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野:乡村教育于乡村建设是消极的
虹野:乡村教育于乡村建设是消极的
文/虹野
仔细阅读梁漱溟著作《乡村建设理论》,讶异于昔日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今天乡村中的问题惊人的相像。书中认为解放前近百年的时间,帝国主义的侵略,固然直接破坏乡村,而一切维新革命民族自救,也无非是破坏乡村。中国近百年史,也可以说是一部乡村破坏史。梁老认为中国社会是以乡村为基础,并以乡村为主体的,所有的文化多半是从乡村而来,又为乡村而设。而受近代资本主义的都市文明吸引模仿西洋,其教育、法律皆从都市文明产生,搬到中国来,不从乡村起手,结果大生其反作用,不破坏乡村不止。
当然,工业文明发展,乡村衰落是必然趋势,但亦称不上破坏,能够称为乡村破坏史的唯有一部中国近百年史。在这百年,县乡村是一直破坏下去不回头的,其关键全在要走都市文明的路而未成。如果成功了近代工业国家,走上了一条新路,则乡村虽毁亦不成大问题。无如新路未曾走通,而所靠惟一吃饭的道儿——乡村农业——又毁,问题就大了。
读到此处,细思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何尝不是在城镇化进程中追寻都市文明,何尝不是城镇化不健全导致对乡村的破坏,而且至今为止破坏依然不止。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交通的便利,乡村商业几被摧毁,大量撂荒的土地仅仅成为候鸟民工的一丝生存的念想。
在我们讨论乡村经济、文化、教育等问题的时候,大多是以保护者的视角来看,却很少意识到保护者的行为很多时候正在破坏着乡村。
正如很多人以高考为改变命运的方式甚至是唯一方式来激励农村学子进入城市生活,从恢复高考以来,城镇化的人口主力来自于农村学子,而大量的农民工却因城市种种歧视而被拒之门外。乡村最优秀的一部分学子通过乡村教育和高考留在了城市,从个人视角来看“鲤鱼跃农门”是件好事,从宏观来看,乡村学校变成了城市人口资源“吸水机”。乡村教育并没有给乡村的发展带来所必须的畜牧、科学种植和养殖,也没有带来农业工业化,唯一带来的效果是选拔了大量的人才进城,使得乡村空心化更加严重。或许只有在寒暑假才会看到农村朝气蓬勃的孩子,只有在春节才会看到农村的一些生机。
正如梁老所说,城市发展不好,才使得落后的乡村经济遭受到破坏后无法得到反哺,更为令人担心的是,我们会以保护农村为借口对乡村造成更大的破坏。比如,我们会进一步发展乡村教育,加速乡村年轻人的流失。
乡村的未来,永远在乡村的年轻人的手中,可是乡村教育却把乡村优秀的年轻人抽吸到城市里面了,却没有给乡村留下丝毫文明和科技来支撑乡村的发展。随着,撤点并校,乡村学校仅有的一点文化味道也被带走了。
仔细回味,乡村教育究竟给乡村建设带来了什么呢?或许,在城镇化畸形发展的过程中,高房价、高昂的教育经费除了抽吸乡村的人才之外,还把乡村仅有的一点经济底蕴也给完全拿走了。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乡村教育对于乡村本身来说仅仅是城市掠夺乡村的一种方式而已,其本身对于乡村建设是具有消极意义的。
虹野 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