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古代奇案,当时县令没有发现异常,多年以后才弄清真相
一个灼热的午后,县官丁秋接到报案,实际上也不能说是报案,因为死者的家属只是来走一个程序。
死者是县里一个私塾中的教书先生李柏,来报案的是他前一阵新娶的妻子柳氏。
李柏早年间中过秀才,但后来却没有在进一步,平时就在私塾中教学为生,因为他学问尚可,所以愿意送孩子来上学的人家也不少。
而柳氏本是外地人,被本地商人王七纳为妾室之后,才跟着王七迁来本地。后来王七在外地行商时被害,柳氏则被王七的正室赶出了王家。
后来柳氏无处可去,就被寡居的李柏收留,李柏虽然已经快到知天命的年龄,而且身体也不算好,但是还是向柳氏表达了,自己想和她举案齐眉的想法,柳氏本就无处可去,此时又寄人篱下,所以也就遂了李柏。
因为李柏老牛吃嫩草,所以乡间调侃颇多,因此丁秋虽然只见过李柏,但是对于柳氏也有所耳闻。
就在接到报案之后,丁秋还促狭地想,李柏是不是死于马上风。但听柳氏说完,他才知道李柏的死,另有原因。
原来据柳氏说,李柏平日里就有胸口痛的毛病,遇事一激动,或者劳累过度,或者多吃两口酒就会不舒服。
这点其实丁秋也知道,他和李柏在酒席宴上曾经见过几次,李柏虽然看着颇贪杯中之物,却只是浅尝辄止,从不多喝,还有人戏称他为“李一杯”。
丁秋还从别人那里听说,李柏虽然是信奉“子不语怪力乱神”的读书人,但为人却非常胆小,私塾中曾有人装扮成鬼神吓唬他,有一次几个顽皮的孩子还抓了一条菜花蛇放在他桌子上,李柏当时就被吓得瘫倒在地,好一会他才缓过来。
柳氏说,当天白天,李柏像平时一样去私塾授课,回来时脚步有点踉跄,脸色也有点苍白。柳氏估计是最近天气太热的事,于是就在李柏吃饭时劝说他,让他吃完饭好好休息下,下午就不要再去了。
李柏吃饭桌上同意之后,在家歇了两盏茶的功夫,就去私塾中给别的老师打招呼,然后就自己回了家。
回家以后,李柏就去自己的书房看书,柳氏怕打扰他,就在堂屋中做做女红,结果李柏进入后不久,柳氏就听到李柏的叫声,和李柏的摔倒声,然后赶紧跑进他的书房。
结果柳氏一进去就发现李柏躺在了地下,不省人事,柳氏急忙又跑出去喊人。邻居来到后,有人帮忙给李柏掐人中,有人跑去找当地的郎中崔岷。
崔岷来到以后,先是检查了一下李柏的呼吸,然后又检查了一下李柏的脉搏,然后就起身对柳氏说,李柏依然去了。
柳氏当时就哭得泣不成声,后来众人劝住她以后,崔岷建议她先去县衙报备一下。于是柳氏就前来“报案”。
崔岷丁秋也认识,他家几代人都是医者,崔岷虽然还不到而立之年,但一身家传的医术在当地也颇有名气,因此丁秋一听崔岷已经看过,心里也就认定李柏是自己暴毙而亡。
不过碍于程序要走,于是丁秋还是带着县里的仵作去了一趟。
丁秋到李柏的家一看,李柏还躺在他的书房,不过脸上蒙着一块白布,在他的身体旁边散落着一本《春秋》。据柳氏说,李柏每天回家好,都会在饭后翻看这本书,然后再写两笔字,几乎天天如此。
这种读书人的喜欢,丁秋也有,不过丁秋更喜欢看的是《洗冤录集》之类的书。
丁秋一边让仵作验尸,一边随手把那本《春秋》捡了起来。丁秋看着已经被翻卷了边的书籍,心里不免对李柏没有能在科举上能更进一步而感到有些唏嘘。丁秋在在翻动书页时,突然从书的两页夹缝之间,发现了一些细小的灰色细屑,丁秋用指尖沾起,细看了两眼,看着似乎像是鳞片,但又看不出所以然来。
这时仵作起身向他汇报,李柏身体上没有什么外伤,也没有任何中毒的体征,应该是自己胸痛之证发作而死。丁秋一看情况了然,也就没有没有多说什么,随口安慰了柳氏两句之后,就带着仵作回了衙门。
不久之后丁秋因为政绩卓越,而调任到了别的地方。虽然丁秋换了新的地方,但是他对刑案依然情有独钟,有一次他接到了一个案件,案件的发生地是在一家药铺当中,他在现场查案的过程中,突然发现散落在地上的一包药材中,也有当年他曾见到过的灰色细屑,于是他就问店主,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店主就说,这是蛇蜕上掉下的鳞屑,丁秋听完之后,就感到心头一亮。
他在查完这边的案件之后,就赶紧回到了自己所住的后宅,开始推理起之前李柏的猝死案。他认为,当年李柏之所以会死,应该是受到了惊吓,然后引发的心痛,而诱因就应该是夹在书中的蛇蜕。李柏胆小,自然不会把蛇蜕夹在书中,而知道他看书习惯的应该只有柳氏,那么柳氏又是如何拿到蛇蜕,又为何要谋害李柏呢?
丁秋沉思良久之后,突然想到了一种可能,他立即写了一封书信,寄给了自己原来工作地的朋友,让他帮忙打听柳氏的去向。不久之后,他就接到了朋友的回信。信上写着,柳氏自从李柏去世之后,曾孤身单过了一段时间,不过现在已经嫁给了崔岷,朋友还在信里调侃他,说他心动得有点晚了。
丁秋看完之后,只是长叹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