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界:葡萄美酒夜光杯—明代玉杯大赏

双龙耳玉杯

明代晚期

高5、口径7.8厘米

现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双螭耳玉杯 明代

长13、高5、底径3.5厘米

现藏于安徽省文物局

双龙耳玉杯 明代

长13、口径7.2、高5.9厘米

现藏于常熟博物馆

乳钉纹双龙耳玉杯 明代

高2.45、通耳宽9、口径5.6厘米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乳钉纹双耳玉杯 明代

高3.5、口径6.4 厘米

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双龙戏珠纹双耳玉杯 明代

长11.2、高4.1、厚6.7厘米

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乳钉纹双耳玉杯 明代

高3.4、口径8、底径4.9厘米

现藏于开封市博物馆

花形双耳玉杯 明代

口径5.9、高4厘米

现藏于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

乳钉纹双耳玉杯 明代

高3.4、口径6.8 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花卉纹双耳玉杯 明代

长9.1、宽3.2、高3.5厘米

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菊瓣纹双耳玉杯 明代

高4.5、宽9.8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勾云纹双耳玉杯 明代

高4.1、口径10、耳宽12.2厘米

现藏于旅顺博物馆

乳钉纹双耳玉杯 明代

长12.8、宽7.6、高3.4厘米

现藏于河北省民俗博物馆

乳钉纹双耳玉杯 明代

高4.8、口径8.1、长13.5厘米

现藏于山西博物院

龙耳玉杯 明代

高3.5、口径6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螭耳玉杯 明代

长8.9、宽6.3厘米

现藏于北京颐和园

回纹单耳玉杯 明代

长8.1、宽4.4、高2.8厘米

现藏于常熟博物馆

乳钉纹单耳杯 明代

高3.4、口径8.1、底径5.9厘米

现藏于旅顺博物馆

螭纹单耳玉杯 明代

通高4.2、带把宽8厘米

现藏于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

鹰熊纹玉合卺杯 明清时期

高9.2、长7.5、宽6.9厘米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凤兽纹玉合卺杯 明代

高10.08、最长12.2、最宽8.8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耳杯 明代

长12、宽10.6、高3.3厘米

现藏于安徽省文物局

花口高足玉杯 明代

口径7.3、高7.8厘米

现藏于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双螭耳玉杯和玉盏托 明代

杯:高6.2、长14厘米

盏托:直径14.5厘米

现藏于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双龙耳玉杯和玉盏托 明代

通高6.5、杯高5、通长12.5、

口径9.4、足径3.6厘米

盏托高0.6、直径17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鹤鹿人物纹玉杯 明代

高7.5、最长14.5、最宽10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白色,玉中有糖色,在绺裂处还有铁褐色沁斑。玉杯上下直口。杯底足四周浅浮雕竹、梅、灵芝纹饰。杯外镂雕鹤鹿人物通景图。共八人,一老人笑容可掬,手抓桃枝正在摘桃,旁边站立一鹿,空中一仙鹤飞翔。两老人正对坐弈棋;一老人手搭在小童肩上前行;另有一人正展卷观图,图上绘太极。镂雕松树和桃树做柄。一派鹤鹿同春,山林野逸,悠然自得的景象。

双螭耳玉杯 明代

长16.5、口径8.5、高5厘米

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玉质青色。器呈圆形,敞口,腹部微鼓,圈足。两侧相对各透雕一螭耳,双螭口衔杯沿,其四足附于杯壁。

青金石杯 明代

高3、口径8.2、底径3.1厘米

现藏于武汉博物馆

青金石蓝色,有多处黄白色斑。侈口,圆唇,弧腹,两侧雕螭形耳,一螭下颔和前爪附于口沿,另一螭头身右倾,下颔靠近右前肢附在口沿上,身体呈环形,尾与后肢附于外壁下腹部。

双螭耳玉杯 明代

高5.1、通耳宽11.1、

口径5.7、底径2.75厘米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圆体,敞口,深腹,小圈足。两侧各镂雕一螭作为器耳,螭下颌与前肢抵在杯口,身体弯成弓形,后肢和尾部卷附于杯腹部,这种双螭耳玉杯在明代数量较多。

