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第六届海峡两岸篆刻大赛评委们又提出什么要求?

0 1

陈达:要在传统中寻找当下的表达

陈 达

CHEN DA

第六届海峡两岸中青年篆刻大赛评委

守传统,却从不墨守成规,虽然已年逾古稀,但始终以敏锐的洞察力审视当下的艺术创作。谈及海峡两岸中青年篆刻大赛,陈达也谈起了自己年轻时的创作状态:“那时什么都想尝试,希望有所突破甚至是有所颠覆,但随着从艺时间与年岁的见长,你反而会更加敬畏传统的东西。”

作为五届资深评委,陈达推崇恩师陈子奋“放在精微”的艺术主张,他认为,中青年篆刻家在传统中进行创新值得鼓励,但需要在夯实基本功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即便是写意的印章,也需要追求严谨的态度。

陈达 书

作为一门传统的优秀艺术门类,陈达认为篆刻更需要慢慢提炼与长期积累,不能因为社会上流行什么就创作什么,也不必去迎合一部分人的喜好。所谓个人风格的形成不是为了风格而去离经叛道,而是应该去寻找真正自己心中要走的创作之路。只有先打动自己,才有可能打动评委。

陈达认为一年一度的大赛不仅对于参赛者是一种提升,对于大众也是一次很好的艺术普及与提高鉴赏水平的契机,“整个大众的审美品味与鉴赏水平提高了,也能倒推创作者不断精进与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

陈达 篆

陈达 篆


0 2

陈宏勉:边款是篆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宏勉

CHEN HONGMIAN

第六届海峡两岸中青年篆刻大赛评委

篆刻是主要以篆书为主的书体与镌刻结合治印的艺术,书法与篆刻同源同脉。陈宏勉评委精擅篆刻,兼攻书画,旁涉论述。篆刻,可以说是他投入最多、付出也最多的领域。他的印格之博大、调性之清新,风格面貌的广度与处理手法的精致度,堪称台湾精致文化的表征。多次作为海峡两岸中青年篆刻展的评委,他认为,借助比赛与展览,海峡两岸共同探讨篆刻艺术脉络,这对篆刻艺术的推广,以及两岸文化的交流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陈宏勉 书

针对本次的赛前指导,陈宏勉从边款的创作给以选手几点建议:

首先,注重阐述篆刻文句的精髓。从明清传世的名家篆刻作品来看,边款提供了鉴定这些作品的真伪依据,也为研究篆刻家的艺术生平、爱好以及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等提供了重要的文字资料。因而,创作边款,可以是个人的感悟,也可以是合适的诗词,但要体现创作的修养与审美情趣;其次,要呈现书法刀法的造境。好的边款艺术不仅具有书法笔墨的意趣,又要富有金石契刻的韵味;最后,要注重印侧整体的布局设计。刻边款时,要选择合适的字、词、句,注重印侧的整体布局,不要一味追求字数,否则容易出现错字、别字。

同时,陈宏勉还强调,让书法篆刻艺术贴近时代、表现时代,进而走向人群、走入生活,这是年轻的书篆艺术家需要努力的方向,因而必须对文字有着深入的了解,练就严谨精炼的基本功,在布局创作展现个人特色。

陈宏勉 篆

陈宏勉 篆


0 3

傅永强:大赛是一次最好的思考与感悟

傅永强

FU YONGQIANG

第六届海峡两岸中青年篆刻大赛评委

作为连续几届的大赛评委,傅永强书画篆刻兼擅,他精研甲骨文书艺,近年来,多以甲骨文字入印,不拘于古法,古雅中富有清新的诗意。他一直关注历届大赛的作品变化,纵观近几届收到的作品,他认为每届大赛的参赛作品基本的章法、刀法等技巧方面整体水准都在逐年提高,但写意的、成熟的作品依然相对较少,富有创意、大胆创新且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作品还有待增加。

