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要寻找人为失误(human error)吗?那就先把人当成人(make it human)!」这个故事给过我很大的安慰。先把人当成人,或者说,把自己当成自己,再面对很多做不到的事就释然多了。不要幻想「换另一个人/电脑来做,可能做得更好」。是的,完全可能,但现在能换人吗?换不了。既然换不了,那些念头有何意义?飞机眼看就要撞上了,能指望的就只有自己的脑子和自己的手。——对付着用吧!就是硬做,对付着做,在各种遗憾下做出相对最优的选择。而所有遗憾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我只能是我」,没法换成一个更好的人:我刚犯过错,我个性有缺陷,我该学习的时候没好好学习,我情绪不好……但是,现在也只有我。那就硬做。有人也许会发现,硬做下来的结果也不坏。道理很简单,因为把一部分用于纠结「为什么我不能变成一个更好的人」的时间精力省下来了,放在更有价值的地方,创造了一点优化。——恐怕是我们主观上唯一能达成的优化:把本该用来自责的时间用来做事,这就是我们尽心尽力做成的样子。当然了,从挑剔的眼光来看还不够,「如果是更好的自己,可以不止于此」,那就等以后吧,眼下反正只能做到这样。以前我会说,你必须接受自己。后来我发现「必须」这两个字都还会造成一部分的纠结:为什么必须接受?会自甘沉沦吗?我就是不想接受,行不行?……所以我换了一个说法:你不想接受,也可以,接受你的不接受。你是不甘心,想努力变成更好的人(好到都不像你自己),说不定啊,能做到。但咱们说回现在,你现在不是还没变吗?至少这一次你只能是现在这样,那就先把这次的事做完,以后再说怎么变。以后再说以后的事,这招特别好用。就是不执著。对自己满意又怎么样,不满又怎么样,没什么,满不满的不都还是这个人吗?如果太过执著于战胜这个不满,执著本身就会造成新的问题,说不定是更大的问题。那不如就算了,能做到什么样就做到什么吧,我们拿不满没什么办法,但我们至少可以减少一些执著。也许慢慢就会发现,在做成一些事的过程中,对自己的不满也没那么重要了。不满很难战胜,却可以跳过不管,也算是一种战胜的方法。但还是有一些紧紧抓住不满的人,期待通过对自己严加管理,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这很值得佩服。放过自己是一种能力,不放过自己的同时,还能让自己变得更好,这也是一种能力。不过,无论变得好不好,始终还是要做成事。先让飞机平稳降落,之后再说接受质询,或者再讨论有无质询的必要,那都可以有充分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