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发毅口述 孙凌云整理||老任二、三事

老任二三事

文/孙凌云

去年秋天回到老家,萌生出想听听陈年旧事的念头,听人们谈起离休老干部任发毅经历很丰富,于是有一天我去拜访了老任,老前辈已是88岁高龄,看上去精瘦却很精神!不过视力下降的厉害,看不清来人了,可听力、记忆力都特别好,思维敏捷,条理清晰的给我讲述了从他记事起的所见所闻及工作经历。老任还不禁还背出当年工作常用的一组数据:1、6.25;2、12.5;3、18.75;4、25;5、31.25;6、37.5;7、43.75;8、50;9、56.25;10、62.5;11、68.75;12、75;13、81.25;14、87.5;15、93.75;16、100,以下逐步为大家解答。

老任1933年2月15日出生,父亲去世早,十一二岁便肩扛犁具步行十多里路耕田种地,十三岁从山沟跑进城里求学,战争年代参加儿童团站岗放哨查路条,还有参加学生救护队协助护理伤员的许多往事。

老任1949年正式参加工作,1953年成为预备党员,1954年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工作频繁调动,于1976年12月,老任调到三井林厂任厂长。

开展林厂工作

从50年代开始,山西省陆续组建了:关帝山、管涔山、太岳山、中条山、五台山、吕梁山、太行山、黑茶山,8个森林经营局和桑干河杨树丰产实验局。当时三井林厂由省林业局实行垂直管理。上任伊始,老任绕厂区转悠了一圈,看到经年雨水淋泡,土坯院墙已是躺下的多,站立的少。三排房,每排8间,共计24间,多数窗子背弓玻璃烂,院里院外,苗木被牲畜、羊群啃嚼、撕咬的少皮缺枝不景气,整个环境有些灰塌二伙的感觉!

回到办公室,厂里四位职工围炉闲坐,长言道:三个老婆一台戏,其实四个男人更是一出剧。冬天烟熏火燎,墙上黑煤污叨,快过年了,老任说:他听着四位员工的闲聊,渐渐摸清了林场状况,带领林技员上梁爬坡考察实际情形,徒步走遍了全三井的犄角旮旯,林厂现状如一记重锤砸在老任的心上……摸清情况后,老任从出实际情况出发,滋生出灌木镶边,阔叶树搭配,针叶树其间的立体化植树思路。便开始谋划年后如何开展工作的规划,着手完善制订种植、管、护一系列制度,还制作完成了工作规划、责任到人的一张大图表钉在墙上。

过完年,因为心里有了想法,在家呆不住,每天早早的就去厂里东看看,西瞅瞅,谋划着。当时林厂院外与三井高中两家各有一个大三角斜形地相互交叉,老任做的第一次事:找三井高中校领导商量,然后通过三井公社协商,两单位将交叉地界兑换规整。第二件事:开始整修厂容厂貌,先垒了堵新墙,向前看,每隔3.5米的间距砌一砖柱,还给土坯墙面抹上白灰,又给墙顶戴上五层砖帽,既结实又美观。向后看,这道院墙不仅是三井高中与林厂的隔墙,还可以用作盖库房或盖新房的后墙。

老任讲他初到林厂的一幕,促使他反复思考如何规划林厂的长远发展,便激发出创办林校的想法,筹建林校就必须有教舍,于是一开始整修24间旧房就是按照教室、宿舍、厨房、饭厅、库房等规划整修一新,又增盖了会议室,三间房大的面积,宽敞明亮,备好课桌板凳、准备好教具教材,窗明桌净。并将房前沿台坐高,使之具备了集体活动时的舞台功能,还将林厂院分区设置,计划学校放在东面,林厂职工住西边。整修后,整个林厂面貌换然一新,林校已初俱基本开办条件。

植树造林与办林校同步进行

接下来便开始聘请老师,请来安塘村马老师为数学老师,语文老师:王建。又从岢岚林业站聘请来:杜进才(河北人),李育林(齐县人)两名林技员担任林业技术老师,二人都是东北某部队转业来岢岚的干部。再加上林厂原有一名林技人员共计5名教师,这样万事俱备便开始了招生工作,很快招回43名学生,文化程度不同,从小学毕业到高中毕业的都有,岢岚县第一所林校也是就一个班,于1977年春正式举行了开学典礼,林校就这样办起来了,这是老任做的第三件事。

岢岚虽然群山环抱,但70年代,森林绿化覆盖率并不高,过去三井村沙梁上长满了浑身圪节疤的老柳树,生长慢,斜枝多主杆不直,配锹把也不是好材料,长上十几年也不到碗口粗,几十年以后还是老模样,人们称:小老树!

