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山上空置的湖北省图书馆,何去何从?
自然环境优美的蛇山上,有一座中西风格结合的宫殿式建筑——原湖北省图书馆,乃蛇山一景。2012年图书馆乔迁新址,馆去楼空,闲置有年。有提议建抗战纪念馆的,未获响应;建图书博物馆,也是不错的选择。总之,不能老这么闲着。
湖北省图书馆为中国最早的省级公共图书馆,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东华录》载:“(二月)癸酉,端方奏:光绪二十八年十月间,本任湖广督臣张之洞曾会同奴才将湖北省设立文武实业各学堂筹办事宜……详晰奏明……计自二十八年十一月起、三十年正月止,凡前摺所举之师范学、五路高等小学……又创立图书馆一所,专庋古今中外有用书籍、图画之属,以备学者浏览。均经陆续增设,先后开办。”
《湖南官报》所载《图书设局》见报日期为光绪三十年正月二十八日(1904年3月14日),其时馆址位于武当宫道院。
1904年8月3日《湖南官报》第七三一号以《鄂垣图书馆》为题进行报道,8月27日该报第七五五号以《图书馆开办》为题复又报道,是时馆址在武昌兰陵街西侧模范讲演所(今武昌解放路人民电影院处),为省馆早期馆址。
武昌兰陵街东侧湖北省立图书馆大门外景(原博文书院校舍)
1908年,因其馆舍不敷使用,经张之洞与博文书院创办人巴修龄交涉,以宾阳门外(今武汉市第15中学)地皮调换,收该书院校园建筑为省有,省馆遂从兰陵街西侧迁至兰陵街东侧原博文书院校舍(今武昌区公安局处),是为省馆第三处馆舍,并集中了武昌各书院的藏书约4万册以充实馆藏。图书分南北二楼储藏。开放阅览,酌取阅览费。其采用的西方近代图书馆的整体营运模式及对外开放性,使湖北省图书馆从书院藏书楼逐步走向社会化,于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具有开创性意义。
武昌兰陵街东侧湖北省立图书馆书库外景
1924年,湖北督军萧耀南将个人实业股款即其在官督商办石膏公司之银2万两之股份捐作省馆基金,当年刻《重修湖北图书馆记》碑,8月又刻《捐助图书馆常年经费碑记》,此两块碑可惜毁于文革“破四旧”。1980年3月下旬,武昌区公安局大院内挖排水沟,民工挖出了残碑,众人围观时,发现上面有“重修湖北图书馆”字样,遂引起了笔者同学王金普的注意。王同学立即打电话告诉了笔者消息,笔者马上将这一消息转告湖北省图书馆的领导。馆领导当即决定,派人去将残碑取回来。当时,馆里去了五六个人,还带了单位介绍信及镐、锹等挖掘工具。去了后,向武昌分局领导呈递了介绍信,他们对此事表示支持。于是在发现残碑的地方又进行了扩大性挖掘,结果又发现了第二块残碑,即《捐助图书馆常年经费碑记》。现在,这两块劫后余生的文物俱存于省图书馆特藏部,现将其碑文抄录如下:
重修湖北图书馆记:
“湖北之有图书馆始于前清 张文襄督鄂时旧址兰陵街西偏即今之模范讲演所也(缺文)博文书院改建斯馆闳廠储书甚富与两湖南北书库相辉映谓天下(缺文)为 文襄搜罗殆徧非虚语也辛亥武昌起义风鹤频惊(缺文)场 半为戎幕斯馆 设军储所刍茭粮糗与牙籖(缺文)杂列横陈经籍散佚填塞街巷(缺文)命图书课长姚孝廉汝说主管其事以闵学博豸副之收 残编掇拾于灰烬 者存之散者弃之而图书馆遂(缺文)观矣年来时局不靖艰于财力未逞扩充辛酉耀南来镇武昌戎马馀闲(缺文)甍栋顷颓丹艧剥落即欲起而新之逾年兼长民政補襄( )敝责无可辞教育事业(缺文)公帑有限斯馆仍未扩张回思文襄缔造之艰规划之远广搜图籍嘉惠士林(缺文)简陋如斯其奚以作士气而动劝观感乃捐私款六万( )存储黄陂银行专作(缺文)任馆长严宪章相度地基修茸馆舍鸠工庇材不数月蕆成(缺文)东西文籍日新一日非多购有益士子之书万难沦其聪明(缺文)目录分送各官署籍资参考并属省署秘书长成宪(缺文)加珍护前(缺文)交替( )易稽查河东无遗箧之嫌(缺文)薄能鲜添( )圻居 文襄之位师( 缺文)竭棉薄擘画( )营实欲经正民兴以(缺文)
中华民国十二年岁次癸亥仲冬(缺文)”
捐助图书馆常年经费碑记:
“湖北图书馆前由本督军兼省长捐廉六万串修建房屋购置图书业经刊碑立案昭示来(缺文)费若不稍事扩充终无以树文化之先声成久大之事业爰将个人实业股款捐作该馆基金以息金两万串为率暂以十年为筹备期如将来款能变通缩短期限或三五年办理完竣尤所(缺文)将训令官督商办石膏公司文刊列如右以志久远
湖北督军兼省长萧耀南记 宗彝书丹”
训令官督商办石膏公司文:
案查湖北图书馆成立最早规模初具徒以事变迭垂经费支绌遂致因陋就简成绩(缺文)长服务乡邦注重教育迭经捐款购置中西书籍修理房屋并派员考察京津江浙(缺文)现在学术进步日新月异旧新书籍汗牛充栋欲求成一规模完备储藏宏富之图书馆不可兹特将本督军兼省长个人所有该公司银万两之股份捐作该馆遂渐扩充(缺文)股份保管方法遂年红利之收入开支经理收受之人如何确定或组织一基金监(缺文)官绅各界大员均负考察之责任庶几集思广益共荣进行务期基金稳固慎始有终(缺文)注重教育之初衷除一切详细办法随时核定施行外此令该公司即将此训(缺文)署以凭转发保管之令
