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变焚化炉,5个月婴儿生命垂危:太惨了!

01
最近,一段电梯轿厢内的监控视频在网络上疯传。
画面中,几位居民正准备乘坐电梯,其中一位推着自己的电动车进入了轿厢。
至此,监控画面并无任何异常。
然而就在电梯门关闭的一刹那,电动车的座椅下方突然冒出了浓烟,随即涌出大片火光。
电动车在狭窄的轿厢内部发生了爆燃!
仅仅一个呼吸的时间,电梯变成了“焚化炉”。
难以想象轿厢内被火苗包围而又无法逃离的乘客有多么惊恐与绝望。
随后,火情虽然被扑灭,但电梯内的5人都不同程度烧伤。
其中受伤最严重的是一位仅仅五个月大的婴儿,全身多处严重烧伤,至今没有脱离生命危险。
而据孩子的父亲透露,当时抱着孩子的婆婆同样伤情严重,全身75%烧伤,医院一度下病危通知书。
一场意外,让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遭受灭顶之灾。
看过新闻,我不禁长叹一声:又是电动车在居民楼内爆燃!
近年来,因电动车蓄电池爆燃而引发的火灾并非孤例。
由于蓄电池燃烧极为剧烈、难以控制,尤其是当下常见的锂离子电池,一旦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
如果火灾发生在楼道、电梯、家里等空间狭小的地方,那么就更加可怕。
因此,由蓄电池引发的火灾后果常常非常严重。
事故发生后,很多网友将矛头对准了生产不合格蓄电池的厂家。
诚然,当前电动车市场上的确存在部分不符合标准的蓄电池产品。
长期使用这些产品必然会大大增加安全事故的风险。
但我想说的是:
很多人不知道电动车本来就是易燃物品!
由于当下的技术条件限制,蓄电池的安全隐患并没有十全十美的解决方法。
特别是在(过度)充电时,很难保证绝对安全。
四川消防曾经公布过这样一条数据:
“2013-2017年期间全国共接报因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事故1万余起,总计造成142人死亡。”
数据告诉我们,电动车确实是火灾的重要危险因素。
因此,大多数小区都有禁止电动车进入居民楼的规定。
部分小区还会预留专门的电动车充电区,以方便管理。
可惜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上述规定。
有人根本不能认识到电动车进入密闭空间的危险;有人以“怕偷盗”、“没地方充电”为由,执意带电动车进入电梯;还有人干脆直接把电动车的蓄电池搬回家充电。
这样做自己是方便了,可是与车主同乘一部电梯的人呢?还有同一栋楼里的邻居呢?
谁来保障他们的安全?
事实上,无论是劣质电池的生产厂商还是将电动车推进电梯的居民,他们都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忽视安全的重要性。
很多时候,正是这种侥幸与自私,才为悲剧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02
除了电动车之外,人行道、广场中的窨井盖也是常见的危险源。
每年的春节期间,都是窨井爆炸事故的高发期。
因为这段时间全国各地都有放鞭炮的习俗。
未成年的孩子,是玩鞭炮的主要群体。
出于旺盛的好奇心,很多孩子会将鞭炮扔进窨井盖里。
但他们不清楚的是,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行为。
由于生活污水的排放,城市下水道内不可避免地会因有机物代谢而产生甲烷、硫化氢等可燃气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可燃气体在井盖下不断积累并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之后,一旦有明火出现,就容易发生剧烈的爆燃,导致悲剧发生。
回顾今年年初的新闻,窨井盖爆炸事故屡见不鲜。
1月22日,四川达州某广场,一位小孩将鞭炮扔进井盖后,井下发生剧烈爆炸,广场上多个井盖被掀起,所幸最后没有人员伤亡。
2月3日,甘肃白银某商业街,同样是小孩往窨井下扔鞭炮导致爆炸,两名在井盖旁观察的小孩被掀倒,最终一重伤一轻伤。
2月4日,安徽蚌埠的一个小区内突发窨井爆炸事故,一位6岁的小男孩不幸被炸身亡。
2月7日,福建长汀,还是因为小孩玩鞭炮导致窨井爆炸,监控视频中,距离井盖最近的小孩被炸飞至数米高,旁边的地砖都被掀翻......
每一起事故的现场,都让人触目惊心。
记得每当有这类事故发生时,网络上就会出现大量批判“熊孩子”的声音。
但是私以为,真正应该为止承担责任的,是对孩子缺乏安全教育的家长。
不随意往窨井盖下扔鞭炮,本应当成为人人皆知的安全常识。
但实际上呢?很多家长、大人对此都是一问三不知。
从监控视频里我们看到,很多行人其实已经注意到小孩准备往井盖下扔鞭炮了。
可是,没有行人发声制止这种行为,更没有一个人冲过去拉开身处危险区域的小孩。
每次只有当事故发生之后,才会在网络上冒出一大堆“理中客”。
这一切,如何不令人痛心呢?
03
在人类航空史上,发生于1985年的日航123航班坠毁事故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单一飞机空难。
在这场令人胆寒的浩劫之中,有多达520人遇难。
当年8月12日,日航123航班在起飞后不久尾部发生了压力性爆炸,垂尾丢失且液压系统全部失灵。
面对危机,机组人员与失控的飞机搏斗了长达半小时,但最终没能阻止飞机撞向山区。
惨剧的发生震惊了全球航空界。
人们难以想象,这架凝聚无数航空工程师心血的巨无霸(波音747)为何会在刹那间完全失去控制。
随着调查的不断推进,事故的原因逐渐清晰:
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竟然只是一排铆钉!
调查显示,日航123班机在7年前曾经在降落时发生过一次事故,飞机尾部的压力隔板破损。
如果能按要求修复这里的破损,飞机就能继续安全飞行。
然而在实际维修时,维修人员却并没有完全按照规范操作。
原本需要连续三排铆钉固定的接合板补片,变成了连续两排+单独的一排。
如此一来虽然也能修好飞机,但结构强度却只有之前的70%。
相关专家测算,这处隐患将在10000次飞行后造成重大事故。
而日航123在发生空难时,已经飞行了超过12000次。
更令人惋惜的是,日航123班机的机尾厕所门在空难发生前蹊跷地发生了28次故障,但这个可疑现象并没能引起重视,更没有人将其与飞机结构问题联系起来。
著名的海恩法则告诉我们:
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绝大多数事故在早发生之前就已经给出无数警告了。
只是,我们往往会忽视这些细节。
谁能想到一排不当维修的铆钉,会最终带走500多条人命呢?
最后我想说:
安全,真的无小事。
生活中处处有危险,而避免它们的最好方式,是防微杜渐,将隐患扼杀在摇篮之中。
很多悲剧,原本可以不用发生。
(0)

相关推荐