每到春、秋季,省林业局下拨绿化款,林厂顾村民突击种植几天苗木、树籽,也未选过优种优苗。过去一些老树籽及苗木生长缓慢,材质差,又且林厂总计四名职工,林技员少,指导临时雇来的村民突击种上几天,监督不到位,雇来人员责任心差,随意性强,造成所种之树成活率极低,花钱不见效。三井林厂也是“年年种树不见树,岁岁造林不见林”的尴尬局面。

老任说他立志要改变这种状况,参加工作以前,十来岁就在土地上摸爬滚打,耕种田地,对绿色情有独钟。绿色是大自然的基底色,他所希望的是:栽一棵活一棵,植一亩绿一亩的愿望。那时他站在三井沙梁上放眼全岢岚山,希望将来岢岚县林区也是桃杏满坡,绿树漫山,树镶河边,林织田网的绿化美景!

有了绿化思路,老任接下来做的第四件事:即根据岢岚气候特点、自然条件,外出考察树苗、树种,从五寨张家坪国营林厂引进五台青杨、北京白杨、箭杆杨,这几个品种抗旱能力强,生长快,木质好,在张家坪长势旺盛,因靠近三井,自然条件一致,所以老任认定这几种苗木同样适宜三井林厂。除此还买回30麻袋河南白榆钱钱籽,此品种比岢岚老榆生长快,树杆直,不糠心。还购进油松种籽等。

树种、苗木运到厂里才是开了头,接下来老任说他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

用柠条分隔三井林厂与周围界线,凡属于三井林厂的土地范围,全部沿地界种植五行柠条,种出隔离带,并将林田网格,为防止牲畜糟蹋,林畔外缘全部加装上防护铁丝网。

第五件事:当时植树,有人提出清除不成材的“小老树”再种植,老任提出套植,即先试验后推进,即在“小老树“林砍出宽行,间隔套种,先保成活,不能新树未长成,连原来的绿色也没了,经研究将此方式确定下来。

白榆播种,采用农具三条腿木耧,堵上中间溜籽眼,留两边摇种,还要保证行距。

油松育种,为了节约成本,保证成活率,老任开动脑筋,设计出蜂窝状营养育种笼。何谓营养育种笼?就地取材,用山上灌木条编成长方型笼框,上面用细直条横纵编成方格,将卷好的废报纸筒、塑料筒(规格:4x8㎝)按排列有序呈蜂窝状放置笼框中,起到了很好的固定作用,将土、肥、种子都安排妥当,再用喷壶浇水。每笼100棵。这种方法岀苗齐,成活率高,点数快捷,便于统计,更便于将来移栽。比如装车或上坡地山梁,用木棍插过营养笼两边框上预留的耳子,两人可较为轻松的抬着行走,不损坏原土直接栽入树坑。

第六件事:林厂大门外,大路两旁,各栽五排杨树,五排以外,用箭杆杨隔成林地网格田。箭杆杨特点:除了具备引进杨树的共同优点,还有树杆直树冠小,遮阴面积小的特点,适用田间、路畔栽种。这样也等于在大门外建起了教学网格田,方便开展教学。

当时林厂还栽种了上百棵果树,以上各项工作推进有序的情况下,接下来必须办成第七件事:要想实现:桃李杏树上百株,榆树成荫无其数,"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绿色愿景,就必须解决缺水干旱的现实,水是土地充满生机活力的基本保障,解决水源,不仅仅想解决三井林厂的吃水及灌溉问题,还想一并解决了三井村旱地变成水浇田的想法,在这一想法的驱使下,老任请来县水利局打井队。经探查,预计掘进90来米深可出水,打了一段时间,已掘进90来米深仍没水。经省水利技术人员查看后,建议再深掘几米才可出水,结果深掘过程中锤头卡死,拽弯桅杆也无法提出,只好割断钢丝绳舍弃深井作业,真是功亏一篑!但老任讲:他不气馁,又往返奔波、实地考察思虑再三后,在三井沟筑起拱型水坝,水满时溢出可流经林厂院内,建起蓄水池,就这样总算解决了吃水、灌概的问题。