在傅永强看来,作为面向海内外征集的大赛,大赛具有丰富性的天然基因,无论是南北方还是海峡两岸,在地域特点、人文环境、文化底蕴等方面,都会自然地形成天然的创作差异,如何将这种差异反映在自身的创作上,如何用自己的篆刻语言进行表达,是值得参赛者去思考的。站在评委的角度,在取法传统和深厚功力的基础上,不落俗套,有新意的作品才能让人眼前一亮。所以,近几届大赛也特别设置了创新探索奖,就是希望鼓励更多青年篆刻家在这方面进行持续探索。

傅永强 书

谈及本届大赛的两个主题——“百福来仪”“德有邻”,傅永强说,自己看到主题的第一反应是,两个主题都传达出一种包容的心态,他希望这样的主题可以对创作者的创作心态与思考维度上提供更多启发。

傅永强希望通过大赛使参与者能借此机会花时间静下心来进行思考和创作,认真刻几方印,在提高技巧的同时,关键要在思考维度上有所提升,要沉下心来积累与提升审美品位,这需要养心和养眼,需要积累和感悟,这其中,艺术修为的深浅与创作者的心境有极大的关系。

傅永强建议参赛者可以首先选择自己有研究或擅长的字体来进行创作;其次在章法上看看能否有一些妙构;第三,如何通过用刀来表现文字内容和自己的思想。这三点也是篆刻能否形成自家面目的一个基本路径。当然,在修习的过程中还需要涉及很多领域,比如书法、文学等。

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篆刻更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方寸之间需要时间去积淀,甚至需要一辈子的时间去感悟。用自己的语言做自己画,形成自己的表达方式,这是不能急于求成的一件事,傅永强建议年轻一代的篆刻家要寻找由内而外自然流露的表现形式,不做表面文章,也不是追求技法呈现的表面效果,而是需要博采众长,强化自己的艺术语言,长期不断学习、积累和感悟的过程。

傅永强 篆

傅永强 篆


0 4

叶林心:过于追求形式而偏离篆刻审美创造规律不可取

叶林心

YE LINXIN

第六届海峡两岸中青年篆刻大赛评委

篆刻艺术自明代文彭、何震开创以石刻印之风气后,文人篆刻体系就正式确立,篆刻艺术进入了复兴期,形成了新的审美精神,当代篆刻的突破,都离不开传统的审美精神文化的更新与创造。叶林心评委对印面再作新的审美创造颇有研究,或书法,或绘画,或微雕入石,使得一方方印极富文化蕴味,具有收藏与审美价值。就印面如何作新的审美创造,他谈了几点自己的看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艺术创作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需要不断的吸取、领悟古人的智慧、思想融入到自己的创作思想中,进行审美创造。

叶林心 书

篆刻是集篆法、章法、刀法三者结合的一门综合艺术,重视传承是中国印文化发展中最为强调的法则,在创作中应避免一些无法度的创新,把篆法、章法、刀法变得面目全非,找不到任何传统的影子,过于追求形式感而偏离了篆刻审美创造的规律,因而,在构图形式上吸收传统印章美学中的欹正、虚实、错综、变化等规律,吸收古典精华进行新的审美创造。往年的评审过程中,一些参赛选手的作品看似有创新,但脱离对传统的探索。偏离篆刻审美创造规律的作品是站不住脚的,创作中应该是大胆创新,各具面目,但要各有所依。

同时,叶林心表示,参赛选手应该从自己的“长项”下功夫。而所谓“长项'就是擅长的项目,即特长。各行各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项与短板,同样,从事艺术创作的每个人也都会有各自的长项。那么如何找到自己最佳的优势,发挥好自己的长项尤为重要。首先参赛选手们要很清楚自己在篆刻创作中最擅长那种印式、风格,比如有的擅长古玺印式,有的擅长秦汉印风或明清流派印风,自己要有很明确的定位,“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发挥自己的优势与才能,做到扬长避短。只有找准自己最擅长的定位,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创作潜能。同时在创作中,必须注意从用字规范到印稿设计都要认真反复推敲,反复设计,把自己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才能创作出精品佳作。

叶林心 篆

叶林心 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