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氏易学第二个特点,是巧妙地推衍卦气说,并以此为象诊释易辞。由孟喜创建盛行于两汉的卦气说,将天文历法与《周易》卦象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与《易传》相异的、含有一定夭文历法知识的思想体系。这个思想体系的具体内容就是把六十四卦与一年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相配,让卦主节气、主月份、主夭数。其中十二卦主十二个月,即是十二辟卦(或称十二消息卦)。干氏即从十二消息卦出发,推导出乾坤十二爻与消息卦的关系。初九注云:“阳在初九,十一月之时,自《复》来也。”九二注云:“阳在九二,十二月之时,自《临》来也。”九四注云:“阳气在九四,二月之时,自《大壮》来也。”
坤卦:
《剥》十卦加《乾》《坤》两卦,就是十二消息卦,其易注中所示的月份,也就是十二卦所主的月份(乾主四月,坤主十月)。这十二卦的形成.按照虞翻、蜀才等易学家理解,本于乾坤两卦爻变,即乾六爻为阳,坤六爻为阴,随阴阳爻自下而上依次变化,其它十卦形成。其实,十二消息卦产生也是乾坤两卦渐变过程,其变化的每一个环节(每一爻)就是一卦。干宝变换视角度,把十二消息卦按照一定规律依次排列起来,推导出乾坤两卦形成是消息卦不断积累的结果,每一爻皆本于一消息卦,《坤》卦六爻形成与《乾》卦类同。由此,乾坤十二爻完全可以用十二消息卦表示;由图示可以看出,干宝沿着十二消息卦形成的思路,推出乾坤两卦每一爻皆本于消息卦,然后以消息卦表示乾坤两卦每一爻,从而得出了乾坤两卦的爻辰说。京房和郑玄的爻辰说是夭文历法知识和易学相结合的结晶,这种结合,更确切地说是没有经过推论的、远离经义的比附,用来注经纯是附会。而干宝的乾坤爻辰说则不同,它着眼于易学理论自身,从卦气说中推衍出,故其内容丰富而更贴近经义。唐儒孔颖达对这一点认识比较清楚,他在注《乾》九二时,说:上九为建戌之月,群阴既盛,止九不得言“与时皆极”,于此时阳气仅存,何机之有?诸儒此说于理稍乖。此乾之阳气渐生,似圣人渐出,宜据十一月之后,至建已之月己来,此九二当据建丑建寅之间,于时地之萌芽,初有出者,即是阳气发见之义,乾卦之象其应然也。但阴阳二气共成岁功,故阴兴之时仍有阳,在阳生之月尚有阴存……乾之初九则与复卦不殊,乾之九二又与临卦无别。先擂以为建辰之月,万物生长,不有止色,与天时而俱行。若以消息言之,是建寅之月,三阳用事,三当生物之初,生物不.息,同于天时,故言与时偕行。(同上)此所谓诸儒或先儒,系指郑玄等人。惠栋云:“所云先儒者,谓康成、何妥诸人也。”(《易汉学》卷六)。
从以上所引易注可以看到,孔氏以乾卦为例,对照爻位、经文,视郑玄等人爻辰说“于理稍乖”,而给予否定,然后提出了合乎经义的爻辰说,这种合乎经义的爻辰说与干宝的观点完全一致,这说明了孔氏在爻辰问题上接受了干宝的观点。
单就注经而言,孔氏对郑氏等人的批评和干宝的肯定是公正的。这也可以使我们清楚地看到干宝爻辰说的价值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