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堂│王厚祥:如何学好狂草《古诗四帖》(2)
王厚祥:如何学好狂草《古诗四帖》(2)
二、《古诗四帖》的艺术特点
下面从笔法、字法、章法和艺术风格四个方面分析介绍《古诗四帖》的艺术特点。
1.笔法特点
①侧笔中锋:这是张旭继承魏晋笔法最根本的内容。秦汉直至魏晋,人们写字与当代大不相同,不同的原因是当时没有高桌高椅,不管是简牍还是纸张,都是拿在手里书写的;也有时候站立书写,比如较大张的绢素、纸张要裱到墙上写。古人还多往墙上写字,称为“书壁”。“倚马立就”是指倚立在马的旁边也照常写字。对此,沙孟海先生在《古代书法执笔初探》一文中称这种姿势为“斜势”执笔。现在的书写方式是将纸张平铺于桌面,毛笔垂直于纸面。一个是笔斜向纸面,一个是笔垂直于纸面,这是古今笔法最关键的区别。孙晓云老师在研究了大量古代绘画、雕塑中关于描写古人书写方式的资料后,得出结论:书写方式的不同是形成古人和今人笔法不同的根本原因。高桌高椅出现在唐末,而张旭生活在盛唐,因此,张旭的书写方式应该与魏晋相近。这就是唐人写字尚用“古法”的原因。
西晋青釉双坐书写瓷俑
②涩中求畅:打开《古诗四帖》,第一眼看到的是奔放流畅。但细看每一个笔画,很多又都是迟涩而凝重的。张旭的狂草和王羲之的今草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创作风格变了。王羲之是典雅的,而张旭是浪漫的。典雅多理性,浪漫多感性。然而,中国人的哲学和审美又是崇尚内敛、反对张扬的。这就要求即使是最放浪形骸的狂草,也要写得沉静、含蓄。狂草一定要奔放,不奔放怎么叫狂草?因此,奔放一定是狂草的基调。那么,如何保持奔放的狂草不飘、不躁、不野呢?在笔法上,张旭采取了涩中求畅的方法。具体到文字的线条上,就是要写得迟涩厚重,并保持流畅的节奏。线条不能一味地飘,一味地畅。颜真卿在《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中讲张旭通过以“利锋画沙”悟得“用笔如锥画沙,使其藏锋,画乃沉着。当其用笔,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功成之极矣”。张旭还谈到“损谓有余”,即笔意内敛、趣长笔短,说的也是这个内容。
此《古诗四诗》第一行,第一眼看去十分流畅。但细细读来又有很多严整、迟涩的地方。如“东”字左下角的上转、右下角的下转,都是有转换动作的。“明”字右半部一直都在用挫笔。“芝”字、“盖”字的几个转折,以及“北”字左下角的反转均增加了流动中的迟涩
③灵动多变:颜真卿在《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中还指出张旭有这样几个观点:“平谓横”、“直谓纵”、“锋谓末”、“力谓骨体”、“转轻谓曲折”以及“决谓牵掣”。“平谓横”讲的是横画要写得纵横有势;“直谓纵”讲的是竖画要畅快淋漓;“锋谓末”讲的是要注意清晰地使用笔锋;“力谓骨体”指的是线条的弹力;“转轻谓曲折”指的是使转中的圆畅;“决谓牵掣”讲的是牵线要险峻而不怯滞。
此图的线条多是平和而凝重的
此图的线条变得迅捷圆畅
此图的线条圆畅中又增加了方笔、方折
④奔放连绵:这是张旭狂草不同于前人的最明显的特征。狂草要突出“狂”字,“狂”是什么?狂草之“狂”不是狂乱、狂怪、狂妄和疯狂,而是作者心理上的一种雅逸、潇洒、奔放和豪迈。然而,所有这些词汇终究都具有浓郁的感性色彩。感性表达是狂草产生的根本原因。感性表达有什么特点?就是书写上的情绪化。情绪化在草书书写上至少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节奏的不规律;二是速度普遍加快,而局部甚至趋于激烈;三是线条跟着情感走,情不断,线绵长,字连贯。这些特点在《古诗四帖》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岂若上登天”五个字是在较快的速度下连在一起写的。同时书写中还有速度的变化,如“岂”字较慢,至“若”字则加快了速度,直至“上”字写完。“登天”二字连成一字,又是一个节奏
王厚祥,号稷山,1963年生于河北省大城县。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草书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河北省书协主席助理、主席团委员兼草书委员会主任,国书会执行会长,北京书画艺术院副院长,中国国家画院沈鹏工作室助教,慕鸿书社社员,清华美院客座专家。有十几部书法专著和字帖出版发行,多次为全国、全省的全日制学生通用《写字》教材书写范字,中国美术馆出版《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系列作品集书法卷·王厚祥》专辑,《中国书法》杂志在“名家风采”栏目做重点推介,被书法网络媒体推选为“2013年度十大书法家”之一。
作品入展、获奖情况:
首届全国大字书法展二等奖。
第九届全国书法篆刻展提名奖。
第二届全国青年书法展三等奖。
全国三届扇面书法展三等奖。
首届北兰亭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
二届北兰亭全国书法大赛特等奖。
全国第二届草书大展一等奖。
十届国展全国奖。
入选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提名展,成为被提名的36位名家之一,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当代中青年60人展”,并被提名为前20位名家之一。
2011年入选全国12家书法媒体提名评选的“中国书法方阵·当代30家优秀范本”,成为30位当代代表书家之一。
2012年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三名工程”。
2013年8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
2015年入选中国美术馆50位名家提名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