前面老任讲到学校开办了,接下来是要办的第八件事:采取何种教学方法。他们研究实行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教学内容以季节开展,例如:春季上午课堂讲授如何育种、插杄,做好笔记,下午拿上笔记本到苗田参照书本知识实践育种、插杄作业,上午上课,下午实践,到了掰芽、修枝阶段,就按书本理论操作,引进几种苗木的截枝、去除榆钱钱翼膜等工序、种植柠条隔离带、加装护林铁丝网等等都由林校学生及职工完成,一系列林技书本知识通过实践应用,加深了理解,强化了记忆,林校学生做到了学以致用。

接下来还有全体人员包括林校学生的吃饭问题,这是老任要办的第九件事:利用土地解决粮食来源,将林厂部分人员另编了一个农业组,树地锄草、套种庄稼、蔬菜,所产粮食可用于贴补食品短缺问题。当时林校学生们同那个年代其它学校的办法一样,也是从家里拿上粮食交回学校事务处。70年代还是使用粮票的年代,食品匮乏粮食普遍短缺,所以林厂通过清除杂草:一来可词养牲畜,二来可套种庄稼、蔬菜,生产的粮食蔬菜就能贴补粮食短缺的问题,除了食物还有一些其它诸如教、学杂杂八八的费用,林厂员工及学生在林厂劳动实行记酬贴补制,既调动起参加劳动的积极性,又解决了教、学费用,减轻了家长的负担,更主要的是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强化了书本知识的消化吸收。还促进管护责任分区划片、量化落实到人的制度、措施执行到了位。保证了植树造林的效果。

老任讲:说是办了林校,其实是办了一个班,虽然只办了一个班,但给岢岚林业系统培养了十名林业技术人员(都是参加招工上岗)。这十名林业技术人员在各自的岗位上:一路征程一路歌,甘写绿色播春秋,为岢岚林业发展发挥了作用,贡献了力量。

老任当厂长期间招收了五名合同工,其中两名护林员,一名派往草城林区(松林),一名派往张泥庄林区(桦树),原有职工四名,后期共有九名职工。这是老任做的第十件事。

另外购进两头骡子一台拖拉机,原来只有一辆烂平车和一匹老瞎马,老任调去林厂,经过不到两年的落实绿化目标责任制,按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好家当了。

全省林业系统大会在长治召开,老任参会并获得三井林厂先进集体单位的表彰和荣誉证书,正当信心倍增准备好好大干一场, 调令来了,老任的新岗位是筹建化肥厂。不到两年的林厂任职画上了句号,种下一棵树便是一片绿荫,老任回望厂区内外郁郁葱葱的新景,不舍地离去但也必须离去,多年后还在念叨那片土地,念叨那批学生,说出一大串人名,我只记住几人:呂志荣、温仝生、燕新林、路登高、郭瑞。也许凡在林厂呆过的人心上都种下了一片绿荫!

盖楼房

说起岢岚的建筑,老任如数家珍,列举出长长一大串由他负责施工修建的单位办公楼、厂房等建筑,县政府办公楼也是老任施的工。老任讲述了施工多半辈子的各种情况,施工中克服种种困难的情节,在这儿其它不表,只简单讲述老干部活动中心,如何通过修改原设计,降低造价的建筑情况。

当年由省设计院出图纸,造价约需65万,老干局只有16万资金可用于建筑,减去已付省设计院图纸款:5千,剩余15.5万,差距实在太大。于是李局长到城建局寻求方案,当时城建局建议减去原图纸一半的工程建筑面积,这样造价可降至30多万,还差一半的资金。

李局长又开始寻找建筑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希望能提出更具体的建议,想出更好的办法解决资金缺口的大问题,于是找来老任,老任当时顾虑重重,不愿接手,凡搞过建筑的人都清楚顾虑的原由。经李局长多次说服工作,老任开始接手图纸,反复查看,仔细琢磨施工方案。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基本思路计划从基础上、结构上降低造价,要想让这一想法付诸实施,就必须找出合理依据,老任在准备盖老干部活动中心的院里实地查看(旧武装部家属院)时,基础范围内的山药窨子启发出老任向下再深挖,探测建筑位置的地质情况,于是找人深挖下去,果真出现了预想中的卵沙层,然后又在四角挖了四个探洞,确定了整个建筑地质都存在卵沙层,这样就找到了修改原图基础的可靠依据。老任着手在原图基础上绘制新图纸。

