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数逻辑与道家思维
最近经常有读者跟我讨论说很多玄学术数是道士所创的,那玄学术数是不是就起源于道家,我们在学习玄学术数之前要不要先精通道家思想精髓,这对学习术数是否大有裨益。因为许多读者反映市面上很多术数大师是道士。
笔者的观点是如果我们真的掌握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后,就不会在从事术数学习和研究了。或许有同行的学者会跟笔者争论,说占卜预测术是术的层面,道家思想是道的层面,掌握了道有利于更好的指导术。持这种观点的人其实是混淆了道家和道教的概念。道家思想和玄学术数是背道而驰的,与术数门类关联较大的是道教,而非道家。
许多学者认为道教奉老子为祖,是道教三清之一,而老子创作的《道德经》是道家经典著作,道家与道教是一个概念。道家思想根基的奠定是春秋末年道家鼻祖老子所创,道教是东汉末年道教鼻祖张道陵天师所创。张天师创立道教是吸收了部分道家思想,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和道教的发展,道教逐渐远离了道家思想。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道教有追求长生之术,历史上很多皇帝在后宫请道士炼丹,追求长生之法,万历皇帝就是著名代表之一。道教追求长生的观点与道家思想就背道而驰。道家代表人物,与老子合称为老庄的庄子在《齐物论》中就发表了自己一死生的观点:“生死修短,岂能强求?予恶乎知悦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 庄子对“生”并不感到高兴,对“死”也并不感到厌恶,对生、死是一视同仁的。庄子甚至在老婆死后非但不难过,反而击缶而歌。我想庄子肯定不会为了长生而整天在丹炉旁抱薪添柴。
道家和道教都追求“仙”,但是两者追求的不是同一个仙,道教追求的仙是通过修炼称为神仙。而道家的仙就是字面意思,一个人自己在一座山里,喝泉水,采野食,自给自足,远离社会,远离文明。道家的思想是远离文明,远离社会。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这与玄学术数的逻辑是相去甚远的,术数的核心是通过预测趋吉避凶,道家的齐物论是让人看淡生死,看淡吉凶,似水一样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家让人淡泊名利,远离世俗,术数帮人追求名利,积极入世。我们以八字为例,八字的十神六亲完全就是在说一个人的名利和社会关系。十神里的财官印在名利上代表金钱、地位、名声,食伤说的是享乐。食神代表的六亲关系,正财为妻,偏财为父,正印为母,比劫为兄弟,官杀为子女……八字中日主与十神的关系非常形象的定义了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道家思想中的人是一个纯粹的人,与万物相一致的人,道家的思想里是没有如此复杂的社会关系的。
所以笔者在文章开头说一个人如果真的对道家思想彻底领悟之后是不屑于研究玄学术数的。道家返璞归真,反对人类文明发展,由繁入简。我们再看玄学术数,由太极生阴阳,由阴阳生四象成五行,五行再划分为天干地支,天干地支生克制化刑冲合害,衍生出十神和众多神煞,由一个简单的发起点推断人生,预测吉凶。这是一个由简入繁的过程,与人类发展由简入繁的历程非常相似。但是与道家思想是背道而驰的。反而与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有些相似的地方。儒家思想在庙堂,玄学术数在民间。儒家思想统治了中国庙堂文化几千年,玄学术数也在民间兴盛了几千年。
至于为什么许多玄学大师都是道士,首先与道士生活的环境相关。中国人对玄学术数感兴趣的人很多,在古代,尤其明清两代,很多在朝为官的进士对八字颇有研究。但是这些人毕竟公务繁忙,主要精力要放在为官上。反观一些道士在深山庙宇,烟火气稍微淡一些,相对有充裕的时间研究玄学术数。其次是玄学术数在思想层面的趋吉避凶与道士们助人为乐的宗旨有相通的地方。道教是非常讲究助人为乐的:你想成仙,我有修仙术;你想长生,我有炼丹术;你想健康,我有养生术;你想男欢女爱,我有房中术。
最后是玄学术数的一些命局调理方法有许多是借鉴了道教中《道藏》的内容的。
所以对于想潜心学习术数的读者来说,在有了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以后,可以研究研究《道藏》,学习一下道教的知识。如果潜心学习道家,学成之后最大的可能就是超凡脱俗,不屑于术数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