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安 | 顾此而不失彼,谓之智慧

此景摄于西塘古镇。

顾此而不失彼,谓之智慧

孙承安

西塘地势平坦,河流密布,有9条河道在镇区交汇,把镇区分划成8个板块,24座石桥将古镇的五块地区连接成一片,这些古桥大都为单孔石柱木梁桥,至今保护完整。

西塘水乡,过河要有桥,水道要行舟,两者缺一不可。为了有桥可方便行走,又不致妨碍水道行舟,老辈人将桥设计成拱形,并留足汛期水位可能上升的空间,可谓水陆两便,顾此而不失彼的智慧,实在是高。

记得幼时看杂书,曾见古时某一官员面对浩淼太湖,突发奇想,自语道:倘将此处改为良田万顷,该有多好!其随员附和说:这有何难?只需另辟一太湖即可!显然,那官员的异想天开是荒唐的,其随员的幽默是令人拍案叫绝的!不过,这不仅仅是古籍中的笑谈,在现实中,顾此失彼的事还真的存在。

比如早些年,为旧城改造,有的推倒重建,从此失去了乡愁乡情的寄托;为了搞房产开发,有的不惜毁坏不可再生的珍贵文物;为落实一个新的项目,有的恣意破坏生态……这种顾此失彼的愚昧之举,曾常见于报端。

社会是错综复杂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是经常会碰到的。孟子云:“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我们一般都容易把它理解为二者必然不可兼得,只能舍其一。殊不知此意之外,更强调的是,如果不能兼得的时候,应当懂得如何取舍。

合理取舍,是考验胆识和智慧的,人们需要在区分主要和次要、着眼眼前和长远、服从整体和局部等方方面面权衡利弊得失,才能作出正确的抉择。譬如党的十八大以来,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淡化GDP的指标追求,宁愿放缓眼前的经济增长速度,也要保证今后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方针政策的调整,也是执政理念的转变,更是一个政党成熟的表现。

其实,有些事情虽然存在矛盾,但绝非完全对立;只要处理得当,完全能够想出两全其美的办法。有次看电视新闻,具体记不得是报道什么地方了,说当地渔民的渔网,编织是有规定尺寸的,意思是网眼不得过小,目的是使捕鱼过程中增加“漏网之鱼”,而不至于把大鱼小鱼都一网打尽。如此一策,既保障了渔民生计,又使鱼苗有足够的生长期,避免渔业资源枯竭。如今越来越多的西北山区,利用荒山种植适宜的果树,既绿化荒山,有利于水土保持,改善了生态,又增加了经济收入,有利于脱贫致富,可谓一举两得。

站在西塘高耸的拱桥上,俯视河面上一条条小木船欸乃而来,穿过拱孔,缓缓前行着,不紧不慢,优雅而自在。我想,如果能像西塘前辈建桥那样,多用点心,多一点顾此而不失彼的智慧,那么,不少看似“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事情,或许能寻求到两者兼顾的两全之策,不致留下太多由于顾此失彼而产生不良后果的遗憾。因为一旦产生不良后果,即便想亡羊补牢,努力纠错,也必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孙承安老师

作者简介

孙承安老师,1951年10月生,杭州市富阳区龙门镇人,中学高级教师,在农村中小学任教30余年,后供职于富阳区教育局教研室。曾任富阳区第6届政协委员。已出版《且行且思说教育》《蛙声》《在龙门读中国》等文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