一、将原设计基础:钢筋混凝土满堂基础改成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将原图留60公分厚度的原土层,改卵沙层上面只留30公分厚度的原土层,其余挖出,然后打3/7灰土层30公分厚度。

二、结构变化:将原设计里院四层以下挑檐、飞角砌成女儿墙。将原图纸:楼梯及走廊由外转走街面变回里面,缩短距离。将原计划做楼梯占用的一间房做成卫生间,这样既降低了造价,也增加了使用面积,原走廊、楼梯间的设计在东面,太阳早上升起,楼道明,室内阴,新设计:冬季上午太阳照在活动室,阳光灿烂,下午西晒阳婆照在走廊,达到了冬暖夏凉效果。另外楼顶由原设计琉璃瓦换成小青筒瓦,想方设法从各个环节上降低造价,在原图基础上修改完成绘制出新的图纸。

新图设计完成后,老任建议李局长邀请各有关部门分管领导、城建局设计室负责人等召开了第一次修改设计审议会议。老任将大图铺在地下,讲完图,征求众人意见,大家认为新设计合理可行,会议通过了施工新方案。

开挖地基后,又召开了第二次现场论证会。此后老任按新方案开始施工,我们现在经常去活动的老干部活动中心就这样建起来了,时间大约是1979年。

当年在南门外、民政局残疾人宿舍施工中,老任与砌墙大师傅的几句对话,当时砌墙大师付在二楼垒90度墙,老任站在地面离墙不远处仰头观看,距墙约6米远,砌墙大师付说道:任工,人们传说你的眼睛就是尺子,你走在匠人跟前,匠人们就不由自主的要拿起尺子量一量,生怕不合乎标准被任工检查住,那你看见我起的墙正不正?老任眯着眼回答:不正,大师付又问:不正?那你说误差多少?老任答:约5毫米,砌墙师付拿起水平一靠,果真误差4.8毫米。

讲到这儿,老任拉开抽斗,给我展示了他工作多年的笔记、奖状、荣誉证书等等,我说:老前辈,这些不仅记录了您工作的成绩,也见证了您丰富的经历。老任接住又说:工作多年受过多次表彰,还有挨批评的事例了:那年在李家沟公社任职,每到擦黑便有股水从荒沟流过,白天不流,水流经过的两面泥土湿润,老百姓拢上红皮葱、栽下白皮蒜,还种了几畦畦白菜,众所周知70年代正逢上割资本主义的尾巴,老任望着那几畦畦绿油油的葱蒜苗子,心里实在下不了手,只是召集大家开会,口头强调了一番:社员同志们,大家栽蒜种葱,但绝不能影响建设好农村,坚决不能误了集体的营生。老任说:就因此事,他挨了批评……说着又从书柜拿出设计图纸的工具盒及一些施工工具给我展示。

说到这儿,我返回说说开头那组数字,我想文友们已经都猜岀来了,老任讲:他自参加工作以来前后多次调动,但做施工工作时间最长,1985年6月离休,离休后还接着干,到76岁才闲下来,现在还能记住施工中的一些常用数据,你信不信?我给你背,开头那组数据就是老任背诵的。现在敬请猜出来的文友们在群中公布题底吧。

(任发毅先生口述,孙凌云整理书写于2021年4月)

后记:

看到征集创业故事,我突然想起老任在三井办林校的事,前几天又给老任打电话核实了一番,根据老任口述我写出上面这篇小文,如有不妥之处务请文友们指正。

作者简介

孙凌云,1959年2月生,岢岚高中毕业,77年参加工作,自考大专,干部,2014年退休。喜欢阅读,偶写小文散发于各网络平台,有散文《水磨坊》在《五台山》双月刊岢岚版刊发,有诗《漪河》及另一篇散文在省《市场导报》登载。

特别声明:本平台作品以原创为主,转载为辅,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提供的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文章、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自告知之日删除。

心灵之窗

*铁流滚滚中的抗美援朝汽车老兵 ——三爹陈建堂回忆录

史政发展 塞外文化 红色文化 乡土文化

名人民俗 文物非遗 传说轶事 往事琐忆

投稿信箱:scgsjzb@163.com 

主编微信:sczb0972

(0)

相关推荐

  • 凌云飞度——一棵黑松“立与险”“力与逸”的随性制作

    第一眼见到这棵黑松,顿时被它险峻的树势及"V"型顶根吸引.此顶根极具力学原理,正符合此树险峻气势,毫无违和感.造型时本着:就势论势,就杆论杆,随心所欲,顺其自然.从而凸显此树立与险 ...