乳钉纹龙耳玉杯 明代

高3.8、口径6.7 厘米

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有黄褐色沁和玉绺。杯似碗形,杯身琢三排乳钉纹,斜线错位,乳钉浑圆高凸,地子欠平整,有明代玉雕工艺特色。双耳龙形,鹿形角,眉骨圆凸,管钻圆眼,口衔杯口,略高,尾两股卷起紧靠杯身。整器玉质、造型、雕工俱类似明器。

双婴耳玉杯 明代

高6、口径6.5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白色,有玻璃光泽。圆形杯外以双立童为耳,童子后脑颇大,手持物残缺。童子特征与明代青花瓷器上常见的婴戏人物特点一致。杯腹前后浅浮雕诗句,后有“伯仁”二字款,器底有双阴线方框,内有“永宝”篆书款。文伯仁是明代“吴门四家”之一文征明的侄子,亦是明嘉靖时期画家。故此为明代中晚期玉器的标准器。

螭耳玉杯 明代

高10.7、宽16.2厘米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玉质碧绿色,多墨绿色斑。杯呈椭圆形,直口深腹。身浮雕双螭,其一攀附口沿,两侧各镂雕一螭为柄,椭圆圈足,足上有弦纹。

双龙耳玉杯 明代

通高4、口径5.5、

足径2.8、通耳宽10.2厘米

现藏于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

玉质青色。杯体侈口,束腰圈足,足底微凹。镂雕双龙为耳,龙口紧附杯沿。此器主体光素无纹,造型简洁,雕工粗犷,具明显明代风格。

双螭耳玉杯 明代

高8.2、口径9.3、足径3.9厘米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玉质受沁呈灰白色。杯呈直口,中空,弧腹,小圈足。内壁光素无纹,外壁两侧各透雕一螭为耳,螭头部及双爪攀附于杯口,曲颈,螭身上半部拱起悬空,形成杯耳,其腿及花形尾分别位于杯壁一侧,紧贴于杯壁。螭纹雕刻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双凤耳玉杯 明代

高7、口径8.6、足径4、厚0.4厘米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玉质白色。杯为直口,弧腹,双凤耳,圈足。内壁光素无纹,外口沿饰回纹一周。外壁两侧各透雕一凤为耳,展双翅与杯壁相连。双凤尾贴附于眼,尖喙,张口,口衔杯沿。凤颈较短,凤身饰叶形羽毛纹,翅尾很尖。凤尾十分优美,似数条飘带,并带锯齿形边饰,长而飘逸。一凤尾弯卷成枝形,另一凤尾为带状火焰纹,通于杯身。圈足饰回纹。

双螭耳玉杯 明代

高6.1、口径7.2、长12.6厘米

现藏于山西博物院

玉质青色,局部有灰色沁斑。杯圆体,撇口,口沿内琢一周隐起的云雷纹。颈部微收,弧腹,圈足。杯两侧镂雕双螭形耳,螭头及前爪伏于口沿,长尾卷于杯壁。

寿字双龙耳玉杯 明代

高4.4、宽14 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质青色,重绺。杯体主题纹饰为阳起的篆书“寿”字,辅助纹饰为明代玉杯上常见的圆形乳钉纹,小圈足,两侧附龙形耳。

乳钉纹双螭耳玉杯 明代

高4、口径13.5、底径4.5厘米

现藏于武汉博物馆

玉质青色,布满白色石纹和黄褐色丝纹。敛口,弧腹,双螭耳,圈足。腹壁雕乳钉纹,杯两侧雕对称的螭形耳,双螭口衔杯口,独角,身下弯呈C形,尾部与杯下腹部连接。

乳钉纹双螭耳玉杯 明代

高4、口径13.5、底径4.5厘米

现藏于武汉博物馆

玉质青色,布满白色石纹和黄褐色丝纹。敛口,弧腹,双螭耳,圈足。腹壁雕乳钉纹,杯两侧雕对称的螭形耳,双螭口衔杯口,独角,身下弯呈C形,尾部与杯下腹部连接。

双龙耳玉杯 明代

高4、口径9厘米

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杯圆似碗,口沿外撇,深腹,圈足,底内凹,器体通体无饰。双耳龙形,鹿形角,猫耳状耳。用粗阴线雕刻出眼、鼻、眉毛轮廓,眼略呈菱形。龙口衔杯口,略高,尾两股卷起紧靠杯身。龙身饰阳纹弦纹。造型古朴端庄,具有明代风格。

