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邪代表方三仁汤的几个重点
2019-09-27
三仁汤是吴鞠通治疗湿邪的一个代表方,从三焦论治。“胸痞”点出了湿邪的一个突出症状,治疗以宣畅气机为主,上焦宜宣,中焦宜畅,下焦宜渗。
治疗湿,重视气机的宣畅
湿邪的几大基本特点:湿为阴邪,湿阻气机,易伤阳气,易犯脾胃,同时其性粘滞缠绵难愈。湿邪在里,首先要知道它最容易影响于人体的气机,湿邪易犯脾胃,最容易影响的就是脾胃的气机。我们在治疗这个湿的时候,格外重视气机的宣畅。
温病,是卫气营血和三焦论治两套体系相结合
祛湿法中,三仁汤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一个方剂,吴鞠通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湿邪的治疗原则,那就是三焦论治。温病其实为两大类,一类是单纯的温热类疾病。它是按照卫气营血所论治的。如果这个热夹了湿,就成了湿热。湿热论治就是这个湿是在上焦、中、还是在下焦这样来论治。所以温病是两套辨证体系,卫气营血和三焦论治相结合。
外湿和内湿的区别
对于湿,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别,外湿当然是由外而来,感受的是湿邪,常与风邪相合,如风湿邪气。有时湿邪又可以和其它邪气相互夹杂,比如说冒犯暑湿、感受风湿、湿热等等。
湿邪在里属于内伤疾病之一,属于内湿。内湿的生成往往是归属于太阴病的范畴,从脏腑角度而言,往往和脾是有关系的。比如说脾虚不健运的话就容易产生内湿;有内湿的情况下呢,又容易招引外湿,这也是“内外合邪、同气相求”理论在临床中的体现。
三仁汤分析
吴鞠通通过三仁汤,提出上焦宜宣,中焦宜畅,下焦宜渗。
上焦宜宣,“宣”的是什么?宣的是气啊!我们说“肺主气司呼吸。”肺又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易化,所以非常重视这个肺气宣发的作用。代表药就是杏仁。
中焦宜畅,畅的是什么?畅的是脾胃的气机,所以三仁汤里面有什么?有半夏、厚朴、包括白蔻仁等,也都是在运化脾气的功能。
下焦宜渗,淡渗利湿,用生薏仁、通草。当然因为湿热,还需要清热利湿,滑石、竹叶清热利湿,一方面清热,一方面祛湿,引热邪从小便而去。
湿邪的关键辨别指征
湿热病篇第一条,薛生白提出的的湿热病的提纲证是什么?他说:“湿热证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
其中的一个“胸痞”就点出了它的一个突出症状。我们都说湿邪入里易犯脾胃,易阻气机。可见脾胃气机是容易被湿邪郁阻。我们再看三仁汤条文中的症状描述:“胸闷不饥”。胸闷不饥跟湿热病篇薛生白描述的“胸痞”一样。胸为阳位,都强调的是一个中焦脾胃气机不通郁遏所导致的胸闷或者胸痞。面色淡黄,湿阻脾胃气机,脾之色为黄,所以临床见到脾胃不运的人,面色多萎黄或者暗黄。
在暑湿天气的时候,脾胃功能被湿邪所郁遏的时候,表现症状首先是胸闷、脘痞、呕恶、纳呆这样的中焦气机不畅的症状。
所以薛生白在湿热症提纲症里面,把胸痞作为一个标志性症状。其实就是体现了湿邪对中焦气机的影响。我们说中焦宜畅,畅的就是气机的问题。畅运中焦很重要,中焦承上启下,类似于枢机作用,有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感觉。而下焦宜渗,渗是淡渗利湿的作用。我们说淡渗利湿是祛除水饮的方法。
案例分析
2009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我回老家工作,当时在西医院从事临床工作,当然是中西医结合了。当时在心内科病房收了一个急性期脑埂塞的的老年男性患者,70多岁,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整个的大白厚腻的舌苔,苔白厚腻,特别明显,所以印象很深刻。其它症状记不清楚了,只记得当时开了三仁汤的原方,没有加减。
等三天之后再去看的时候,发现整个舌苔已经退的干干净净,已经变成舌淡苔薄了,症状的也是在明显缓解,当时没有留下具体的病案资料,但是对这个病例的印象极其的深刻。
三仁汤是一个宣上畅中渗下的法,常常被我们作为湿热治疗的代表方。湿热证经常用它来做底方去治疗。有的时候呢,如果湿多热少,甚至是寒湿的时候,三仁汤里边可以去滑石、竹叶,加上一些干姜之类的,把清热利湿转化为一个温化寒湿的治法了。水饮明显的,茯苓、泽泻可以加入,脾虚不运的话,四君子汤也可合入。
强调舌苔
痰饮水湿的舌苔,典型的是苔白或苔腻,典型的舌脉足以能够帮助我们判断六经归属和痰饮水湿。比如在三仁汤条文当中提出的是“舌白不渴”,在薛生白湿热病篇中,提出来的是“舌白,口渴不引饮”,是非常相似的。这里的舌白、口不渴或不引饮,都体现的是湿为阴邪,没有化热或湿邪重热邪轻的时候,苔是白的。如果舌由白转黄,说明湿邪化热,就从湿重转变为热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