中华民国十三年三月七日令行
中华民国十三年八月八日上石
1934年2月,省政府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决议,拟就蛇山抱冰堂附近,为省馆建新馆舍,并组织建筑委员会负责筹划。11月20日,勘定抱冰堂下右侧空地(系夏斗寅私产)及相连两边房屋以及西边空地,一并包括在内为省馆新址。
1935年10月1日,举行新馆舍工程开工典礼,省政府法制室主任刘复在主席台上致词,作“图书馆与文化之关系”讲演,其中谈到:“此地自然环境,在省会中是很优美的,上面抱冰堂,就是纪念张文襄的,更含有历史的意义。武昌本是个旧都市,不能严格的建设起一个文化区,但不妨以图书馆为中心,附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如将来扩充增建科学馆、博物馆各一所),都次第加以整理;使这蛇山全部,不但为全省会风景区,而且成省会的文化区,以为全省观瞻。”
1936年7月29日,新馆竣工。1937年10月始,陆续将兰陵街老馆舍的藏书搬迁到抱冰堂下的新馆舍,此为省图书馆第四处馆舍。
1936年7月19日竣工的,位于武昌蛇山南麓的湖北省图书馆新馆舍。
1938年3月,省图奉令将抱冰堂下的新馆舍让与国民政府军委会使用,所藏图书仍迁回兰陵街老馆舍。
“东壁灵光”匾额。
东壁,指天上二十八星宿之中,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东壁,是排在最后那个“壁宿”的别名。东壁二星相对,在营室之东,与营室连成一个正方形,因状如房舍,故称做东壁。东壁,主天下文章,为天下图书之秘府。唐代张说(公元667-730)在《恩赐丽正殿书院赐宴应制得林字》一诗中有“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之句。
武昌蛇山南麓省图新馆舍奠基纪念碑
1938年7月初,湖北省图书馆奉命西迁,11月中旬图书运至秭归新滩。借新滩北岸小学教室二间作书库,又租借杜氏宗祠作为临时馆址,内设第一阅览室,并于1939年1月30日开放。9月10日,恩施土桥坝新馆舍开工,地址在滥泥冲唐家湾对面山坳,建制分前中后3大栋计11间,于1940年4月竣工,21日上午举行了新馆落成暨开幕典礼。因唐家湾稍嫌偏僻,9月15日该处即拨归省立医院使用,省馆暂迁往土桥坝店子坪原合作社所租公产房内办公。11月7日省教育厅训令:“奉省政府令,准予店子坪合作社原租公产房屋拨归省立图书馆应用,免付租金。”
1940年11月19日,省馆在本馆现址前后空地各建三开间盖瓦楼房一座,与原有楼房走廊相通成工字形,原楼房改作书库,新建楼房楼上作宿舍,楼下3间打通作普通阅览室。1942年3月,因湖北省政府欲在五峰山建设文化区,省图书馆复奉令在五峰山建筑新馆。8月26日,五峰山馆舍经扩建修理完竣,土桥坝作为分馆设立,仍照常开放。9月底,省政府主席陈诚及教育厅长张伯谨到省馆巡视,觉省馆在五峰山诸不适宜。省馆于是签呈省教育厅,以五峰山地址偏僻,难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由,请仍迁回土桥坝原址扩建。并决定将五峰山房屋变卖租让,其所得款项作扩充土桥坝馆舍之用。10月13日,五峰山馆舍由湖北省教育学院接收。1944年馆舍再次扩建,4月14日恩施舞阳坝邓家湾新馆址勘定,20日破土平基,1945年2月16日落成典礼,次日正式开放。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1月8日,湖北省政府电令省馆停止在恩施业务,5月14日开始复迁武昌抱冰堂下的新馆舍。9月25日,省政府指令省馆更名为“湖北省立武昌图书馆”。
1949年6月上旬,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袁崇德接管前湖北省立武昌图书馆。7月,新政权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席李先念,副主席聂洪钧、王任重签署《湖北省人民政府令》,将省馆更名为“湖北省立人民图书馆”。1951年6月13日,经省人民政府第二十五次行政会议通过,将本馆移交中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管辖,改名为“中南图书馆”。1954年10月12日更名为“湖北省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的建立以及后来的几经搬迁、颠沛流离,带有战争年代的烙印,与之相对应,和平年代的安定与发展显得弥足珍贵!
打捞江城记忆 串起散落的珍珠
钩沉三镇往事 回眸过眼之烟云
咵武汉最棒的公众号!
编辑:关 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