双螭耳玉杯 明代

高3.5、口径10.5厘米

现藏于武汉博物馆

玉质白色,一螭形耳上有褐色玉皮。撇口,弧腹,两侧镂雕螭形耳,双螭下颔与前爪攀附于口沿上,身体呈环形,尾与后爪攀附于外壁下部,圈足。造型小巧精致。

梅花纹匜形玉杯 明代

高3、口径5~7.6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质白色。杯体椭圆形,一侧出流,一侧附龙形耳,底有圈足。杯体雕折枝梅花,线条粗短有力,纹饰简约而粗放,是典型的明代风格。

螭纹匜形玉杯 明代

高4.5、口径5.4~9.3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质白色。杯体椭圆形,一侧出流,一侧附龙形耳,底有圈足。杯口沿阴刻一周回纹,杯体浅浮雕螭虎灵芝纹,螭虎双耳上卷,直鼻连眉,眼呈菱形,脊背阴刻脊线和冰纹等特征还残留元代风格。

螭纹匜形玉杯 明代

高2.9、长8.8、宽4.2厘米

现藏于安徽省文物局

玉质白色,局部石灰沁。杯呈不规则的椭圆形,单柄,内空可贮物。嘴为爵形,口流端前伸下凹,底为椭圆圈足。素柄,柄面为阴刻卷云纹。杯外缘为浅浮雕螭纹。

涡纹匜形玉杯 明代

高4.1、口径6~11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质青色。杯体椭圆形,一侧出流,一侧附方形卷云耳,耳上阴线刻兽面纹。底有圈足,杯体外雕仿古玉的卧蚕纹和涡纹。器形稳重但不呆板,纹饰古朴但富有变化。阴刻直线粗而短,呈梭子状,曲线不圆滑,略显笨拙,反映了明代中期的治玉水平。

螭柄匜形玉杯 明代

高6.5、口径7.7~11.2、

底径3.8~5.6厘米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玉质青白,有褐斑。仿古青铜匜造型。口近椭圆形,前有宽流,敞口,斜直壁,后端雕一螭形柄,螭嘴衔匜口,四肢爬于壁上,椭圆形圈足。

乳钉纹匜形玉杯 明代

高4.5、通柄宽11.2、口径6.2厘米

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玉质青色。器呈椭圆形,流宽而敞与流相对饰一龙形鋬,口沿处饰夔纹,腹部雕突起的乳钉纹三周,腹部两侧及流下雕有三组扉棱。

龙纹匜形玉杯 明代

高5.5、口径6.5~11.1、

底径4.1~6.2厘米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有褐斑、裂纹。仿古青铜匜造型。口呈椭圆形,前有宽流上翘,弧腹,壁上浅雕龙纹,后有弯龙形柄,椭圆形圈足。底有款:“子子孙孙用之。”

乳钉纹匜形玉杯 明代

高3.6、口径7.2厘米

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有玉绺和浅黄色沁。杯扁形,深腹,有流。椭圆形足,底内凹。杯身分为三层,以阳弦纹间隔。中层碾琢三排乳钉纹,乳钉突出,地子欠平整。单耳龙形,鹿形角,猫耳状耳,宽额一道粗阴线,鼻稍突起,口衔杯口,略高,尾两股卷起紧靠杯身。器物造型、纹饰作风当属明代。

龙凤纹匜形玉杯

明万历时期

高8、口径5.5~9、底径4~4.5厘米

现藏于开封市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局部有褐斑。该器方形,直口,直腹,圈足,一侧雕龙首柄,柄下有珥,口部有流,外壁突出扉棱,口沿处浅浮雕龙凤纹,方形腹满饰乳钉,圈足凸雕变形夔龙纹。该器造型端庄,古朴,雕刻精细,为明代仿古玉器。

龙柄匜形玉杯 明代

高8.6、口径6.6~12、

底径4.3~7.2厘米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玉质青色,底有大片褐斑。仿古青铜匜造型。长方形口,直口,方唇,前有宽流上翘,直壁,壁上雕龙、凤纹和直线纹,边有扉棱,后端龙形柄,龙嘴衔匜口,长方形圈足。

圈儿里人都在关注以下这几个平台

(0)

相关推荐

  • 中国玉器大全(隋唐--明)2

    21.白玉镶金镯 唐 直径 8.1 厘米 1970 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藏 此镯由三节相等的白玉组成,上刻凸弦纹,每节玉端以金兽面包镶连接,内侧用两颗金钉作铆,兽面间有穿孔,加金条 ...

