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怀想

每年的清明节,人们都会去祭扫先祖的坟墓,挂上一些白幡,化炼一些纸钱,焚香祷告,求故去的先人在天平安。有些地方把祭祀活动只放在清明这一天,有些地方却前前后后要过半个月。有些地方是真正的哀思,连用餐也异常清淡,而有些地方俨然已经变成了一种浓重的节日,热闹非凡。在老家思南,一般都是在清明这一天去上坟,将故去的先人的坟打扫一下,割除那些疯长的野草,烧纸挂清,放一挂鞭炮即完成了一所坟的祭扫,再去下一所坟。忙完回家,不用刻意去准备什么美餐,除非有亲人也到来挂清。只要有机会,我都会跑回老家去过清明,挂清是必然的,但更主要的是想去见见父母,陪他们聊聊天,陪他们吃个饭。看父母忙前忙后地准备饭菜,就知道了他们依旧健康,也就能放心地去工作了。

我曾在黔南荔波工作了二十多年,那里的清明节却是另外一幅景象。人们会提前几天相约,准备好各种美食,邀请朋友一起,到先祖的坟前聚餐。一般不一定就是清明这一天,还得看天气或自己和朋友的时间,所以前后可能会花费半个月。同样是在荔波,瑶族又完全不同,施行洞葬的瑶族,干脆就不用祭祀,也不过什么清明节。把对老人的尊重,都放在老人的生前。

其实清明节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而已,用于祭祀先祖的传统与寒食节有关: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到处流亡,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晋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带上老结亲,悄悄地到绵山去隐居。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就有人向晋文公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熊熊的大火烧焦了整个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不已,并要求给予厚葬。在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这就是清明祭祀,寄托哀思的来历。这些从网上、书上、课本里,都可以得到答案。清明节不仅仅生与死的情谊,而令的唏嘘不已的是重耳与介子推的关系。

忠心的人,是打心眼里敬重你,为你做的任何事情,从来都没有想过回报。看到你的疲惫,首先想到的是如何为你减轻。你想做的事情,会不遗余力地去尽力实现。从来不谈价钱,甚至在心里,也是一味地心甘情愿。这就是介子推的忠心,是无可厚非的。想说的是如何理解重耳?落难时,有人追随,对最大的施恩,尚会感激涕零。而一旦顺时,就忘记了当年,关注的恰恰只有新的生态位周边。这就是人性,是人性的本源。问题是最后不会去考虑对方的生死,已经不把对方放在平等的位置,只求自己想要的结果,不去尊重对方的选择。地位的转变扭曲了本来的善心。有多少人在交朋结友时,去除了“有用”这样的字眼?真正是相互欣赏相互尊重?有的人甚至将结交朋友作为一种“投资”,完全亵渎了“朋友”二字。

一些强加意志的现象在家庭中也很平常。总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所以有了“有一种冷是你妈觉得你冷”,所以有了垂死时残忍地抢救,插上各种管子与电极。所以有了父母给你选定了要嫁要娶的人,还有他们认可的职业。有个故事讲的是小白兔爱上了小猫咪,每天小白兔会努力地找来一些胡萝卜送给小猫咪,而小猫咪也会努力地去为小白兔抓鱼,于是小白兔坚持忍受着吃鱼的痛苦,而小猫咪含着泪咽着胡萝卜。

人生是短暂的,本来在这个为祭祀而提起的节日,却想了不少生死之外的问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