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死两位教授、持续了100年的沥青滴漏实验,到底证明了什么?

1927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托马斯·帕内尔教授将沥青样本放入一个封了口的漏斗内,只为了向学生们证明这样一个理论:一些物质看上去是固体,但实际上是粘性极高的液体。

沥青滴漏实验

几个月后,他的学生们便将这件事情忘得一干二净,只有托马斯·帕内尔教授还在耐心等待着实验的最终结果。

1930年,托马斯·帕内尔教授将漏斗的封口切开,让沥青开始缓慢流动。此后他每天都会来到实验室,小心翼翼地观察一下沥青滴漏实验的进度。

1938年12月,第一滴沥青终于从漏斗内滴落下来,可惜帕内尔教授并没有亲眼看到沥青滴落的那一瞬间。此时,距离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

沥青

从那以后,帕内尔教授对这个实验更加上心了,他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够亲眼见证沥青的第二次滴漏。

1947年2月,第二滴沥青从漏斗中滴出,帕内尔教授仍未能如愿,这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近两年。在没有录像设备的条件下,一个人想要见证沥青的滴落瞬间,简直比登天还难,这是显而易见的。

1948年,帕内尔教授因病逝世。临死之前,他并没有安排沥青滴漏实验的接班人。

1954年4月,第三滴沥青从漏斗中滴出。只不过,这滴沥青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和期待,因为整个实验装置早就被遗忘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

约翰·梅恩斯顿

1961年,昆士兰大学的一位年轻物理学家约翰·梅恩斯顿无意间发现了这个落满灰尘的实验装置,他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誓言要亲眼见证沥青滴落的瞬间。巧合的是,梅恩斯顿是托马斯·帕内尔教授过去的学生。

1962年5月,第四滴沥青悄然滴落。可是,此时的梅恩斯顿正在与自己的新婚妻子度蜜月,因此他完美错过了这一瞬间。其实对于梅恩斯顿来说,也谈不上遗憾,毕竟要么放弃自己的新婚蜜月,要么放弃沥青滴落瞬间。

1970年8月,趁梅恩斯顿回家休息的时候,第五滴沥青迫不及待地滴落下来,似乎充满了对梅恩斯顿的嘲讽。梅恩斯顿一时懊恼不已,但是也毫无办法。

沥青铺路

时间过得飞快,1979年4月,梅恩斯顿预感到第六滴沥青即将滴落,于是他哪儿也不去了,搬个小马扎,坐在实验室里静静等待。当然,吃饭睡觉还是要回家的,因为毕竟当时还没有外卖。

第二天吃过早饭,梅恩斯顿一大早就来到了实验室。当他摘下眼镜准备仔细观察即将滴落的沥青进度时,却发现第六滴沥青已经抢先一步落下。根据沥青末端的情况,梅恩斯顿估计自己仅仅晚到了只有几分钟而已。

1988年7月,趁梅恩斯顿外出喝咖啡的空隙,第七滴沥青悄然落下。

第七滴沥青滴落之后,梅恩斯顿采取了两个行动。一是在实验装置前面安装了一个摄像头,以便将沥青滴落的瞬间拍摄下来。二是在实验室内安装了空调,设置成恒温,以减少温度变化对沥青滴落速度的影响。

沥青滴漏实验

2000年11月28日,第八滴沥青滴出。在外出差的梅恩斯顿得知这个消息后并没有懊恼,因为他知道自己安装在实验装置跟前的摄像头永远不会眨眼。等他不紧不慢地回到实验室后,却发现存储设备损坏了,摄像头并没有把第八滴沥青滴出的瞬间保存下来。

沥青对梅恩斯顿的嘲讽仍在继续,但是梅恩斯顿并没有认输。他马上升级了实验室的摄像系统,另外新增了很多个摄像头,齐刷刷地对准沥青滴漏实验装置。这还不算完,梅恩斯顿又把实验室的摄像系统连接到互联网上,以直播的形式向全世界观众开放沥青滴漏实验进度。他发誓绝对不会再错过沥青的第九次滴落。

2013年8月23日,梅恩斯顿带着永远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他没有等到第九滴沥青的滴落。

沥青滴漏实验

2014年4月20日,高清摄像机捕捉到了第九滴沥青的滴落瞬间。这时实验装置的守护者已经变成了安德鲁·怀特。

梅恩斯顿虽然终其一生都没有亲眼见证沥青滴落下来的那一瞬间,但是他凭借该实验获得了2005年的“搞笑诺贝尔”物理学奖。

对于沥青这种物质的形态,梅恩斯顿解释说,该项实验并不能简单地说明“沥青是液体而非固体”。更准确地说,沥青是一种相态复杂的混合物。沥青的粘性大概是水的一千亿倍。

沥青滴漏实验时间表

根据吉尼斯世界纪录,这项持续了近一百年的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沥青滴漏实验,预计还将持续一百多年的时间。

梅恩斯顿曾经说过一句富有哲理的话:“自然界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的不可预测,这也是我们生活的调味品。”或许,沥青滴漏实验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向世人证明沥青到底是固体还是液体,而是要告诉人们世事无法预料,我们应该学会享受这个美妙的过程。

美国首富将自己冷冻50年,本该在2017年复活,如今怎样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