  • 中国玉器大全(隋唐--明)12

    221.白玉观音插扦 明中期 玉观音高5.5 厘米 长 10厘米 宽 3厘米 1969 年上海市陆氏墓出土 上海市博物馆藏 头部为白玉观音,以金质莲座托之,右手在胸前执一云帚,神态肃穆,衣着飘然,胸前 ...

  • 中国玉器大全(清)19

    353.和田玉夔纹炉清中期高9.8 厘米 口径8.4厘米 长 11.8 厘米故宫博物院藏白玉圆形,盖顶作圆环式纽,其下饰八组夔龙,炉腹中部三道横条瓦纹,上有一周夔龙纹,下为变形兽面纹,双重足,内为矮圈 ...

  • 中国玉器大全(清)18

    341-343. 和田玉仿古召夫鼎清乾隆高25.15厘米 长 20.9厘米 宽13.8 厘米故宫博物院藏青玉,长方形,口沿有唇,外饰一周雷纹,口沿上有双立耳.腹部四角及两宽面中央皆出戟,四面饰变形兽面 ...

  • 古玉界:【美玉说玉】身份象征的明代玉带板

    明代玉带板数量较多,近年来考古发掘出土于墓葬中的整套带板也不少.现今传世品的玉带板,大多是零散的带銙和铊尾.带銙由长方形.桃心形.竖条形组成,另外还有委角长方形和方形带銙. 装饰分素面.透雕.镶嵌宝石 ...

  • 古玉界:古人为什么喜欢“玉鹿”?

    在古人心目中,鹿是一种瑞兽,有祥瑞之兆.<宋书·符瑞志>载:"白鹿,王者明惠及下则至."认为鹿为纯善禄兽,"鹿"与"禄"谐音,寓 ...

  • 古玉界:浙江良渚博物院玉铖与玉璧赏析

    浙江余杭良渚博物院 玉铖 浙江余杭良渚博物院 玉铖 浙江余杭良渚博物院 玉铖 浙江余杭良渚博物院 玉铖 浙江余杭良渚博物院 玉铖 浙江余杭良渚博物院 玉铖 铖的最初功能是作为生产工具或武器斧子,后来演 ...

  • 古玉界:古人为何传玉不传金?

    金和玉常常被人们放在一个天平上衡量,乱世藏金.盛世藏玉,金和玉两者各有千秋.不过论起传承来,从古至今似乎更偏向"传玉",考古学家证实了这一点.我们也常在古装剧中看到一些大家族选择玉 ...

  • 古玉界:​精美的西周玉勒子, 它们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位于济陽劉台子的西周时期的逄国墓葬出土了近千件玉器,它种类齐全,玉质上乘,造型多样,工艺精湛,纹饰流畅,时代跨度大,它含有山东龙山文化.后石家河文化.齐家文化.商代晚期的玉器,是我们研究古代玉器的最为 ...

  • 古玉界:南越王之玉组佩

      南越王的组佩   南越王赵眜墓葬出土的是迄今为止可见的西汉时期最完整优美的玉组佩(图155).这一点很有趣,我们在前面说过,文献中记载的汉初,长安当朝并没有真正完善玉组佩制度:从出土资料看,西汉的 ...

  • 古玉界:江苏张家港博物馆藏玉器大赏

    张家港博物馆于一九九九年十月竣工开馆,博物馆位于张家港市西区,占地五十二亩,建筑面积7060平方米,馆体采用'轴线对称.主从有序.四隅崇楼'的仿唐风格,辉煌.宏伟之气势与广场绿地.旱喷泉融为一体,象征 ...

  • 古玉界:君子无故,玉不离身!

    华夏祖先选择美石磨制玉器,最早见于2000年前的内蒙古查海兴隆洼文化遗址的一对白色玉块表明距今约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玉业的萌芽与建立. 在我国,玉器从旧石器时代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 ...

  • 古玉界:古人为什么喜欢“玉勒子”

    玉勒子,又称"蜡子","官名"为"勒"字底下加个"玉"字旁,有圆柱形.扁圆柱形.束腰形.橄榄形等等,是挂于胸前或腰间的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