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古代妙方:三和散

一些名方在运用中,常被发现效用极广。比如六味地黄丸所治病症,远远超出了其治小儿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本意。
而宋代官修医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则最喜欢在方下列一大段所治,就像给人喂食,让人不用劳动(在临床中验证)便能获知其巨大能量。
三和散正出自本书。
可治
五脏不调,三焦不和,心腹痞闷,胁肋膜胀,风气壅滞,肢节烦痛,头面虚浮,手足微肿,肠胃燥涩,便秘,虽年高气弱,都可服用。
还治背痛、胁痛,有碍饮食。及脚气上攻,胸腹满闷,大便不通。
这么多病症,只要牢牢抓住调五脏和三焦之目的,及行气利水散结的手段,便可由点及面,辐射至多种病症。
组成:羌活、紫苏茎叶、沉香、宣州木瓜、大腹皮各一两(30克),川芎、炙甘草、陈皮、木香、槟榔(面裹煨熟,去面)、白术各三分(1克)
本方所用之量,前五味和后六味可谓天攘之别。
为什么要重用他们呢?
通常来说,五脏不调,人便不得安,三焦也不和。
三焦,包括了五脏六腑,有通行元气,运行水谷与水液的功能。“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五脏通畅,气血津液相互滋生,人体才能安和。
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若五脏不和,招了邪风,就算壮实之人也受不住。
本方所治,以邪风入内,引起肢节烦痛,头面虚浮,并影响五脏正常工作,导致水湿不化,壅滞肠胃,从而心腹痞闷,便秘,胁痛,甚至反射至背而背痛,以及水湿泛入肌肤,引起手足肿等。
1 羌活,祛邪风,保卫脏腑
羌活是有名的风药,辛苦温燥,去湿散寒祛风,风气通于肝,肝主筋,故善舒缓肢节疼痛,尤善祛上部之湿,除肩背酸痛,项强筋急等。可阻风入脏腑,通利五脏。
2 紫苏茎叶,理气宽中,温通脏腑
气机通畅是五脏安和的根本,紫苏辛温,其茎梗理气宽中通血脉。其叶解表散寒,行气和胃。胃和则体安,气和则体畅。

3 沉香,温暖脾肾,温养脏腑
肾是身体的后台老板,脾是鞍前马后运化水湿的良将。
沉香,辛苦微温,可沉入肾纳真气,又可香入脾,除脾湿脾寒,由此温养脏腑,治胸腹胀闷疼痛,胃寒呕吐呃逆,肾虚影响它脏等。
4 木瓜,和胃舒筋,通利三焦

木瓜酸温,酸能走筋,温能通络,能入肝益筋走血。是舒筋活络要药。
它同时还能去脾土之湿,及固肾益精,甚至清心润肺。
尤其在益肝脾方面,脾得肝之疏泄,则升降协调,运化功能健旺。
另外,木瓜之酸,能收而不能散,能下抑不能上升,善治下半身浮肿。
5 大腹皮,行水消肿,通利脏腑

大腹皮是有名的利水药,性味辛,微温。归脾胃、大肠、小肠经。下气宽中,行水消肿。既可除湿阻气滞,脘腹胀闷,便秘,又可将脾胃之水湿引导向下,消除脚部肿胀。
以上五味,消肠胃壅滞,除水湿不化,由此通利肝脾胃肾及大小肠,共同调五脏,和三焦。
后面六味,用量甚少,相当于上药完成了主要任务,它们就是来打扫战场,查缺补漏的。
6 川芎,祛风止痛

川芎祛风,祛的是头顶之风。
温能发散通络,辛能通气窜行,能让肝血活跃起来,再让心将这个血运送至头目。头部得气之通利,血之濡养,便有足够的力量疏散头部之风并止痛。
7 陈皮,调气利湿

性味辛苦温。
温能养脾行气,辛能醒脾,苦能健脾泄水。可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痰多等。
脾胃地处中焦,中焦之气通行,三焦之气也随之涌动,故古代大医李东垣曰:人以脾胃为主,而治病以调气为先,如欲调气健脾,橘皮之功居其首焉。
8 木香,降逆气,宽中

木香香气袭人,行气能量强大。加之其苦燥温通降逆气,宽中,中宽则上下均通,能令一身上下内外诸气通行,荡开气滞壅阻,由此除心腹痞闷,胁肋膜胀等。
9 大腹子,消积行水

大腹皮是槟榔皮,大腹子是槟榔子,所以本方是槟榔的皮和子均用。大腹子苦味能燥,辛味能窜,温能通络去寒。这些本事用于胃和大肠经,可消积行水。治食滞,脘腹胀痛,水肿,包括手肿足肿。

10 白术,健脾利水
白术健脾益气补中,还燥湿利水,能像烘干机一样燥湿,将体内之寒邪湿浊从皮肤推出去。又能像洗衣机一样脱水,让湿浊从下焦之排水系统出去。
与降气行水的大腹子配,与除脾湿的沉香木瓜等配,将健脾利水这个工程进行得非常完美。
最后说到炙甘草,健脾和胃通畅中焦,配合它药入病处。
多味相配,温调五脏,和畅三焦,令气血津液畅通,良性循环。难怪可治心腹痞闷,胁肋膜胀,肢节烦痛,手足微肿,肠胃燥涩,便秘等多种病症。
三和散用法用量:
上药制作为粗末。每次取6克,水煎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