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史话五:僖公走向小霸的重要一步,组织了少一国的三国盟会

上一次“齐国史话”,咱们讲的是齐前庄公灭祝试霸的故事。记得当时还是平王刚刚继位的时候(即平王三年),而现在,咱们早已送走了在位五十一年的平王,进入了桓王的时代。但这么长时间以来,咱们一直没有关注到齐国,这倒不是说齐国在那些年变得不重要了,实在是由于前庄公在位既长久又有能力,让齐国一直蓬勃发展着,没有遇到像晋、卫、宋等国的动荡。所以,既然没发生变故,咱们自然就把关注度都放在了发生问题的那些国家上,这才让齐国仿佛消失了一段时间似的。

带领齐国蓬勃发展的齐前庄公

可是,齐国毕竟是周代的一个大国,他当然不甘心让自己默默无闻下去。刚好前庄公在生前为齐国积攒了不俗的实力,他的儿子僖公吕禄甫(史书中常写成“齐釐公”)也已继位有十余年了,是该拉着什么“骡子”啊、“马”啊出去溜溜的时候了。看看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发展,齐国是否已经能够从“试霸”走向“称霸”了。那齐僖公要如何检验自己是否可以“称霸”诸侯了呢?答案是他组织了一场诸侯国盟会,在部分史料中,甚至称这次盟会是春秋以来第一次有多国参与的会盟(此前基本上是两国之间举行的双方会盟),真算得上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事件了。

那问题又来了,僖公搞这次会盟的目的何在呢?原来是吕禄甫想当一次“大家长”,给郑、宋这些纷争不断的诸侯国之间撮合撮合,让他们放弃恩怨、握手言和吧。

先等等,先等等,“闲叙”同志你之前可是刚刚才讲过,郑、宋两国在鲁隐公的帮助和见证下,已经在宿地结了盟的。怎么到了这里又成了齐僖公帮他们解决纠纷、促进同盟呢?难道说他们两国前脚刚结盟,转眼就撕毁盟约开战了?各位别心急,的确郑、宋两国已经有过同盟了,并且他们也没有那么快再次翻脸,毕竟咱们今天要讲的故事距郑、宋宿地会盟才时隔一年,两国那么快就翻脸,让鲁隐公的脸面情何以堪啊。所以,齐僖公组织的这次盟会就是包括郑、宋二国,却不仅限于他们,而是把另一个跟郑国不睦的国家也拉进了“群聊”

齐僖公劝卫侯加入会盟

这个跟郑国关系也十分不睦的国家正是卫国,吕禄甫把卫国拉来跟郑、宋会盟,一方面是像“大家长”一般给三国平息纷争,另一方面也免得做了跟鲁隐公同样的工作,而被世人耻笑他多此一举。至于他为何偏要在鲁隐公已经办成了的事情基础上,再添油加醋地“炒作”一番,恐怕就是不希望实力明显弱于齐国的鲁国抢了自己的风头

所以,吕禄甫希望通过有三个当事国参与的会盟,来证明真正能在诸侯国间主持事务的是齐国,而不是他们鲁国。更何况,跟郑国更早结盟了的国家是齐国(《春秋》记载“(隐公三年)冬十有二月,齐侯、郑伯盟于石门”),而鲁国跟郑国交好才是最近的事情(《春秋》记载“(隐公)六年春,郑人来渝平”)。如果,齐国在郑国遇到纠纷时不出来做点什么的话,岂不是把这位盟友拱手送给了鲁国嘛。这是齐僖公不愿意见到的情况,因此他势必要搞这样一次郑、宋、卫三国间的盟会,也来证明一下齐国始终是要帮助郑国的

会盟的组织者——齐僖公

于是,在齐僖公的运作下,宋国、卫国终于和郑国放下了“东门之仇”的恩怨,并于隐公八年的秋季成功举办了盟会,三国缔结了盟约。然而,这次三国会盟表面上来看已经是声势浩大了,但再仔细品读《春秋》、《左传》等史书对于此事的相关记载后,会发现其背后的内容更是精彩纷呈

1、正式会盟前,宋、卫两国进行了一次“预备会议”

这件事同样记载于《春秋》之中,即隐公八年的春季,“宋公、卫侯遇于垂”。一个“遇”字看似是不期而遇的意思,但《左传》却告诉我们,这次两国国君的相遇是宋殇公主动要求的,并且为了促成这次提前的会面,宋国还给卫国送去了不少礼物。那宋殇公为何要在马上举行的三国会盟前先跟卫宣公见上一面呢?他们双方又商谈了什么事情呢?