  • 重庆:从“要我植树”变为“我要植树”

    作者:董大法 刘微 重庆五菱汽车有限公司在渝北区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重庆市林业局供图本报记者 董大法  本报通讯员 刘微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腹心,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山清水 ...

  • 罗发涛:让油茶树成为老百姓的“幸福树”

    记者 吴苏 岁末时节,三条岭的油茶花渐次凋零,枯萎的花苞中间,已生出米粒大小的油茶果实,待到来年立秋,籽实饱满的油茶果将迎来又一年的丰收.而与其他地方种植油茶的目的不同,这里结出的油茶果,并不单单只用 ...

  • 朱凌云丨太平山往事

    很小的时候就听二哥说过,太平山的人家,太平山的森林,太平山的奇峰异石,太平山的道观.我不用想,不用看,二哥的神态言语就透出了太平山的神秘与传奇. 三十年前,在家里最艰苦的年月,十八岁的二哥背井离乡,只 ...

  • 16s分析之LEfSe分析学习笔记(数据整理的二三事)

    之前做 LEfSe 分析,使用全部的六个等级分类数据,总观测达到 1500,做出来树图很不好看,因此这次做一下调整: 1.  选择相对丰度在 0.001 以上的观测: 2.  将每个等级没有注释上名称 ...

  • 奉献在云南(口述/黄天明 整理/吴荽)

    一.西南服务团云南支队的组建情况 云南支队的组建全过程我都参加了,我简单地说说支队领导班子的组成,干部和学员的调配.招募.集训.行军.会师及接管和分配情况. 先谈谈当时的历史背景.1948年及1949 ...

  • 大表扬(快板两篇 白天景口述 石发财整理)

    编者按: 白天景老人是丹凤县竹林关白里湾人.在六七十年代,以快板说唱的形式活跃在田间地头,鼓励群众学习,劳动生产.是竹林关家喻户晓的"快板王".他那个时代过去了,这一段历史却被他记 ...

  • 【和永辉口述 木诚整理】乐痴古乐缘

    我叫和永辉,1995年出生,纳西族,今年25岁,我来自玉龙县大具乡的金江村,纳西语地名叫la bbei(虎村), 据村里的老人讲,我们大具在民国的时候就有了古乐队,那时候不叫古乐队,有伴唱经文叫谈经班 ...

  • 【和学文口述 木琛整理 】祭祀三多神仪式规程

    [编者按]今天是纳西族法定的民族节日"三多节",祝您三多节快乐!由于突遭疫情,丽江及其它各地的三多节庆祝活动都已取消,白沙三多阁的公祭也不举行了.本文,和学文东巴教我们" ...

  • 《听雨轩谈戏·老生篇》朱云鹏 口述 何伯恭 整理

    (一) 徽班进京以后,吸收了北方的戏曲以及湖北的楚剧汉调加以融合,徽汉合流,逐渐形成为京剧.京剧的形成期大致在道(光).咸(丰)年间,而它的成熟期则在同(治).光(绪)年间.当时沈蓉圃画的同光十三绝就 ...

  • 意生画外,伏彩潜发——著名画家孙伟作品赏读

    孙 伟,又名孙唯,70年生于山东莒县,工写意山水.花鸟.受业于国画大家郭志光先生,任教于山东艺术设计职业学院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术创作类):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山水 ...

  • 江苏诗人脸谱20:孙凌云

    孙凌云 孙凌云,笔名凌子,江苏省作协会员.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有诗歌.散文.随笔.歌词.诗歌评论.影视评论及书评等散见于国内30余种报刊,部分诗作被收入选集.出版诗集<邂逅宋词里的你> ...

  • 罗大伦博士关于治疗感冒咳嗽的方法整理(二)

    受寒引起的感冒和咳嗽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外寒阶段: 2.外寒里热阶段 3.里热阶段 4.回到外寒阶段 5.正气不足阶段 I 第一阶段--外寒阶段 (一)表现 1.首先,会打喷嚏,这是感受外寒的明显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