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记】白云深处有人家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悠然见南山
之
白云深处有人家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初中时候读白居易的《卖炭翁》,我就会联想起老辈人曾经说过的,在南山深处烧炭的毕姓人家。
也不知道是哪个年代的事。一年秋天,南山脚下来了一群外地人,看样子是拖家带口举家南迁流落至此的。领头的是两个中年男子,自称姓毕,北方老家大旱,实在活不下去了,所以兄弟两个带着家小十余口人来南边讨生活。
他们到各个村落沿家乞讨,大概过了十余日,忽然就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眼看大寒天气要到了,人们无不担心他们怎么过冬。
又十余日,有几户人家打算准备一些过冬的硬柴,便联合起来上山去采伐些杂木或者挖取几个烂树兜子回来。早晨出的门,结果到中午他们就下山了,每人还挑了一担木炭回来。原来人们担忧的毕家人,在乞讨中,发现南山上杂木丛生,可以烧炭卖钱。于是他们爬上南山高处,觅得一个朝阳的洼地,垒窝造窑,做起了烧炭的营生,不用再卑躬屈膝地向人乞讨。
毕姓人家在南山烧炭的消息很快传遍山下,山下人也不再为筹备冬柴而烦恼,直接上山买现成的炭。毕姓人家居住的洼地有了人烟,也跟山下的村落一样,被人们称作毕阁塆。毕阁塆人春夏两季种地,秋冬季节烧炭,像燕子衔泥,像蚂蚁搬家,一点点地积累,逐年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毕阁塆落户南山,转眼十年,毕老大的大女儿都十八岁了。按照北方老家习俗,毕大丫老早嫁出去了。可是在南山烧炭的这些年,除了买卖上的主顾,他们几乎跟外界没有接触,难道让女儿在这山上做一辈子老姑娘?
真是想啥,上天给啥。
一天,毕老大带着孩子去地里收萝卜,抓到了一个偷萝卜吃的贼。毕老大面无表情,喝问那人为何偷萝卜。那人也不怯弱,拍拍手上的土,一本正经地说:我是来采药的,今早出门匆忙忘带了干粮,刚好见地里有萝卜可吃,就扒了两个充饥。说着解下背篓,亮给围着他的人看。篓子里面果然全是草药,并没有萝卜。
这么说,你是郎中?毕老大的二小子毕二楞嘴快,跳出来问。
那人说:当然,我家祖孙三代郎中,采药看病就是我们的家业,这山下方圆十里都知道我们天启药号。
刚巧我姐昨天叫骷颅蜂给蛰了,这手臂肿的跟老藕一样,你能给她消肿消毒吗?毕二楞也不等姐姐同意,直接把毕大丫拽过来。毕老大想阻止已经来不及,二楞撸起大丫右手的袖子,就叫那偷萝卜的郎中看。
骷颅蜂本来很毒的,但是秋天了,它也蹦哒不起来了,所以问题不严重,敷点这个药,到今天晚上就消肿。那郎中从篓子里倒腾出几片不知名的草叶来,塞在嘴里嚼了嚼,吐出草渣就往大丫白花花的手臂上按,又叫大丫用左手按住右臂一个时辰,就可以了。
大丫本来心里在暗暗骂自己弟弟多嘴,又见这陌生人从嘴里吐出东西直接往自己光溜溜的手臂上按,已经羞红了脸。正要抽回手,却被手臂上凉凉的感觉震到了,仿佛那红肿处的胀痛感已经消除了一半!她偷偷地望了陌生人一眼,竟是个眉清目秀的后生,顿时觉得耳根子都热了。
大丫的细微变化,毕老大全看在眼里。本来抓了个贼,他要发火的,现在眼见着小郎中获得了二楞和大丫的好感,他也不提偷萝卜的事情,只问了一些认药采药的法子和治头痛脑热的方子,便把采药的小郎中打发走了。
没想到,大丫手臂上被蜂子蛰了的伤痛好了,却落下了心病:她居然惦记上了那个偷她家萝卜的小郎中!毕老大正愁女儿嫁不出去,既然目标明确,他就从买炭客户里找了个可靠的人保媒,试着去跟天启药号提亲——这举动太轰动了,人们疯传:北方来的毕姓人家真开通,居然女方先向男方提媒!
天启药号在远近还叫得响。当家郎中对于毕姓人家有些嫌弃,毕竟他们曾经是一群叫花子,端着架子不肯答应。毕老大懂得其中的奥妙,决定舍血本也要给大丫置办一批嫁妆。但是他们十年前来此安家,是白手起家的,一点祖传的家当都没有。毕老二说:哥,我们的家当也只有木炭了,不若如此如此,这般这般......毕老大一听,觉得可行。
第二天,毕老二下山,招了一批石匠上山。他打算从山上铺一条石路到山下。毕老大则指挥全家夜以继日地烧炭。两个月以后,正是朔风渐起的时候,毕老二押着十车木炭来到天启药号,正式为侄女毕大丫提亲。十车炭!即使是这南山下最富的人家也要烧它三年五载,天启药号更不知要用到何年何月!这嫁妆虽然不够精致,但是确实实诚!这门亲事就此定下啦!
天启药号的小郎中在毕阁塆偷萝卜偷回来一个媳妇儿的事儿,从此成为南山一带的美谈。
毕大丫嫁到山下天启药号,不仅带给郎中一家十车木炭,还给南山开了一条石板路,方便了上山下山的人们行走。特别是大丫的弟弟妹妹们,经常找理由下山,不肯待在山上种地烧炭了。可怜毕老大毕老二两兄弟,经营十几年的炭窑,最后还是没人愿意接火。孩子们都学着大丫姐姐的样儿,跟山下的男娃儿女娃儿好上了以后,女的下嫁,男的入赘,都不肯再回山里了。
今天的毕阁塆,只是南山之上的一个地名,一片开阔向阳的洼地的名称。没有人住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