《春秋》中宋公、卫侯提前会面的记载

很遗憾,所有的史书都没有对此做出更详细的记载,以至于咱们无法得知两位国君交流了什么。但就在下看来,宋殇公着急跟卫宣公碰个面,一方面是双方通通气,看看参会时各自要准备些什么,免得失了礼数让齐僖公怪罪(例如参加同学的婚礼,几个要参会的同学互相询问一下准备的礼金是多少一样);另一方面恐怕也是再巩固一下彼此间已经建立的攻守同盟,别等三国同盟后,反倒疏远了宋、卫两国的关系。

2、明明是三国会盟,其中一方却一直没有出席

从本篇文章的开始咱们就一直在说,齐僖公操办的这次会盟是郑、宋、卫三国间的盟会。但奇怪的是从盟会开始筹备,到正式召开,处于相对与宋、卫两国对立一方的郑国却始终没有派代表出现。莫非郑庄公不愿意与宋、卫两国讲和?还是他看不起齐僖公,不愿由他来操办呢?答案显然都不是这样的,毕竟前一年郑国才刚和宋国渝平,第二年就甩脸子显然不是郑庄公的行事作风。而齐国的实力,郑庄公更是心知肚明,他连那个并非正式国君的鲁隐公的面子都给了,也一定会给齐僖公面子的。

始终未能在盟会中出现的郑庄公

至于为何郑庄公始终没有出现在盟会上,也没有派代表来参加,实在是郑国当时在忙另外一件大事,即咱们之前也讲过的,郑、鲁两国“祊易许田”的事情。各位想想看,这背着天子交换两块重要土地的事情,一定要双方反复沟通、协商,还要做好撤防、换防等事务,肯定是忙得不可开交。所以,郑国一心在做这件事,实在是分身乏术,无暇来出席盟会了。

那三国盟会,少了一方该如何进行呢?这倒也没什么,这不还有“中间人”齐国在场么,僖公是很乐意代表郑国来完成仪式的。如此一来,既体现了齐国的大国担当,又把齐、郑两国私交甚好的关系展示了出来,可谓是两全其美。除此之外,还有一点便是郑国是春秋初期的“小霸之国”齐国若能成为他们的代表,岂不是在实力、身份上都等同于郑国,不是僖公想要的一种“称霸”表现么。

齐国代表郑国与宋、卫两国会盟

3、三国会盟的地点很牛气,选择了王朝级别的“会议中心”

大家一定还记得,此前郑、宋会盟时,为了选择一个合适的办会地点,鲁隐公可是操碎了心。他担心双方心存芥蒂,不愿到对方的领地内举行仪式,便把本国的宿地借给了他们,让双方在自己的见证下完成了会盟。

那齐僖公也会学着鲁隐公的样子,在齐国国内找个地点为三国举办盟会么?显然这可体现不出齐国的大国风范。僖公为了高出鲁隐公一筹,选了个级别更高的“会议中心”,即《春秋》等书中提到的“瓦屋”(房顶全部覆盖了瓦片的房屋,在周代是极高级别的宫殿建筑才会有的样式)。而这个“瓦屋”的所在地更是牛气,便是周王室王畿之内的温地(即祭仲“侵周割麦”的地方)。这样王朝级别的“会议中心”齐僖公都能给找来,是不是已经有了些霸者的风范了呢?

我国古代各种样式的瓦屋

4、盟会结束,齐僖公向“对手”好一番炫耀

纵观齐僖公举办的这次温地瓦屋盟会,无论是规模,还是会场级别都已经强过了前一年的宿地盟会。再加上他本人也代表郑国参与到了会盟的仪式当中,这参与度更是胜了鲁隐公一筹。然而,这还不算完,僖公既然把此前的宿地盟会当作比较,又把鲁隐公视为“对手”,他自然忘不了要跟鲁国显摆一番了。因此,《左传》在三国会盟之后又记下了这样一条记载:

“(隐公八年)冬,齐侯使来告成三国。公使众仲对曰:‘君释三国之图以鸠其民,君之惠也。寡君闻命矣,敢不承受君之明德。’”

看上去好像是齐僖公派人到鲁国通报了一下三国会盟的情况,让鲁隐公这位前纠纷调解人也能了解此事。但细细品来,总感觉其中透着一股子“硝烟”的味道,仿佛是僖公在炫耀此次的盟会办得更完美,炫耀齐国比鲁国更有实力,炫耀他自己才更适合替众诸侯主持公道。而鲁国一方自然也看出了吕禄甫的野心,众仲很识时务地替隐公回复了齐侯的使者,告知他们会接受僖公的明德,算是给足了齐国面子

齐国使者向鲁隐公“炫耀”会盟成果

这便是齐僖公完成父亲前庄公的梦想,再次尝试称霸之路的故事。幸运的是他们这一次基本成功了,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结果。齐国凭借着不俗的实力,再加上替中原诸侯主持公道、调解纠纷的正义之举,赢得了众人的尊重。使得僖公时期的齐国继郑国之后,成为又一个春秋初期的“小霸之国”

【关键词云图简史】

为了方便广大史学爱好者能快速回忆起相关的历史内容,作者“闲叙春秋”将在每篇文章结尾奉上“关键词云图简史”,通过8-12个关键词,帮助大家回忆文章内容,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本文关键词:瓦屋会盟、齐僖公、郑宋卫三国、调解纠纷、宋卫遇于垂、齐代郑盟、王畿温地、通报鲁国、僖公炫耀、齐国小霸。

关键词云图简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