记》中的说法,“大木厂”即“獐鹿房厂”。这驯养着獐鹿的“獐鹿房厂”乃是何地?当我在网络上搜索“獐鹿房厂”的相关资料时,一则回忆文章突然冒了出现。文章的作者正巧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在中央工艺美院读书。其学校所处的位置属于北京城区的“东郊”,而校门外的公交站牌上赫然写着“獐鹿房”。作者在文中提到,如今繁华至极的东三环中路,当时还是一条不宽的、连马路牙子都没有的柏油路。路边有很原始的土挖明沟,两侧大树成行,大树后面还有成片的小树林。马路上过往的车辆很少,很清静。中央工美,也就是1999年后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由于我的几位好友曾在这里读书,所以廿年前我不止一次到访过。如今,这里已经被中国尊等建筑所占据。再过些年,估计不会有太多人记得清华美院(中央工美)旧址在此。至于“獐鹿房”的地名,更难被人们想起。清代的“皇木厂”,其实不止百子湾那一处。除了百子湾,还有通州张家湾、通州城北、海淀等多座。而且,清代的“神木厂”与“大木厂”已然不分,皆被称为“皇木厂”。至于这些“皇木厂”所存木料的尺寸大小,想必只有清代使用者的心里最清楚吧。 赞 (0) 相关推荐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八“东便门(下)” 缘于"北京是运河漂来的",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在费孝通等领导.专家的指导与关怀下组织书画家.专家.学者三百余人,耗资逾千万元,历时八年组织创作了<京门九衢图>及& ... 北京的通惠河是一条“自然河流”吗 位于东皇城根遗址公园西侧的玉河近来水波粼粼.鱼儿游弋,傍晚华灯初上时,碧波荡漾的玉河又会被一组组彩色喷泉装点得如梦如幻.绚丽斑斓,不仅附近的居民常来纳凉,还有不少游人前来观光.更值得称道的是,在玉河四 ... 通惠河高碑店段打造连接城市副中心魅力廊道 通惠河畔,古色古香的建筑鳞次栉比,徜徉其间恍若"穿越"明清江南水乡.华灯初上,璀璨霓虹倒映水面,又折射出现代都市的繁华--西起东四环,东至高碑店桥,全长5.7公里的大运河文化保护带 ... 【史话舆图】千古工程奇迹,华夏王朝命脉——京杭大运河水系图说 做最好看的北京视觉历史平台 阅读地图,就是阅读历史,每一幅地图都是一段历史的缩影.一笔一画.一点一线,描绘了街巷胡同.城垣寺庙,勾勒了山川河道.宫苑园林,所有这些组合在一起,便让我们看到了曾经的北京城 ... 京城地标白塔寺的如烟往事:申哥寻访老北京系列之一百廿三 大白塔,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总散发着一股大白兔奶糖的香味.. 关于白塔寺的最初记忆,或许每个京城居民都不尽相同. 至于我,则是与一袋子大白兔奶糖相联系的. 那时候的阜成门内大街之街面上,曾有过一家无比热 ... 已然淡出人们视野的花市斜街卧佛寺:申哥寻访老北京系列之一百五十三 (隆安寺山门) (袁崇焕祠和墓) 已然被绝大部分花市地区居民忘记的卧佛寺 "卧佛寺?您可走岔了!卧佛寺挨香山呢,您怎么跑城里找来了?"当我向穿行于东城区花市大街的老住户问询的时候, ... 即将消失的那些属于天坛的“非天坛景观”:申哥寻访老北京系列之一百七十四 从贫民窟迁居简易楼,或许是那代人最幸福的事儿 "姆们可是这一片长起来的.那年月能住上这儿的房子,就已经算是烧高香了.现在回来看看,才觉得是够破的,而且一直占着人家天坛的地儿."一位 ... 王林平随笔《欣赏一组一百多年前的黑白照片》 这是一组百年前世界各地女人们的照片,当然,这些美丽的女人们不能说是妙龄少女,但也是朝气蓬勃的女性. 她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年轻,貌美,基本上不施粉黛,在一张张黑白影像中轮廓分明清晰,比现在彩色摄影中的效果 ... 一百多年前的日本妓院什么样?一组珍贵的老照片告诉你!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创所有 她们的表情莫名的感到诡异... 人家的历史也很悠久,在平安时代之前,歌舞伎跟妓女是混合的,也就是说,既卖艺也卖身. 平安时代之后,歌舞伎跟妓女分开了.歌舞伎卖艺不卖身.当 ... 一百多年前的女孩子们在家喝茶赏花,或外出... 一百多年前的女孩子们在家喝茶赏花,或外出郊游游船.画作来自英国画家William Henry Margetson #五一小长假# 的正确打开方式. 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由来:一百多年前打工人的怒吼 五一劳动节是一个国际性的节日,全球80多个国家都在庆祝五一.在我国,则是统一放假五天,那大家有没有想好去哪里玩呢?一些行动派的朋友想必已经在人头攒动的景点排队打卡了,而犹豫派的朋友可能还在热门景点和冷 ... 珍贵老照片:麦嘎!一百多年前的中国,太雄伟震撼了! 来源 古玩鑫 -------------------- 德国建筑师恩斯特·伯施曼(Ernst Boerschmann,1873-1949),于1906-1909年穿越中国12个省区,对中国建筑进行考察 ... 1894年的老照片,一百多年前的晚清 2021-05-12 10:08:30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那些珍贵老照片(ID:nxzglzp) 家庭生活 广州街景 上海外滩 上海租界的犯人 北京万寿山 独轮车 修脚 审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